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地址

更新时间:2022-12-18 10:09:00 阅读: 评论:0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高等院校之一,196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于1981年经***批准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至今,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学校现有工学、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的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硕士点(含自主设置的授权点),23个专业学位招生领域。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目前我校研究生教育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5个一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79人、硕士生导师448人。目前,学校在校研究生规模达5000余人。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600余名博士、硕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有的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长期的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的经验和经历使学校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结合国家和四川省对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成都理工大学将大力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未来,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品牌,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奋斗。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研究生院(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以及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工作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

3、制定年度招生计划,以及各级各类研究生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

4、负责全国和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推荐工作,以及负责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组织学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查和评估,构建研究生质 量保障体系;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动态信息收集、整理、编发、报送。

5、负责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派遣工作。

6、负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日常管理。

7、组织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组织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和推荐工作;

8、组织制定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政策与管理办法;

9、负责组织各相关单位做好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以及立项、申报、建设、管理与评估验收等工作;负责组织学位点申报。

10、负责协调全校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

11、负责校级学科建设项目立项、检查、评估管理以及学科专项经费的划拨及使用监管工作。

12、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外联系工作;完成上级部门和学校党政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质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截止2021年5月,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实验室、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0: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0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