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谁投靠曹操使曹操获胜

更新时间:2022-12-17 23:25:00 阅读: 评论:0

官渡之战谁投靠曹操

导语: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关于官渡之战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官渡之战曹操军胜利的原因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1. 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 操军心动摇。 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 曹操於黎阳与袁绍杷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大破袁军。

3.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於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於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 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於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战役地点

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差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官渡之战参战人物

曹操军

曹操(统帅)

郭嘉

杨阜

荀攸

荀彧(留守许都)

董昭

贾诩

刘延(东郡太守,守白马)

程昱(留守鄄城)

关羽(中途叛降归走刘备)

张辽(先锋)

阎柔

鲜于辅

徐晃(先锋、游击和奇袭部队)

史涣

曹洪(守卫官渡)

荀攸

夏侯渊

曹仁(守卫许都)

乐进

于禁

李典

许褚(近卫部队)

袁绍军

袁绍(统帅)

袁谭

郭图

沮授(监军,被俘)

田丰(后被袁绍杀害)

许攸(中途投奔曹操)

颜良(白马之役中战死)

文丑(延津之役中战死)

韩猛

蒋奇(乌巢之役中战死)

淳于琼(乌巢之役中战死)

眭元进(乌巢之役中战死)

韩莒子(乌巢之役中战死)

吕威璜(乌巢之役中战死)

赵睿(乌巢之役中战死)

何茂(投降)

王摩(投降)

高览(投降)

张郃(投降)

蒋义渠

审配(其二子被俘)

刘备(以客将身份参战)

官渡之战战争过程

序幕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前期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

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被徐晃斩杀,一说是被马蹄踩死,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相持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奇袭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也有说是8万人。

官渡之战许攸为何要背叛袁绍、投靠曹操?没有许攸,曹操会赢吗?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之首。此战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袁绍集团,为下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此战的突破点在于曹操偷袭了袁绍军屯粮的关键据点——乌巢,进而引起袁军一片混乱,曹操再将得胜之师进攻袁绍,袁绍仓皇逃走,最后仅带领八百余骑逃回黄河以北。

说起此战在两军进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对曹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许攸。

一、许攸本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为何最后要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呢?

那只能说袁绍这个人缺乏正确的谋略与判断,手下一群谋士不是凝聚一心为主效力,而是互相攻伐内讧,弄得袁绍到底也不知该听谁的了,以至于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次被曹操算计。

问题是袁绍还不思悔改,将问题迁怒于手下谋士,结局是逢纪诋毁田丰,田丰被下狱;郭图诋毁沮授,沮授被囚禁;张郃、高览在前线奋战,郭图又在背后造谣说二人已降曹,逼的张郃、高览不得不真的归顺了曹操。这样一锅粥似的阵营,不打败仗才怪呢。

袁绍的谋士许攸本来向袁绍献计轻兵袭取曹操的老巢许都,他分析曹操集全部主力在前线,许都一定空虚,袭取了许都后,就可奉迎天子再反过来讨伐曹操,那样形势就会对曹操很不利。

《汉晋春秋》: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

先不说许都能不能守得住,单说曹操若知道许都有难,就一定不会置之不理的,他会想方设法撤兵回援的。那样的话,即使袁绍打不赢曹操,也会将曹操退回许都,短时间内,曹操也不会进攻袁绍,形势又会不同。

但是袁绍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自从出兵南下以来,他就没把弱小的曹操当回事,也根本也听不进其他人正确的意见。当初袁绍出兵之际,田丰就建议他“不如以久持之,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不及二年,可坐克也。”袁绍不仅不听,还在逢纪的诋毁下将田丰关进了大牢。

在官渡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时,袁绍的谋士沮授也建议袁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可袁绍也没听从,沮授据理力争,袁绍气得将他关禁了起来。

同样,许攸在前线给袁绍积极出谋划策,袁绍更是不听。可气的是邺城的审配还以许攸的家人犯法为由把他们抓起来了,许攸知道后,一气之下投靠了曹操。

二、如果许攸不叛变,曹操会赢吗?

听说老熟人许攸深夜到来后,曹操很高兴,他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出门迎接许攸。许攸因此为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之计,曹操亲率轻骑夜袭乌巢,取得了成功。而这时,被袁绍派去攻曹操营寨的张郃、高览也被郭图谗言所逼投靠了曹操,曹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合兵进攻袁绍,来不及组织像样的抵抗后,袁绍仓皇而逃,仅带领800余骑跑回了邺城。

可以说,正是许攸的到来为曹操提供了袁绍内部准确的情报,曹操也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冒用袁绍蒋奇的名义偷袭了乌巢,这一决定性的胜利一下子扭转了两军相持不下的局势,为曹操赢得了先机。

战场上就是这样,瞬息万变,胜负难料。曹操当初以2万兵力对抗袁绍的10万大军,他也是心里一度彷徨,几次想放弃,但是最终在他最信赖的谋士荀彧的坚持和鼓励下,曹操重拾信心,终于等到机会,并一举战胜强大的对手袁绍,扭转了局势,这与曹操的善于用兵、听取正确谋士意见和超强的军事谋略是分不开的。

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之时,曹操粮草殆尽,本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都,他就写信征询许都的荀彧。荀彧将眼前的形势和楚汉相争时的刘邦、项羽作对比,告诉曹操要下决心继续坚守,等待时机转变,再出奇制胜。

《资治通鉴》:“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正是荀彧的鼓励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再加上袁绍内部集团的混乱不堪,曹操也终于等到机会一鼓作气地消灭了数倍于己的袁军,奠定了下一步统一北方的基础。

许攸的叛变是一个偶然的因素,这个也是曹操不可预料的,可以说,许攸的叛变为曹操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曹操才会大胆地制定奇袭乌巢的计划,从而取得重大胜利。没有许攸,曹操恐怕还在苦苦支撑呢,找不到有利的突击点,曹操也断不会贸然进攻的,到最后,胜负局势真是很难预料,更大可能就是曹操将会无功而返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23: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561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之战   曹操使曹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