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战有感

更新时间:2022-12-17 22:06:00 阅读: 评论:0

读《二战》有感(精选12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读《二战》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二战》有感 篇1

二战离我们比较久远,那时的许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叙述了二战中枭雄是怎样挑起战争的,直到他们得到最终审判。

这场战争似乎很荒唐,它的确是和希特勒等人的头脑、残暴的个性和贪得无厌是分不开的。可它所引起的灭种,仅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到死还是这种观点。可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偏见,夺去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希特勒到死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战败国的首领都是这样,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错误思想这样根深蒂固?我想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出生在德国与奥地利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周围事物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都是造就他—这一千古第一狂枭的原因。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小慢慢养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就会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这种性格与习惯会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受到坏人的影响,就会跟着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夸张,希特勒在青年时,父亲病故,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他练成了圆滑、扯谎、曲解、欺骗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册子,这一切他走上了罪恶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多与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积极的影响。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生及历史的悲剧。

读《二战》有感 篇2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看书。我看到了一本比较破旧的书,有些眼熟,仔细一想,是去年见过的书,名字叫《二战回忆录》。我喜出望外,这是我去年非常想看的一本书,它去年是摆在高等书位的,当时它包装精美,不买是不允许看的。看着它那破旧的封面,我不免有些心疼,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先看了珍珠港事件那一篇文章,它充分表现了日本的阴险狡诈。看完了那扁文章,我不禁想到美国大片《珍珠港》里面描绘珍珠港事件的惨烈的那以幕:一番轰炸后,几名伤员刚被送进医院抢救时,日本飞机又来了,把医院炸得是惨不忍睹。我又翻了翻最后一篇文章《胜利与展望》时,我再一次被震惊了!这里面记载着二战伤亡总数,中国三千五百万人,美国四十万人,苏联二千万人。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有些国家竟然打起用战争捍卫和平不伤害任何无辜的人等可笑口号发动战争!要知道,有战争,就必定会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想想历史上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吧!我们要捍卫和平,让那些战争狂人都死去吧!但是从这本《二战回忆录》破旧的书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都不想回顾战争史,我只能借美国人的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读《二战》有感 篇3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原子弹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

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读《二战》有感 篇4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使我对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二战全史》来看看,使我感触颇深。

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是一场空前(希望绝后)的灾难,死伤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经济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939年的一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德、意、日重新瓜分天下的野心而开始了,在这场血拼战争中,日本为了资源,开始进军中国,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二战中。后来,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美国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使***战败成了一个时间问题,最终,邪不胜正,***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这也使我明白了,就算正义再渺小,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邪恶再强大,也不会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眼馋别人的东西而去入侵和侵略别的国家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向恶势力屈服投降,不能做战争中的墙头草,两边倒,看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帮哪里,要做正义的化身,而不是邪恶的代表和帮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的上是英雄,要做人民的仆人而不是奴役,剥削人民的人民主人,我们要向那些宁死不屈,死也不向邪恶势力的低头俯首的大英雄们致敬。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才是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效仿,去模仿,去学习的大英雄!

读《二战》有感 篇5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这样说。这个假期,我读了《二战全史》,全套书共4本。这套书讲述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事,被称为视野最全面,内容最丰富的历史读物。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很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里面的故事,尤其是战事大都跌宕起伏。读得我津津有味,每到精彩的地方,总会让我目不转睛,废寝忘食。有时睡前往往一读就是一两个小时。书中的各类战事经常让我耳目一新。如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抢占瓜岛等。

而本书的作者用一种客观冷静的笔触,详细全面而又细腻地再现了很多细节。比如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的时候,麦克阿瑟分别用五支笔与战败国日本签定投降书,那些细节是如此的真实自然让人难忘,二战中的许多故事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让我铭记于心。还有那些风云人物也常常仿佛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比如千面政客——丘吉尔、纳粹的克星——斯大林、日寇军魂——山本五十六等。

我也读到了很多恐怖的事情。比如在塞班岛上,日本妄图向岛上的土著居民实施传染病注射,想让美军靠近岛上居民时来感染美军,从而使美军的战斗力下降。这种做法真的是恐怖。因为这突破了人性道德的底线,也突显出了日本人的残忍,那是日本在战争最后的疯狂。

后来,我想了很久,其实也许并不是日本人本性残忍,一切的原因是战争,是战争才让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变的疯狂,战争摧毁了人性、道德的底线,日本人只是一个例子。战争本身才是最残酷的事!

有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有9000万人直接死亡,财产损失4万亿美元这是令人多么震惊数据。

这些天文数字仿佛在向我们宣告:战争就是人类文明的浩劫,世界不能有战争!世界需要和平!

读《二战》有感 篇6

有一本书,它把二战历史写得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加喜欢阅读二战历史,这本书就叫做《二战那些事》。

作者把二战的国家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用聪明机智的泰格猫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家——德国;用警惕、勇敢的高卢雄鸡代表一战后欧洲军事最强者——法国;用在动物界拥有庞大身躯的毛熊代表拥有庞大的国土和较强军事实力的国家——苏联……这样用动物来代表国家的写法,不仅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二战写得妙趣横生,还让人十分容易读懂二战。

在二战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战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战役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这场战役让我直接看出苏联人坚持不懈、殊死抵抗保家卫国的精神。即使自己的工厂被德军轰炸,但他们依然坚持生产坦克。即使小队里只剩下一个人了,也要拿起手榴弹跟敌人拼命。为了这座以当时苏联***——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他们表现得多么令人钦佩啊!所以世界人民才称赞苏联人为“战斗民族”!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拥有这些精神。比如:三次攀登珠峰的夏伯渝老人,即使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痛失了双腿,但还是不放弃一丝希望,终于在第五次时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这样的精神不正和永不言弃的苏联军魂一样吗?

二战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那些苏联们的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一读二战的历史,品一品二战的故事,悟一悟二战的精神,将那些被遗忘的二战精神全部都找回来吧!

读《二战》有感 篇7

史书,在少年的印象中总是晦涩而深奥,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没有唐诗宋词的亘古风雅,也没有现代诗歌的爱恨淋漓。遨游于书海之时,这样一本史书偶然映于双眸。它将旧年里的烟雨风尘于泛黄纸页铺陈开来,云淡风轻的笔触,未有浓墨渲染,却有一种力量在刹那间绽穿心房,唤起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自成恢弘诗章。

在史书着墨的年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时迎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于无声处诞生的***政权在世界的***中掀起了万丈波澜。这样一部恢弘诗章,浸了鲜血的残忍与白骨的冰冷。自远东硝烟开始提笔,再将视野转移到欧洲的沦陷,影写了苏德战争的壮怀激烈与其背后的满目荒凉。而后蔓延到太平洋,残阳下,昔日一望无际的蔚蓝微微泛红,弥漫着血腥之气。后来,格勒会战的力挽狂澜,逐鹿北非的拉锯战争,终究结束于世界版图的光复。弹丸之国收起了昭昭野心,无奈举起白旗,成为诗章的末笔。一场混战风云,就此落幕。

世界版图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里回望,却似是隔了细雨绵绵,唯有血脉间对中华的情怀最为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于上海爆发,从夏末持续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数的血战、拼杀、突围、牺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号称着“三月亡华”的猖狂日军,于此刻也感到胆寒。炮火无情,摧毁了十里洋场的金粉繁华,更结束了无数的鲜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离死别,成为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回望的残酷梦境,是华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泪”的沉重悲哀,是战争烟云下的深沉无奈。

当时,以精魂为刃,戮敌众寇首;以血肉之躯为脊梁,铸万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让”的誓言于耳畔回荡,“河山咏觞,华夏长耀,乾坤朗朗,立于东方”的决心于胸膛滚烫。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成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却在战场上抛却所有软弱,勇往直前。沙场无情,曾经硝烟中对视、炮火下深拥的战友,也许会在一瞬间倒在血泊中,身体再无半点余温,只剩无尽冰冷草草斩断了同袍之情。然而,这些却没能换来淞沪会战的胜利,无限慨叹惋惜的同时也有对其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只是再多的言谈也只是事后诸葛,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挽救当时战局。慨叹与深思,终究化作了心中沉淀的一份家国情怀。

《二战全史》如一扇窗,对面是世界版图的宏大格局,是杀伐无休的旧年风尘,是乱世的腥风血雨,还有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以及残酷现实下的美好希冀。这部恢弘诗章,引领我走向历史岁月,回望、叹息与思索,最终成为血脉中的滚烫,安放心底的执念。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如你所愿,盛世欢颜。”

读《二战》有感 篇8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读《二战》有感 篇9

永远没有一场战争是真正胜利的。战争,没有赢家。

但是,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带着政治的影子,带着人性的阴暗面。

那么,一个和平爱好者也许会告诉我们,停止彼此伤害吧,人类。这没错,但这仅能是一种理想。

理智的思考,国家如人,贪婪是其本性。有欲必有求,有求则有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时,战争便会发生。因此,战争具有必然性,只能延迟,不可避免。

怎么办呢?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故园葬身战火。让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能阻止战争发动者吗?不能。正如我们无法抹去人性中的阴暗。我们能做的只有一条:不要让矛盾不可调和。这并不意味着屈膝投降,丧权辱国,它是一种冷静、理性的态度。换言之,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的争端,不要动用武力。什么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呢?主权。

兵临城下,还要握手言和吗?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当希特勒大军压境,波兰岌岌可危时,每一个波兰人都不会低头要和平。流血又如何?战死又如何!纵然波兰不敌德国,不幸亡国,华沙的国歌也始终未曾停过,这个民族永远骄傲。

那么,屈膝要和平的人们怎么样了?

一战后德国被解除武装,希特勒上台后违背条约大肆发展军备。英法为求和平坐视不理。

二战前夕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英法主动将捷克赠予德国,忍受屈辱,为求一时和平。

张伯伦首相甚至在唐宁街大呼:“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回家睡觉去吧!”

一年后,战争爆发。

屈膝让出主权换不来和平,换来的只能是更惨痛的教训。

战争中的'勇者不是敢于赴死的人,不是敢于下台的人,而是敢于活下来直面残酷现实的人,敢于上台带领民众取得最后胜利的人。

丘吉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受到排挤。苦心多年不得重用,提出的建议无人采纳。

二战爆发后,天昏地暗,风狂雨骤,不计过往,上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真英雄也。

德军轰炸英国的那些日子里,丘吉尔一人独担重任。及时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依然精神饱满,充满信心,不曾畏惧,不曾退缩。

诺曼底登陆前,面对忧心忡忡的总指挥官,他曾开玩笑般说:“别担心。大不了我们一起下台。”何等气魄!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直面现实,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直至今日,当我们回忆起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时,仍会由衷地敬佩他们,仍会将他们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书不是在讲述故事,作者丘吉尔要告诉我们,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英雄。

读《二战》有感 篇10

我看了《决战中途岛》后,我对二战很感兴趣,于是我把《二战战史》这本书买了回来。

《二战战史》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萨默维尔。这本书里面主要讲了七十多年前,***主义运动严重践踏了人类的尊严、自由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这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个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电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还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做了具体介绍。

我觉得,战争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加重各国的矛盾,还会使各国经济倒退,而且会损失财产、大量的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让我十分气愤。

我希望,世界上不会爆发战争,世界和平。

读《二战》有感 篇11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现代战争费用浩大,而战胜国能从战败国那里掠取的财富,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除了一些细软和特殊人才,战胜国几乎无物可取。那些东西的价值,与战争费用相比,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凡尔赛和约》开出大约十亿英镑的罚款,德国人根本没钱付,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回到赤贫。回到赤贫,更没有钱付。

丘吉尔说:“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各国当权者没有人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最后的结果极其荒谬:德国并没有真正执行十亿英镑的战争赔偿,反而由英美两国向德国发放了十亿五千万的贷款。德国迅速走向复兴。但《凡尔赛和约》的巨大耻辱,在德国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仇恨。这种民族仇恨的代表,就是狂热的、邪恶的现代暴力愤青之祖——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希特勒把全世界拖进了战争。

民主政体的最大优点,大概就在于到了关键时刻,能够找到代表公众真正利益、为公众服务、值得信赖的政治家,比如丘吉尔。他厌恶短视激烈、反复无常的民意。但他爱英国,也爱那些乱七八糟的选民。愿意为他们付出“血水、苦水、泪水、汗水”。

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段“四水”的演讲半是真诚的表白、半是取悦民心的表演。以他的个性和理智,应该很不喜欢公开煽情。那是非常时期,他知道这个平常不屑为的小伎俩会很管用。他说过,政治绝不是光明磊落的竞技,而是一门诚实的生意。

读《二战》有感 篇12

《二战男孩逃生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的犹太男孩苏立克在德军的死亡追击过程中惊险而漫长的逃生经历,他遇到了许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人士,也遇到了一些出卖他的人,不管怎样,他坚强而勇敢,最后又回到了他心爱的家乡。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强面对,不能逃避,胜利永远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有一段情节让我异常感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量残杀犹太人,最终的目的竟然是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会血腥味扑鼻,不管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不会放过,不留一点活路。犹太男孩苏立克和他爸爸被一群德军开车追杀,他们疯狂逃命,最终躲在了一个石桥洞下。在洞下,苏立克的爸爸紧张地对他说:“听着,孩子,你的名字不能再叫苏立克了,叫尤莱克。你要记住,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待会儿我往右边跑,等我跑出去了,你再往反方向跑,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回头,使劲往前跑。”说着,苏立克的爸爸跑出去了,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接着,苏立克也跑出去了,他听见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那一瞬间,他边跑边哭,眼泪在空中飘,像一串令人心碎的水晶,但他依然拼命往前跑,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来,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为了换来食物,苏立克在一家农场做工。为了给一匹马儿喂食,不小心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了右手,一位好心的女士让一位农夫把他抱到大卡车上,用绷带缠住伤口,连夜送到了医院。没想到的是,他被送到手术台上后,那个傲慢的德军医生听说他是犹太人,坚决不给他做手术,那位善良的女士绝望的去求医生,但还是徒劳,没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他的伤口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走廊上,苏立克痛苦地惨叫着,一位年老的修女看到这一幕,悄悄为他注射了止疼药,为他减轻痛苦。好在另一位善良的医生知道此事后,不顾生命危险,为苏立克做了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我想,为什么不给犹太人做手术,他们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才是他们的天职,而不能在凶恶的德军面前低头。苏立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

二战结束后,苏立克回到了家乡。这部电影很感人,苏立克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一定要充满智慧,勇敢面对,而且世上好人多,坏人少,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相互残害呢?人之初,性本善,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死亡。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22:0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55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二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