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子的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12-17 16:56:00 阅读: 评论:0

《光和影》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光和影》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和影》的教学反思 篇1

昨天上了一节《光和影子》的科学活动,活动中幼儿虽然情绪很高昂,效果也很好,但是我总觉得孩子的一些反应是我不得不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第一次活动,我让幼儿在阳光下踩影子,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第二次活动投放黑布、白布、有机玻璃、纸板四种材料让幼儿感知不同材料产生不同的影子效果(暗),并引导幼儿探索记录方法,第三次探究《光和影子》活动,教师在第二次活动的基础上又投放了两种新的材料——木板、玻璃纸。目的是继续让幼儿探究影子(暗度不同),并进行记录。

观察反馈: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幼儿很认真专注地探究影子,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可有的幼儿凭上次活动的印象,把四种材料产生的影子效果一口气记录下来,还有的是看到别人记什么,自己也跟着记,记录完成后,他们就到处转悠,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不知道要干什么。有的幼儿甚至在观察光和影子时只记录了影子的变化而忽略了使影子变化的因素_光的记载。

问题的原因:教师对本次活动没有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这样使幼儿没有目标,只凭着以往的知识经验做总结,而不是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和总结,虽然增加了两种新材料探究同一个问题,却造成重复的活动,幼儿没有新的探究动机和渴望。时间一长幼儿便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而出现"到处转悠,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的`现象了。

由这个活动引发的思考:

材料投放的问题:丰富的材料能引起幼儿操作的渴望和兴趣,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关系复杂,无法从多重复杂的关系中选择出其中一对关系进行比较(选择其他条件相同,只有一对条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幼儿的探究目的不明确,只是热衷于操作层面上,阻碍了幼儿的进一步探究。

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既丰富,干扰性少,目的明确,又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应根据材料目的、功能的不同归类,分别投放到各组,使探究的目的隐含在材料中,同时还应尽量减少许多幼儿共同使用材料的干扰,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的探究,***的思考,反复的质疑验证,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光和影》的教学反思 篇2

本课的开始,我用学生平时喜欢的手影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对影子研究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了搭桥引线的作用。从学生的手影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设计实验、分组实验、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老师只是起了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孩子,确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学生对影子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多的,但没有形成一个规律。第一个内容中关于光源的内容在教参中指导得比较明确,“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但这个概念在教材上却没有体现,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自己加上了。这学期,从第一单元开始大部分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这一单元也很多实验用到对比,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这些实验是对比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交流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纳入对比实验中进行设计,使实验更加科学和有条理性。

总之,上一节公开课真的不容易,在上课前已经将教学设计改动了很多遍;然而上课以后发现问题还是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屏上画出影子,这样的活动都不敢让学生做,因为感觉时间不够。第三个实验只大略地说了一下,以至于学生在达标测试时,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得有点困难。我更觉得要上好一堂课更不易,需要综合教师多方面的能力,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对课时流程的安排、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因此,我作为一个不老不小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16: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53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影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