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原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传媒类本科高校,2004年6月经国家***批准设立。现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传媒文化与科技教育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
武汉传媒学院简介
武汉传媒学院东临凤凰台,西傍汤逊湖,坐落于武汉·光谷藏龙岛,现开设文、管、工、艺等多个学科门类的29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拥有在校生近900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超过60%,尤其是拥有一批来自传媒业界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千余项,其中近三年获奖420项。
学校建有系列演播厅、演艺厅、观片室、系列录音棚、非线性编辑中心、视听配音实验室、摄影棚、数字图象处理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等55个实验室;湖北卫视在校内建立了拍摄基地,包括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广播电视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在内的11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共建协议,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并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增设了多个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学校与荆楚网等合办“媒体融合基地班”等转型发展人才培训实验试点。2010年,“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三个专业获批“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学校“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电视采访”两门课程分别于2010年、2011年获批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迄今已建有“高等数学”“戏剧理论与戏剧小品编导”等36门校级精品课程。“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2013年获批为湖北省***学院和民办高校唯一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4年动画专业获批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育计划学科项目,该专业和广播电视学先后被批准为省级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同时学校共承担60项国家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建校十二年来,学校通过确定科学的办学定位,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等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强专业、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等多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国际性赛事奖项40余人次、全国性赛事奖项300余人次、省市级赛事奖项700余人次。在2008年中国教育盛典上,我校从全国数百所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学院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之一。2009年10月,我校在第二届“中国传媒发展论坛”上荣获“2009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称号;同年底,我校动画与数字学院被评为“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优秀本科院校”。2010年7月,在全国***学院表彰大会暨中国***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上,我校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学院”。
近几年,我校每年均有许多毕业生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研的毕业生也逐年递增,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办学历史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
2004年6月,***批准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2007年3月26日,***批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5月27日,“湖北电视影视频道《大家玩DV》栏目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工作站”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揭牌成立。
2008年1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正式成立。
2013年2月,学校原动画学院更名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更名为表演艺术学院、传媒工程系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管理系更名为文化管理学院、英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
2016年1月,***拟批准设置武汉传媒学院;4月21日,***正式批准同意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转设为武汉传媒学院;6月6日,学校举行转设揭牌仪式,正式转设更名为武汉传媒学院。
2017年9月,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2019年3月28日,武汉传媒学院当选为全国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6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验收,被确立为第三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19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44人,外聘教师237人,折合教师数641人,生师比18:1;自有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33人,占比29.9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35人,占比75.45%;“双师型”教师10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2.57%。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馆藏实体文献总量约110.5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5.7册,有电子期刊76266册,学位论文2476741册,音视频10548小时;还购买了中国知网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
合作交流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播电视总台、中船重工集团第722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气象局、网易湖北、腾讯大楚网及省市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共建协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分盾形徽和圆形徽两种,采用“武传绿”作为主色调,象征希望、生机和传承,整体呈现楚文化传统纹饰,是武汉地域特征与文化性的体现,象征文化传承。盾形徽成盾牌形状,中间部分是一个类似于书本的图案,象征教育事业、知识传播。翻开的书本像一扇门、又像一对翅膀,体现学校包容并蓄,文化交流,寓意学校与莘莘学子一同翱翔。书本内侧的字母“i”是一个小人,象征人与人的合作与平等、教育的公平与分享,同时“i”也是一个话筒,寓意传播与发声,代表传媒特色。图案下侧校名简写字母“WHUC”加了两条长短不一的下划线,寓意学校将不断攀登,稳步发展。圆形徽内部图案与盾形徽相同,中英文校名分别位于校徽外圈的正上方和正下方。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07: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50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