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2-12-17 03:18:00 阅读: 评论:0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下面是为你带来的《陶侃惜谷》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欢迎阅读。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

(1)陶侃(尝)出游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取之耳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而(鞭)之 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汝既不(田) 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翻译下列句子。

(1)用此何为?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C)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参考答案

1(1)曾经 (2)随便 (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4)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

2A(A和例句皆为代词;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没有实在意义;C同B;D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3(1)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对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⑴尝:曾经。

(1)出:外出。

⑵持:拿着。

⑶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⑷云:说。

⑸聊:姑且。

⑹耳:罢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和人民的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03: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8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言文   答案   陶侃惜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