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梁小均演绎王羲之作品展》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观《梁小均演绎王羲之作品展》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梁氏大草,不仅仅是豪放,大气,并不是一味的狂放,而是一种写意式的展示,对当代秀媚一路二王草书的批判,是对书家自身天性的一种展示,一种宣泄,这对写必求中庸之道的传统中国书写态度,是很好的挑战,乃至颠覆。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文学,历来提倡的是先写中庸之道,写社会,写国家(庙堂),写责任感,写法,写道,写哲学,最后才是自己的性情的流露,所以你看那些官方的论述中排名靠前的."精品"、"神品"都是先写政治抱负,而后写禅写道,最最后才是个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你看传统的特别是唐代以后的诗评,以李后主、柳永为代表的"纯情感文学",往往会被批成空洞无物,过于粉饰,云云,地位不会是很高。个中原因,自然是得和统治阶级的要求挂钩了,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是吻合的,与所谓的"文化艺术需为政治服务"的要求是吻合的。
中国历代书作历来不缺好气韵好法度的中庸佳作,这些佳作,先求严谨的法度,再求一流的气韵,而后才到书家性情的流露。在"尚意"的宋朝以前,是几乎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宋以后以至民国,乃至当代,都是变化不大。书法是艺术,艺术最高境界是写心写性情写个人符号,书法也应该不例外。若是在社会飞速发达的多元化的今天,若还是为精到而精到,在占有一流的技法后还是为写而写,那真的是太压抑了,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家本身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折衷的。这跟十月怀春的少女,本该是好好地轰轰烈烈的谈恋爱的时候,却被爹妈锁在家里学女工,只能"独守春闺","望穿秋水"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历代书家,特别是官方书论家,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滴拿出藏在席底的前人那些或酒后或深夜书写的性情之作,借着灯火,泪流满面。
多少书家眼红着别人作品里边的才气性情,并也被别人眼红着。你眼红我眼,我眼红你眼,眼眼相红红成个红眼病来。梁小均却不用眼红别人,只有被眼红的份。因为他学会了释放,他对得起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03: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86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