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映秀镇地震遗址有感

更新时间:2022-12-16 23:27:00 阅读: 评论:0

映秀镇地震遗址感怀散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映秀镇地震遗址感怀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月18日,到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遗址,亲眼目睹地震惨烈之状,缅怀已死去将近七年半的亡魂,心灵极其震撼。

走进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第一眼看见几栋残破颓圮的楼房前那一盘白色大理石钟表雕刻。表盘上的时针停留在二至三之间,分针停留在大约二十八分的位置。表盘下面,一块白色条形大理石上镌刻着;“2008-5-12”。

那一天,那一刻,这个小镇,突然之间,天摇地晃,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大难突降。13日,14日,又接连大暴雨,又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还余震不断。

最突然最强烈的地震第一次发生时,毫无防备的人们,刹那间,被天旋地转颠簸得晕头转向,短短12秒之后,许多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和土地的裂缝中。有的,当时就气绝身亡。有的,被沉重的物体压着,动弹不得,在身体的伤痛和精神的极度恐惧的双重折磨中,度过一秒秒,一分分,一时时,度过漫长的白天,又煎熬过痛苦的黑夜。幸运的,终于等来了救援,保留了性命。不幸的,在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折磨之后,含恨长眠地下。

一干行人,个个表情肃穆,沉默无言,静静地行走在这一片废墟中。

本来四五层的教学楼或者宿舍楼,几乎都陷进地下一层多,断裂、残损、扭曲的迹象触目可见,座座楼房呈现因强力拗扭而仄歪颓圮痛苦不堪的姿态。没有了玻璃和木板的门窗,极像人被挖去了眼睛,只剩下一个个虚空的窟窿,透过窟窿,可以看见里面的景象,杂沓,凌乱,是大劫后的惨烈,让人一看心里就不禁涌出空茫无助,凄凉悲哀的伤感。

年轻的导游姑娘,声音沉重地述说着苦难的记忆。

年轻的导游姑娘介绍说,地震时,她正在这里上初中,由于这里是新建的楼房,建筑质量相对较好,她躲过了一劫。

据她说,当时共有在校学生一千五百多人,教师一百三十多人。在大地震中有40多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将近30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

她指着一栋男生宿舍楼说,这里至今还掩埋着一个男生,当时,因为有病,他请了假,在宿舍里休息,他的宿舍在一楼,地震时,一楼塌陷进了地下,他来不及跑出来。

她又指着一栋女生宿舍楼说,这里至今还掩埋着一个怀孕的女老师和她的妹妹,女老师的妹妹从外地来探望她,她的宿舍也在一楼,俩人也同样未能幸免遇难。

听到女导游的述说,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出地震突降时他(她)们三个人的恐惧、慌乱、痛苦不堪的表情,似乎听到他(她)们被深埋在黑暗中临终时凄惨的呻吟和呼救。也许,他(她)们根本来不及呼救,就气绝身亡。这两栋倾斜损毁的楼房,成了他(她)们的坟墓和棺椁,他(她)们深埋黄泉之下,已经七年多,早已是黄土销骨。我不由想起《诗经?黄鸟》的诗句:“临其穴,惴惴其栗。”又仰天长叹:“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女导游又介绍说,同样是学校的映秀镇中心小学,教室大多是平房,又年久失修,所以,在地震中受损惨重,将近四百七十多名学生,就有二百二十多人遇难,3人失踪。将近五十名老师,将近三十人遇难,有些,就是因为救护学生而遇难。

我的职业就是教师,对老师,对学生,总有一种亲近感。当亲眼目睹地震给学校带来的如此毁灭性的摧残,亲耳听到导游关于死伤人数的叙述,心里就特别地凄凉而悲伤。

那些死去的老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救护学生而死,他们的死,死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尽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出于一个成年人保护下一代的善良之心,他们死得其所!沉痛哀悼之余,我为他们这些同行而骄傲。

那些死去的中小学生,最大的,也就十七八,最小的`,才六七岁,他们幼小或者稚嫩的生命就毁于一旦!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也许早就大学毕业,成为有为青年,最小的,也该是初中生了。而今,他们梦断香销,长眠青山,已过七载。他们的花样年华,他们的美好理想和前程,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塌天大祸,倏尔灰飞烟灭。噫呼吁,哀哉!

“5.12”特大地震死去的映秀镇五千多千人,被集体安葬在新建的映秀镇旁边的山坡上。

从镇里遥望山坡,绿树葱茏,花草繁茂,绿树掩映之中,可见一个深灰色的长方形建筑,就是“汶川5.12大地震博物馆”。

为了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我们一行十几人,随着前往祭奠的络绎不绝的人流,沿山坡拾阶而上,前去祭奠。

登上山坡,迎面一道深灰色石墙,上面镌刻有“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石墙旁边的一抹土丘斜坡,绿草覆盖,周围砌以青石。祭台上,有燃烧过的许多香灰灰烬,有些香,还在燃烧,飘扬着袅袅淡烟。还有一些供品,供品前,摆着一长溜黄花。证明这里陆陆续续来过许多祭客。

我们十几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束黄花,每个人都静静地来到祭台前,献上黄花,然后双手合十,默默祭奠。小霞姑娘一边用手扯下黄花的叶瓣,一边哽咽着祷告:亲们,安息吧!眼里潸然泪下。

其他几个女性,也个个哽咽。男士们,一个个神色肃穆。而我,想起陆游的两句诗:“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只是,这里不是稽山,是巴山蜀水。这里长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挚爱,而是五千多千人,是几千个家庭的挚爱。心里寒流汹涌,汩汩如潮,久久不能平息。

在面积颇大的地震博物馆里,有关于地震发生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以非常丰富的资料,展示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损失。也展示了地震发生时,人与人的相互关爱、救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还展示了地震发生之后,举国动员,全民救助的可歌可泣的动人场景和故事。

逐一浏览这些展览,我的心,时而沉痛,时而感慨。沉痛的是地震的无情,感慨的是在大灾大难来临时灼灼闪耀的人性光辉。

看完展览,顺石阶缓慢而下。时序已届深秋,山坡上黄叶如金,红叶如火,地上也铺满了飘落的枯叶和残花,脚踏在上面,窸窸窣窣,如泣如诉。深林里,有莺声啁啾,如鸣哀歌。便想起杜甫的两句诗:“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从斜坡上俯视,新建的映秀镇楼房,鳞次栉比。街道里,商铺幢幢,游客如织。宽阔的映秀广场,男女老少,悠闲嬉戏。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

如今的映秀镇,是广东东莞援建的,规划合理,设计新颖,完全是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如今的映秀镇老百姓,家家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响应政府退耕还林的号召,从事山林经济,旅游经济。街道两旁,有许多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子,站在摊子后面的经营者,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

我们雇的本地导游姑娘,就是土生土长的映秀镇人,缓过悲苦的情绪来,给我们讲解映秀镇的新变化的时候,她的脸上也漾满了笑意,一双大眼睛,也闪耀着青春的光泽,走起路来,昂头挺胸,步伐轻盈,似乎满怀着信心和希望。

我不由想起了沿途所见的一处处新建的县城和乡镇,一个比一个现代化,一个比一个气派。在哀恸中沉湎已久的心,方渐渐和缓平静。

只是,还有一个担忧,萦绕心头;这里是地震带,很可能再发生大的地震,倘若再有山崩地裂的天灾,能确保这里所有人生命无虞吗?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23: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7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遗址   游映秀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