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代表什么

更新时间:2022-12-16 20:55:00 阅读: 评论: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的:

1.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 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二、 重点难点:

1.探讨、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的观点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配音乐播放与维纳斯相关的名画:如《维纳斯的诞生》等,配乐:《巴格达的星星》)

刚才伴着音乐我们走进了世界的艺术殿堂,欣赏了西方几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世界名画,在很多绘画雕塑中,表现和赞颂女性的代表作都往往喜欢以维纳斯来命名;而在文学作品里面,也经常以“东方的维纳斯”来形容女性的美丽。

问:那么维纳斯是到底是谁呢?

2.学生介绍维纳斯的神话,教师作补充:

关于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多媒体投影)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来特洛伊王子把纷争女神丢下的“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判给了维纳斯,维纳斯就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这尊雕像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经过多次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l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成了法国人的骄傲。

(课件演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二)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断臂维纳斯的形体及其有关传说,展开想象。

维纳斯的雕塑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神雕像中最完美的一尊。(欣赏雕塑)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尊雕塑作品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在哪里呢?

对,就在于她的断臂。千百年来,许多“好心人”运用丰富的想像替她的断臂复原。那么,今天我们也不妨来大胆想像一下:断臂之前的维纳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她的双手应该是怎样摆放的?或者是什么样的姿势呢?请你根据它的形体和有关的传说展开想象,谈谈你心目中完美的维纳斯的形象。

2. 学生谈心中完整的维纳斯的形象,要说出想象的理由。(课件展示:米洛斯断臂复原的大胆猜想)

3.教师总结:看来,断臂确实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我相信,一万个观众心目中就会有一万个维纳斯,我们每个人想出来手臂的姿态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表现出了同学们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那么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想象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中对维纳斯断臂的猜想的句子。(课文第五段的前三句,集体朗读第五段)

小结:各式各样的猜想都有,甚至有艺术家通过雕塑为她还原,我们来对比一下:(课件展示:不同的维纳斯的雕塑)对于断臂的维纳斯人们倾注了不尽的赞美和歌颂,而另一尊却始终默默无闻,请同学们看一看,哪一尊比较美?你认为断臂的维纳斯美不美呢?(进行对比)

维纳斯的美体现在哪里呢?为什么?(讨论,要讲出理由)

(三)课文自读:

1.本文的作者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对于断臂的看法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小组讨论)

作者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发现:这一个句子存在什么问题?包含什么意思?文章的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有歧义)

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必须失去双臂,才能如此秀丽迷人)

作者认为:一是有神秘气氛,二是无胜有,无手比有手好。(可以给人无限的联想)

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课文其实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二至五段是在谈论第一个问题的,六、七段则是谈论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大家默读这四个段落快速找出你认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语句。

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除了双臂,其他何部位都丧失不得。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觉得维纳斯的其他部位可不可以失去?失去了会不会影响维纳斯的美?(如失去身体、头部)

教师小结:我认为,米洛斯之美在于形体的美和断臂的美,形体之美:秀颜、曲线、匀称的比例. 美在形体的匀称、内在的气质,等等。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要不影响整体的效果才是美的,人像雕塑美主要就是躯干美,失去了身体的维纳斯,她那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曲线,富有韵律感,这种体形美就显现不出来了,维纳斯的头部也很美,失去了头部的维纳斯也不能带来美感。

断臂之美:她散发了神秘气氛,孕育了生命之梦。我们明白了维纳斯的断臂的美,就在于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让人尽情感受她的.整体美,说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像到她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空间让审美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去填补空白,这恐怕就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的妙处。

(四)拓展:

这篇文章给了我启示:维纳斯的断臂产生了有无相生的艺术效果,从特殊到普遍的这种飞跃使维纳斯具有了曲线美、匀称美、庄重美、青春美……换句话说这真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虚补实,以无胜有”的艺术效果。我想到其实这告诉我们有时候艺术的某种空白或者缺失反而会该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一种以虚补实的艺术效果。

总结:古代的绘画艺术讲求虚实相生。

绘画: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就是以虚补实,我给大家欣赏一幅宋代的画《寒江独钓*》(以下为课件演示),

请同学们说说,画中画了什么? 船、人 。画面除了船、人,就是大片的空白,可以是水,可以是天,也许是水天一色,还可能是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更有可能是一种旷达的情怀……

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歌: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本诗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隐者在云雾深深的大山采药,让人感到他与山林化为一体,无法寻觅他的踪迹,只能凭想像感受,体现了虚实相生。

(五)课堂讨论:同学们,维纳斯的断臂引起了人们的遐想,也引起了人们的再创作,同时也产生了经久不息的争论。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美并不只是局限于此。

作为艺术欣赏者,必须驱遣自己的想象,才能欣赏到艺术的美,领悟到艺术的奥秘。美是到处都有的,罗丹在《罗丹论艺术》中提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又是多种形态的,是来自于你心灵的感受和触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了,那就是最美。

美有多种形态,断臂维纳斯是一种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一种美,除了这些令人产生无限暇思的美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称得上美的?请你举出具体的例子,谈谈你的理由和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要讲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教师可适当作点拨。

(如:可以举《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丑陋美; 在许多平凡普通的人身上的平凡的美)等)

教师小结:美的存在使不拘泥于表现形式的,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赏,只要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颗善于领悟美、感受美的心灵,我们就不愁没有美的发现、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

(六)作业:

欣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

教学方法

引导研讨式

教具

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

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

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

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前三段里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2、追问: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可能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可能,可将“残缺美”的涵义适当延展。

四、研讨课文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第六段,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

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

2、讨论第七段中谈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义。

这是全文中最难理解的一个段落,原因在于语言表达上的曲折与含混,这大概出于本文是译文的缘故,所以在理解上主张不求甚解,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

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见解: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亮出那个或许最差的“小板凳”,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开阔思维的锻炼。借此机会鼓励他们善于在生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让别人听听自己的声音。所以老师不否定任何的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

2、学生此时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活动,教师只需稍加总结,强化这种认识。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20: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6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维纳斯   米洛   代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