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案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2-12-16 17:38:00 阅读: 评论:0

空城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空城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空城计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三、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开端,兵临西城;第二阶段(2)发展,临危施计。

第三阶段(3、4)高潮,司马中计;第四阶段(5、6)结局,孔明释计。

四、赏析: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文中描写诸葛亮时写到他的几次笑,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

2、诸葛亮的这“三笑”有什么不同?

提示:

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3、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处乱不惊、临危不惧

4、司马懿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抓住小说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品味)

提示:多疑、自负、老谋深算

5、诸葛亮赢在哪里?司马懿输在哪里?

提示:诸葛亮赢在他能做到知彼知己,司马懿自以为对诸葛亮很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够全面,而且他刚愎自用。

司马懿输,是因为他狡诈、多疑、自负。

五、写作特色:

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段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二段大兵压境的环境描写与诸葛亮气定神闲的操琴,突出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气度。第四段司马氏父子的对比,第五段诸葛亮的与众不同。第六段孔明的高见,突出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

六、拓展延伸: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明确:孔明的妙计有“草船借箭”、“火烧新野”、“智算华容”、“一(二)(三)气周瑜”等;孔明的计策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等;孔明的特殊计有“火攻”“八卦”“舌战”“激将”等。

空城计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教学媒体: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生奇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

师: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

师: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产生好奇,迫不急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开火车,玩卡片游戏)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渠道。

3、师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势进行检查。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喜欢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以小组为单位,先组词,后写句,更换语境,巩固识字。(小组内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组的词多,看谁造的句多,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推选出每组的好词好句进行全班交流)。

为学生创设自由识字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识字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品读,体味,理解深思

1、师: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摘“智慧星”

师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那组回答正确就得到智慧星。

如:

(1)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计?

(2)“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3)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5、深悟领会,投入体味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分角色表演,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表现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

板书:

表情——

神态、动作——

情感——

(小组评完后,全班评选,加入学生评价)

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体味的更具体,理解的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孩子的年龄小,知识还很贫乏,还需老师的'点——拨——拓,这些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同时学生在朗读上,感情也会更充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浓,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记忆深刻,不知不觉中达到会复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加入自己的识字经验及想象来记字。

2、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构,怎样写漂亮,再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1、每人准备一个三国演义的小故事。

2、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3、记录一些三国中的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

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

空城计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中国有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四部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诸葛亮,他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板书:空城计作者:罗贯中)解释“计”,计谋,谋略。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过渡: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是否取得成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理清故事情节

1、师读第一部分,要求学生画出关键词句,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蜂拥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2、指名读第二部分

概括内容:“诸葛亮急中生智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孔明施计”或“临危施计”

3、师:待司马懿临西城下,他看到了什么说些什么?

全班齐读第三、四段

师:司马懿是否中计?(中了)

谁能概括这两段的内容?(“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4、让学生分两组读第五、六段后概括内容:“诸葛亮为众官解释计策”——“孔明释计”

板书:开端 兵临西城

发展 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中计

结局 孔明释计

三、通过情节分析人

我们通过故事情节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开端:这一部分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从那些地方看出军情紧急,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他的智慧?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孔明二千五百军(兵力对比悬殊,说明军情危急、从侧面来表现)

文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一词好像没什么用,不写诸葛亮,写众官干什么呢?删掉行吗?(不行,写众官更能说明军情危急,更能烘托诸葛亮的智谋胆略。)

发展:诸葛亮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有什么品质?从什么角度表现的?“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这些措施都是围绕“空”字做文章,就是让司马懿看到一座空城。“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这是为了严肃军纪,谨防露出破绽。“吾自有计”表明诸葛亮在危乱之中不忘缓解士兵的紧张感。

为了把戏演得更加逼真,诸葛亮还亲自上场担任这场戏的主角。

这段说明他(处乱不惊、足智多谋、有勇有谋、有胆识,从正面来表现)

高潮: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又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什么行动的词语?你看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表现了诸葛亮什么品质,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侧面

结局:从诸葛亮释计表现了他什么品质?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描写众官,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正面、侧面)

空城计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诸葛亮知己知彼,司马懿老谋深算把孔明想得过于复杂,自认为孔明做事谨慎,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司马懿输在他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临危不惧,司马输在他生性多疑。

四、找出文中孔明的“三笑”

1、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故做轻松 胜利的笑 成功之后开怀大笑

故做姿态 脱险之后的欢笑 自豪的笑

迷惑敌人的笑 如释重负的笑 对司马懿的嘲笑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的空城计最终成功了!这一战不动一兵一卒,但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心理战却异常激烈,司马懿在历史上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身经百战,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谋略过人的军事家。他为什么中计呢?孔明高在何处?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场精彩的较量呢?我们一起欣赏《空城计》片断(观看电影片断4——5分钟)。

3、观后讨论:想想他们的心理战,孔明当时是怎么想的?

孔明当时在想:

司马懿可能会想: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多年以后,孔明与司马懿在酒宴上相逢,他们谈起了当年的空城计。

诸葛亮:

司马懿:

五、总结: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生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的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学习了这个故事,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板书设计:空城计

开端 兵临西城

发展 临危施计 笑容可掬

高潮 司马中计 抚掌而笑

结局 孔明释计 拍手大笑

孔明:处乱不惊、足智多谋、有勇有谋、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空城计教案 4

[课标要求]

1、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文中对比映衬的写法。

4、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

5、欣赏《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学法点悟]

阅读小说应从情节入手,抓住情节发展各阶段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细细揣摩,可见人物性格之一斑。

[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课文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脉络清晰。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和细节描写突出了主要人物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情节的几部分,应怎样概括?诸葛亮的三次“笑”各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疑难解析]

质疑: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的四个阶段?

解惑:先按照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文章分成四部分,然后用尽量简短、准确的语言概括,即兵临西城(第一段)、临危施计(第二段)、司马中计(第三、四段)、孔明释计(第五、六段)。

质疑:课文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

解惑: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

质疑:文中几次写到诸葛亮的“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解惑: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第一次,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第二次,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笑”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的心理。

[语言揣摩]

1、“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

这是为了造成城中没有军队的假象,迷惑敌军。就是让司马懿看到一座空城,产生疑惑,不敢进军。

2、“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一座空城,并不能吓退司马懿,但在加上诸葛亮城头操琴,就不能不令司马懿生疑了:孔明一生谨慎,不曾弄险,若西城为空城,诸葛亮在城头操琴等于束手就擒,这不可思议!所以西城必不是空城,诸葛亮之所以这样是诱司马中计。

[研究课题]

《三国演义》用浅显的文言写成,古人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通俗而不失典雅,请诵读课文,加以体会。用课余时间阅读这部书,给同学们讲述你认为精彩的片段。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顺畅地朗读课文,做到有声有色地复述。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理清情节。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写法,并谈谈你最欣赏的地方。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司马懿()城铺()鹤氅()纶巾()笑容可掬()麈尾()言讫()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蜂拥 隐匿 纶巾 骇然 远遁 分拨

泪如泉涌 稳妥 伦理 言简意赅 遵循 选拔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失色:

妄行出入:

笑容可掬:

抚掌:

骇然:

言讫:

二、简介人物

罗贯中:

诸葛亮:

司马懿:

司马昭:

第十三课:空城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关兴:

张苞:

三、关于小说阅读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阅读小说,应能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用以衬托的次要人物是:。小说的情节有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分析主题,评价人物等。

四、问题探究

1、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交代背景有何作用?

[提示:可从课文节选之前的情节谈起,从课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谈也可。诸葛亮失了街亭、柳城,又失了内应,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而诸葛亮只有五千兵,还有一半去运粮草,城中仅余二千五百人。且“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以至于敌兵来至,众官早已“尽皆失色”。交代背景,突出了一个“危”字,惊心动魄,不仅使故事的开端就扣人心弦,而且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就在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临危不惧,表现得异常镇定,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

2、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司马懿也不是平庸之辈,课文不是以弱衬强,而是以强衬强,以司马懿的狡诈写诸葛亮的智慧。具体剖析见“疑难解析”第一个问题。]

3、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提示: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司马懿对诸葛亮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诸葛亮一向谨慎,此刻他不相信诸葛亮如此弄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一反常态,出奇制胜。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猜出孔明可能是“故作此态”,如果敌军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不一定能成功。]

五、欣赏评价

1、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加以简析。

答:

2、司马懿老谋深算,请结合文中情节加以简析。

答:

六、拓展阅读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叫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宜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17: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5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城计   完整版   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