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散打比赛规则和标准

更新时间:2022-12-16 12:31:00 阅读: 评论:0

最新散打比赛规则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最新散打比赛规则,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最新散打比赛规则1

一、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二、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三、禁用方法

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转身后摆腿进攻对方头部。

3、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4、一方倒地,另一方用脚攻击对方头部。

四、可用方法:

除禁用方法外的各种武术流派的招法。

五、得分标准

(一)得3分

1、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迅速站立者,得3分。

2、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

原来规则中暂定这两种在以后比赛中出现新技术再酌情增加。

(二)得2分

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2、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3、 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 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6、 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三)得1分

1、 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分。

2、 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 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5、 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6、 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7、 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四)不得分

1、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2、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3、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六、犯规与罚则

(一)犯规

1、技术犯规

1)消极搂抱对方。

2)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3)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2、侵人犯规

1)在口令“开始”前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在“停”口令后进攻。

(二)罚 则

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规则。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七、暂停比赛

1、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2、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3、运动员受伤时。

4、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5、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6、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7、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8、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9、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10、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八、胜负评定

(一)优势胜利

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2、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 (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3、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4、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列顺序判定胜负:

·——本局受警告少者为胜方。

——本局受劝告少者为胜方。按下

——体重轻者为胜方(以当天体重为准)。

上述三种仍相同,则为平局。

(三)每场胜负评定

1、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再比赛者,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加以后的

比赛。

5、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6、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数相同,按下列顺序决定胜负:

——受警告少者为胜方。

——受劝告少者为胜方。

——体重轻者为胜方。

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加赛一局,依次类推。

九、编排与记录

1、编排原则

①以竞赛规程、报名表和大会的总时间为依据。

②同一级别、同一轮次的比赛应相对集中安排,条件要均等。

③一名运动员一天最多安排两场比赛 (不在同一单元)。

④同一单元的比赛由体重轻的级别开始。

2、种子设定

①上一次全国锦标赛或冠军赛取得前四名的运动员确定为种子选手。根据成绩排出种子的顺序。

②变动级别的运动员不能定为种子选手。

最新散打比赛规则2

散打的比赛规则是什么

1、散打比赛规则是什么

散打王争霸赛的计分是五局总分制,每局比赛边裁判员都要对比赛分数进行记录,由场上裁判将分数交给记分员,在全部五局比赛结束时,由记分员统计每位边裁判员的记录分数,在一场比赛结束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获胜方。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裁判员是***判分的,不能由三个边裁判员的总分相加来判断胜负。 在散打比赛中,只要运动员合理运用各武术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赛中如果使用犯规动作,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2、什么是散打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3、散打的技巧

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

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

散打的好处

健体防身

散打运动是斗勇斗智、较技较力的运动.通过散打练习,能掌握自卫防身的技能,同时能够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对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很好的作用。

锻炼意志

散打运动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功力训练上是十分单调的,训练过程中要克服全身肌肉的疼痛,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其次,两人交手比试时,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逐步增强敢拼的意识.

发展心智

散打绝不是凭蛮力来拼命的,而是要讲究方法技巧,要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它是一项以巧取胜的格斗技术。中国传统武术中“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等技击法则,始终是散打技术应用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通过散打练习,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反映与应变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培养人在危难之际保持一种冷静而又从容应对的心理智能.

男散打和女散打的区别

男女练习散打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建议大家还是要了解下的。

寸拳/冲膝

技能数据上男女散打是相同的,但是男的膝冲更好命中,攻击点大一些,女的必须贴身才能打上,而且男的膝冲直接伤害和冲击波伤害可以打在同一只怪物身上,女的冲击波不会打在被直接攻击的怪物身上,然而人家女的有寸拳的被动EX,男的没有,所以各位自行定夺。

闪电之舞

这个技能男女真的是各有优劣,女的虽说面对散怪相当无力,但是可以融入到柔滑之中对着一个怪猛踢,男的虽说爆发不行,但是可以极大的改善对于散怪的劣势。

主动觉醒

女的主动觉醒有最强一腿之称的武神强踢,点满有高达近14W的固定伤害,是一个强力的输出技能;而男散打的烈焰焚步配合被动觉醒CD极短,甚至可以当做是个普通BUFF,想开就开,点满之后附加近30%的伤害,而且减少全部武术系技能CD,是一个强力的BUFF类技能。

散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散打运动具有体育性

散打项目属于体育范畴,和各种运动项目相比,有其共性,但也有特殊性。由于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某些部位,诸如后脑、颈部、裆部等为禁击部位,并禁止使用反关节及用膝部攻击对方,因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

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是散打的基本特征,比赛双方无明显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应变,互相利用对方的弱点斗智、斗勇进行对抗。它不仅要求散打选手要熟练掌握攻防战术,还要求选手有敏捷灵活的应变能力,因而有别于其他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12: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3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赛规则   散打   标准   最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