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

更新时间:2022-12-16 03:46:00 阅读: 评论:0

中国音乐家之最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中国音乐家之最,欢迎阅读。

中国音乐家之最

1、获奥斯卡音乐奖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

1988年,经过激烈的角逐后,31岁的中国青年作曲家苏聪,因在影片《末代皇帝》中的出色配乐,获得了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这在中国作曲家还是第一次。

苏聪于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随后赴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攻读比较音乐学博士学位。1985年,苏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逝世100周年国际音乐大赛,他创作的《钢琴幻想曲》获得第二名。此后,极负盛名的彼得音乐出版公司特聘他为该公司成员。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优秀的音乐家是不计其数的。其中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夔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据《尚书》记载,夔曾担任舜的乐官。夔原是生活在荒僻边缘地方的有音乐特长的平民百姓,后被舜破格提拔重用。夔担任乐官之后,曾亲自参与著名乐舞《韶乐》的创作和指挥。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可见夔的音乐技能之高超。

3、最早创立十二平均律的音乐理论家

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育,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理论创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学著作达17部之多,完整、系统地创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载育考证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误差小,其精确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叹为观止。

4、世界上登台最少的演奏家

195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在中国江苏无锡的一次文艺晚会上,一位双目失明、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舞台上演奏了一首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奏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又加演了一曲《听松》。

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从小酷爱音乐,随养父华清和道士学习各种乐器,能唱会奏,还能即兴编词创作。因生活所迫阿炳流落街头,后又不幸患上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手中的二胡琴弦较粗,且绷得很紧,其他人一般是按不动的。他的琴声高亢而悠远,演奏别具一格,他可以站着拉或边走边拉,将二胡琴筒夹在两膝间是他常用的演奏姿势。

虽然阿炳技艺卓绝,但却从来无缘登台。这次文艺晚会,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后不久,阿炳就与世长辞了。

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送了华彦钧的代表作《二泉映月》,1954年又出版了《阿炳曲集》。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华彦钧的作品在国外广泛流传,并得到很高的'评价。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潸然泪下,伸为感慨:“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拓展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1、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905—1945)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

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3、王洛宾《老乡,上战场》,《洗衣歌》。

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亚克西》、《达板城的姑娘》、《萨拉姆***》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4、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新闻)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

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5、张 曙《日落西山》

(1909—1938)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后入国立印专主修声乐。是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作有歌曲200余首。《日落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广为传唱。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6、黄自《抗敌歌》,《旗正飘飘》。

(1904—1938)192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是近代有重大影响的音乐家。其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他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及多首艺术歌曲学生歌曲、儿童歌曲、电影歌曲。器乐作品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两部交响乐。

7、陈钢《梁山伯与祝英台》

(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8、华彦钧《阿炳曲集》

(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

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

但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950年,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03: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40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雪碧广告语
标签:音乐家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