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的轶事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徐溥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此后升任首辅。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历经景泰,宪宗,孝宗,弘治四朝,辅佐了四外皇帝,他的官衔一路细数下来,竟如此之多。
徐溥为官严谨,进退有度,遇事从容应对,虽屡遇大狱,但能屈能伸,几经沉浮仍能安静守成。他一生清正廉洁,深受皇帝器重。历任四朝,辅佐四外皇帝,还能安稳回乡,就可见他有多么受器重,也是多么会审时度势了。他曾经多次向皇上请求辞官,直到老的眼睛看不见,写奏疏的手都颤抖后,皇帝才极为不情愿的放他归乡。这位得四朝君主器重的;老臣,得以安静的去世,死后谥文靖,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徐溥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老城安稳的性格,这个让他历经几朝仍平稳守成的品格。相传徐溥小的'时候就知道将孔孟圣言,抄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阅读。他所在私塾的老师,见徐溥的口袋老是鼓鼓的,就以为是小孩子随身携带的玩具。作为一位老师,自然不能让学生把玩具带到课堂上,这不是玩物丧志吗?于是让徐溥拿出来,等拿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孔孟圣言。知道原委后,老师很是羞愧,于是找到徐溥的父亲,对他说你儿乃是神童异才,我不能为其师。,于是请辞离去。
徐溥少年的时候,听得古时贤人每天都会自检其身,于是效仿古人,每天都会检讨自己的行为。他在书桌上放置了两个瓶子,若是当天他做了好事,就在瓶子里投下一个黄豆。若是他当日有过不好的想法,或者不好的言语,亦或是不好的举动就在相应的瓶子里投放黑豆。开始时,黑豆比黄豆多,看见这种结果。徐溥越发严格要求自己,自此改正了自己的许多错误,到了后来总是善行比恶性多,黄豆比黑豆少。徐溥如此的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他在后来为官途中,能够清正为官,行事总是严谨有度,利国利民不可缺少的品质。
还有轶闻说,徐溥年老时与宫内太后关系很好。每每进宫拜见太后,太后都会给徐溥呈上一碗燕窝,以显示自己对他的体恤。后来有一次,徐溥再一次进宫拜见太后,太后照例让人呈上燕窝,不过当徐溥发现燕窝上的东西时,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后想要传给他的意思。那燕窝上放了两颗枣子,一颗茴香,意思是早早回乡。原来有与徐溥有仇的太监和大臣,联合在一起,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太后这是给他传消息呢!徐溥读懂意思后,立马启程回乡,皇帝派出的兵马紧紧相追。幸亏徐溥早有预谋,在家藏了一块白虎堂(白虎堂是古代相当于现在的军备司令部,擅入者是重罪,是要杀头的)的牌匾,如此才躲过了一劫。不过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毕竟,作为一个国之重臣,皇帝怎么可能随便将他问罪,他又怎么可能随时藏一块白虎堂的牌匾呢!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00:0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38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