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大全最新5篇

更新时间:2022-12-15 15:33:00 阅读: 评论:0

补发之前写的一篇电影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颐和园》,不知片子到底有多长,等片尾音乐悠悠响起,已经是深夜4点了。很久没有这么晚入睡了,因为一部需要一个人安静看完的片子。

"一个人的十几年",我在MSN上写。是的,从1987年,"余红"考上大学,到2000年"周伟"从德国回到重庆,从他们各奔东西,到重逢却最终选择离开。中间经过中国人回避的1989,也是改变了他们生活轨迹的重要的一年。所以,一个被这片子感动的朋友,把"1989的声音"挂在了MSN上。我们在上海讨论这部片时,我只快速过过一次,所以我问"是关于爱情和***的吧?"可完整看完,却绝对是郝蕾--"余红"这个女孩子的十来年生命轨迹,打动了我。我忽而看到自己青涩的学生时代和刚进入社会的状态,无奈的生存懵懂的渴求;忽而觉得那是刚刚开放的80年代大学生的激情和失落;却突然意识到,他们都是60年代末出生,和我们不过相差2-3岁的同龄人,总之,出现了时空的错觉。但是,套用朋友的话:1989作为一个分水岭,经历过那件事情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而我们,就是1989年的高三学生。当时的我18岁,电视机前,大朋友朝红和佳音,两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激愤地讨论,我说了一句很幼稚的话,现在仍然清楚记得;佳音有一对在北师大的师弟妹,后来正好做了我大专的老师,在宿舍听他们回忆时,师弟说:我们这一代是完了,垮掉的一代,没希望了.中国只有看你们了.我学生时代的偶像-表哥H,当年正是北大化学系的学生。毕业后几年,我在广州见到他,怎么都不能理解他怎么变成那样!考研未遂,开始做生意,卖德国的压路机,英文的Propasal写得好极,身家很快过百万,却每天蓬头垢面,开着小车,没有一句正经话。完全失去了当年执信高材生考上北大的意气风发。当然,我很清楚原因:1989年,他最好的朋友成了那场***的`牺牲者,回到家乡,最爱他的外公又刚去世.可是,我仍然无法深刻理解。

余红说:周伟,为什么我每次和认识的男孩儿都急切的要做那件事,也许我只有在那件事里,才能让他们明白,我其实是多么的善良.她渐行渐远,漂浮在平庸的生存里,仿佛和那段往事都没有关系了,仿佛1989不过是个背景的年代。但所有的爱,都令她想起周伟,她一直在和他对话。而且正是在那年,她切断了自己和大学时代,和周伟的整个联系。

虽然我觉得打动自己的是余红心底里的挣扎和无法自拔。但整个影片里,我一共掉了两次眼泪。一次是那些无知的孩子围着军车砸汽油瓶,这时*声响起,有人尖叫着逃跑,有人呆若木鸡.那些日子大雨一直下着,学生们象无头苍蝇在穿梭,那一年的夏天,北京,真那么多的雨吗?

第二次,是余红的好朋友,在一场欢乐的盛会后,当着周伟和她男朋友的面,翻身坠楼.本来我并不喜欢这个角色,从普通意义上说,她抢了余红的周伟,在明明知道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情况下。这种爱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很令人怀疑。另外,在得知周伟要回国后,竟然用死亡来给周伟的心灵留下印记,这着实令人打寒战。但是,那一幕居然令我想起了王小慧,她当年在德国要回国时,她的爱慕者,一个德国的诗人,也是这样,当着她和她先生的面,微笑着翻身跳楼自尽的。不知道娄烨是不是用了这个故事,但是,那是真实的事件--一个人,对爱的无望,是会让她选择死亡的!听听最后一段她男朋友和周伟的对话:他对她的爱,是若有若无的;他以为她,也根本不相信爱!而周伟只能喃喃:不是这样的.

也许那样的绝望和痛,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感受了!在这个时代,已经绝迹。一个十年,也许不足以忘却,再一个十年,你将发现,过去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你也由衷地不愿意回去。从这个角度看,大时代大事件多么地隆重,却敌不过,时光对平凡小人物,生命的刻改。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15: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35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后感   大全   电影   最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