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生锈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整理的《铁生锈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月18日的“同课异构”活动已经结束了。这一次难得亮相的活动中,我自我感觉并不成功,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铁生锈了》这一课。关于《铁生锈了》的教学设计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教研组内就出现了分歧,泮小飞教师认为教材编写比较合理,活动设计也很科学,因此建议按原教材执教;而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教材的重点最好放在探索铁生锈的秘密上。因为铁生锈的现象,是一个双变量的实验,水和空气这2个变量要一起起作用才会生锈,而学生以往的实验设计中都基本只考虑一个变量的因素。要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双变量的实验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估计学生也很难通过实验真正的探索出铁生锈的主要秘密,这样的机会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训练的突破点。此外,在这一个单元的设计中,没有安排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这个内容更加详细一点呢?联系教材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它要求我们重复这个实验设计活动。那么在第七课的教学中,我们再次来设计这个实验的话,又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知道研究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显然是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把探索铁生锈的秘密作为本课的重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和试教的工作,期间何老师从繁忙的工作特地抽出时间来听我们的试教课,并且针对我们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对于这样的真诚指导,我却没有去完全的实施,因为受个人水平的限制,我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无法理解这样设计的思路,结果在评课的活动中,受到了多位同行的纠正,这不能不说是自己的水平是还有待提高。
在活动中,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到上课班级整体情绪比较拘谨,有点放不开,后来我通过一些风趣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调控,场面有所好转,但是气氛还不够活跃,说明本人的调控能力还有所欠缺。而后进行的导入部分,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进入到新课的环节,觉得还不错,这样引起的活动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在从导入进入到探索铁生锈的环节时,我有着一个比较致命的硬伤,学生对于探索铁生锈的这个活动的价值,没有得到确切的认识,完全是因为教师要求探索而探索,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探索。学生研究的价值不明确,这一点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领会本课的意*,还需要领会整个的单元的意*。随后进入到了学生探索铁生锈的环节,整个环节个人觉得还不错的,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首次尝试研究2个变量的实验设计,从教学情况来看,六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研究2个变量的。
在这里也有2个问题,首先是在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的时候,有些具体的情况没有说清楚,比如塑料袋的密封、潮湿环境的水量等,这个错误主要是我在执教中,有些许的紧张,把原有的环节遗漏了;其次是表格的设计不合理,研究的问题和我们的假设这2个栏目的意思领会错误,在此多谢倪国锋老师指正。随后的环节是观察铁锈这个活动,由于在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了前一个环节,因此这个环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次重点,花费的时间不多,设计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整个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到了铁锈是会浮的,这出乎我的意料,幸亏当场有实验的器材,我们可以马上解决。看来学生的思路是奇特的,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预设。最后一个是有关铁锈的危害,为此我不是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这点知识,我利用这一点设计了一题数学应用题,可以说是渗透了部分的数学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要很好的挖掘到一英里的深度,岁于我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铁生锈了》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内容。因为本课涉及变量控制实验,所以我们课题组就把这课作为变量控制教学的一个研究载体。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特点和技能特点和教材对变量控制技能的要求,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2、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3、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这节课由两个主要活动组成,第一,观察铁和铁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从而认识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第二,小组互评并完善铁生锈的原因的实验方案。
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1、课前让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本节课的实验材料容易找到,所以让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按方案完成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学生在课前尝试进行实验比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思考会更充分;第二,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就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组织有效的交流和引导;第三,实验在课前完成,那课堂上就有更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完善实验设计。
2、小组互评实验的合理性。在探索铁生锈的原因的活动中,各个小组课前已经完成了验证铁生锈的原因的猜想实验,在课堂上我先让各个小组看着他人的实验来评价他人实验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法。直观的实验比文字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组和其他组的异同,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修正自身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3、从简单到复杂逐一解决学生聚焦的问题。在学生设计的实验中会出现很多个条件没有控制好,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再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变量控制方法。例如本课教学中,因为比较多小组研究水对铁生锈的影响,我就先选择水组的实验进行研讨。研讨时我先让学生评价只做一组实验的小组,并追问为什么要做两组实验;解决了这个简单的问题后,接着让学生展示做两组实验(一个有水,一个没水)但又没控制好空气的小组,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追问学生为什么空气量要一样?解决了这一问题再让学生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保持空气量一样?通过呈现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掌握“水对铁生锈影响”的变量控制实验,再交流研究酸和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学生就比较容易迁移。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08:2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330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