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石室的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金匮石室
【标准发音】:jīn guì shí shì
【繁体写法】:金匱石室
【金匮石室是什么意思】: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金匮石室成语接龙】:众口铄金 → 金匮石室 → 室不崇坛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指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jīn guì shí shì】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对应近义词】:石室金匮
【金匮石室的造句示例】:
自老聃写书征藏,以诒孔氏,然后竹帛下庶人,六籍既定,诸书复稍稍出金匮石室间。(章炳麟《订孔上》)
1、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金匮石室”的制度。
2、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也是研究“金匮石室”的`典型建筑。
拓展资料:
石室金匮,中国古代保管重要档案的处所和装具。又作金匮石室。匮通馈、柜。金匮指用金属封缄的柜子,石室即用石头修筑的房子。西周成王时周公曾纳书于“金縢之匮”。秦汉时期,已有石室金匮的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述秦朝“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籍散乱”《汉书·高帝纪》记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并注明“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可见,以石室金匮保管档案已成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明代更重视以石室金匮保护档案史籍,《明洪武实录》卷七十七记:“今起居注纪言纪事藏之金匮,是为实录”,“其台省府宜各置铜匮,藏钦录簿,以备稽考”。弘治五年(1492),在文渊阁附近建重楼,不用木植,只用砖石,将各朝实录、玉牒以及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文书,盛入铜柜,放入楼的上层;把诏册、制诰、行礼仪注、前朝遗文旧事,以及可备纂修全史用的内府衙门所藏文书,放在下层。《明史稿》志七十四《艺文》一又有“金匮石室之储”的记载。嘉靖十三年(1534),按石室金匮之制建造皇史宬, 成为明、清两代收藏实录、圣训等重要典籍档案的处所 (见*皇史宬内贮藏档案的金匮)。这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石室金匮实物。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06: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32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