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二级运动员标准表

更新时间:2022-12-15 03:12:00 阅读: 评论:0

乒乓球二级运动员标准

想当乒乓球远动员,是有标准评判的,下面是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其中,第四点为大家展示了乒乓球二级运动员标准,欢迎阅读了解。

一、国际级: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男、女团体赛前3名的运动员(个别成绩很差者除外)。获得各单项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

2、被列入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优秀选手个人名次名单中的前20名选手;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健将称号。

1、凡获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正式参赛资格的选手;

2、凡被列入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优秀选手个人名次名单中以选手。

3、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中获得任何一个项目前8名的运动员;

4、在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承认的重大国际比赛,有在世界比赛前16名队中的4个队(必须有国际乒联和亚乒联盟公布的优秀选手参加)参加的国际比赛中,获得团体前3名的运动员;

5、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中国乒协杯赛中,获得团体赛前4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到50%,或出场次数达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单打比赛前16名、双打前4名的运动员;

6、在全国青年比赛中获得团体第1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50%,或出场次数达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单打前3名的运动员;

7、在全国少年比赛中获得单打第1名的运动员;

8、在被列入国家体委竞赛计划的协作区比赛中,获得单打第1名的运动员;

9、在一个年度的正式比赛中,战胜国际乒联公布的.当年度世界优秀选手前16名中的3名选手的运动员。

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1、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中国乒协杯比赛中获得团体前16名的运动员,获得各单项比赛前32名的运动员;

2、在被列入国家体委竞赛计划的协作区比赛,或在省、市、自治区比赛,或各系统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团体赛前4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到50%,或出场次数达到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到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单打比赛前16名和双打比赛前4名的运动员;

3、在全国青年比赛中,获得团体赛前8名的运动员,获得单打比赛前16名的运动员;

4、在全国少年比赛中获得团体赛前3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到50%,或出次数达到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到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单打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

1、在地(市)或相当于省辖市的比赛,以及在各省、市、自治区系统举办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团体赛前3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50%,或出场次数达到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到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各单项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

2、在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少年比赛中,获得单打前8名的运动员。

五、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1、在省辖市县一级举行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团体赛前3名的运动员(申请的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出场次数达到50%,或出场次数止到三分之一,其中获胜场次达到50%,或在关键场次出场比赛为该队获胜作出贡献的),获得各单项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

2、在地(市)或相当于省辖市的少年比赛中,获得单打前8名的运动员;

3、代表地(市)(专区、直辖市的区)参加省、市、自治区以上所举办的少年比赛的运动员;

4、在不少于24名少年运动员参加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单打前4名的运动员。

六、少年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授予少年级运动员称号。

1、代表地(市)(专区、直辖市的区)参加省、区、市以上所举办的少年比赛的运动员;

2、在不少于24名少年运动员参加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单打前4名的运动员。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03: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31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乒乓球   运动员   标准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