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涛:小步快跑、分批融资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那么关于郑海涛的创业融资之路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收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码视讯郑海涛的创业融资之路
融资渠道都是通过“让渡股权”方式进行融资,即向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股票为不特定的投资人)增资扩股,让渡公司股份的方式取得投资人的资金,并且每一次融资对价均比上一次为高。
幸运的是,有创业激情的郑海涛是清醒的,他逐渐明白“不熟不做”的道理,把关注的目光从保健品转移到广播电视数字化领域。而且郑海涛认识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重要的是经验、能力和资源。所以,“压抑”着创业的冲动,郑海涛在深圳中兴通讯公司打了六年的工。
三年技术,三年销售,六年磨一剑,当1999年高交会上遇到清华大学***书记贺美英时,郑海涛已经是中兴通讯的部门销售总监。
贺美英告诉郑海涛,现在中关村的创业条件非常好,很适合创业。一直怀着创业梦想的郑海涛意识到,破茧而出,振翅高飞的时机到了。于是,他带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开着自己“粤B”牌照的富康车北上创业了。
寻找投资者
创业总是艰难的。其中,融资成了最头痛的事儿。
郑海涛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6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并且拿出自己的60万元积蓄,组建了100万资本金的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郑海涛和伙伴们埋头做产品研发。“对一个做硬件的企业来说,我们确实是非常节约的。”郑海涛说100万元花了一年,代价是大家都没领工资,只发一点儿生活费,“公司需要的东西能借的借,能从家里搬的从家里搬”。
2001年初,产品还没有研究出来,钱却全都花完了。从此,郑海涛开始为融资而奔波。然而,先后找了20家投资公司,都是无功而返。融资的困难在于公司的产品是广播电视的高端产品,主要竞争对手是华为———产品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公司瞄准的目标又很高,这令投资者对数码视讯的成功心存疑虑。
公司还能不能走下去?数码视讯快要被资金匮乏的噩梦击溃了。
困惑的时候,郑海涛获得了一个参加《对话》节目录制的机会,节目的嘉宾是柳传志。郑海涛问柳总:在你成功的过程中,机遇起了多大作用?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过动摇?
柳传志的回答是,机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实力;在创业过程中,困难无计其数,从来不动摇。
正是这样的一个回答坚定了郑海涛和他的创业团队的信心。面对困境,他们一如往昔地保持了创业的激情。
柳暗花明的一天在坚持中到来。作为创业企业孵化器的清华创业园先施援手,投下了至关重要的50万元。
“清华创业园一般不投资,但经过一年观察,看到我们的产品有市场,而且团队执着、努力、自信,他们就在我们主动的沟通下投了资。”郑海涛说。
清华创业园的示范效应使另两家企业也下了决心,三位资方共为数码视讯注资210万元。2001年7月,产品面世,并顺利通过了入网认证。
数码视讯在市场方面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最早,郑海涛采取了“专家营销”的办法——亲自带人到各省***去说明、演示、讲解,进行产品测试。在江西打开缺口后,数码视讯的产品很快在23个省建立了市场。
选择投资者
随着首批融资的到位和市场开拓的成功,数码视讯的融资重点从寻找投资者转移到如何选择投资者。
“我们对投资商的要求第一是能够带来资源;第二是有‘风险’的概念,而不是有一点什么问题就退缩;第三是我们希望投资方目光长远,是一种长期投资、战略性投资;第四是不能够控股。”郑海涛这样提炼对资本的要求。
除了清华创业园,数码视讯首批融资的另两个股东是上海运时和宁夏的***国投,郑海涛看中的不仅是这些公司肯掏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能够为数码视讯在会计、法律、IPO等方面出谋划策,为以后公司上市奠定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数码视讯已经进行了三次融资,注册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资产达到2000万元,而2002年的纯利润为800万元,预计2003年在1000万元以上。
在整个融资的过程中,创业者郑海涛必须面对“股权稀释”的问题。事实上,三轮融资过后,还是第一大股东的郑海涛的股份从60%降到了不足40%。
为了把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减小到最少,郑海涛采取了“小步快跑、分批融资”的策略:如果公司值100万元,就融资100万元;等公司的整体价值提升后,再融一部分;再提升公司价值,再融资……分批融资有效地把股权的稀释程度减少到最小。为此,郑海涛拒绝了一个国际大公司的投资,因为这个公司最小的投资是200万美元,对于还没有长大的.数码视讯来说,200万美元意味着被吞并。
“‘小步快跑、分批融资’的策略也来源于我们的自信,我们相信公司能够不断提升增值,能够不断获得融资。”郑海涛说。
能够采取这样的方式弱化股权稀释,中关村的一些优惠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关村》条例规定,公司股权比例可以由股东们协商确定,而2000年前的相关条例规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股权总数的35%。
“公司已经有2000多万元的资产,到年底接近3000万元,目前的计划是再融资1000万元到2000万元,使公司的盘子达到四五千万元,这样上市不管是上美国还是香港或A股,都能达到要求,特别是A股市场,要求上市
公司资产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这次就是想做IPO,完成股份制改造。”这是郑海涛正在酝酿中的第四次融资。
数码视讯渴望成为一个令人瞩目、受人尊敬的卓越企业。“创业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我觉得那种特别有责任心,能够放弃很多,包括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人,能够成为卓越的企业家。”郑海涛说。
在创业热潮高涨的今天,许多中小企业或创业人士感到最困难的恐怕还是资金筹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新企业中,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因缺乏资金支持而不能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讨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在不久前中关村科技园区评选出的10位优秀创业者中,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海涛身在其列。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高新企业,在与国外大公司和华为等国内领先企业的竞争中,郑海涛通过两次重要的融资使该公司在3年的时间里取得迅猛的发展,2002年的销售收入甚至是2001年的2000%。而更令许多创业者羡慕的是,该公司的第三次融资也正在谈判之中。同样是创业者,同样是高新企业,郑海涛成功融资的秘诀是什么呢?郑海涛认为,创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生存的创业;第二种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机会促使创业者创业;而第三种是一种事业型创业,是创业者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事业;他自己就属于第三种。从199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郑海涛在国内知名的通信设备公司中兴通讯公司了7年。从搞研发到做市场,从普通员工到中层管理人员,郑海涛在中兴的事业可以说十分成功。但是具有强烈事业心的郑海涛并不满足于平稳安逸的工作。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2000年他带着自筹的100万元资金,在中关村创办以生产数字电视设备为主的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来之不易的第一次融资
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郑海涛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发。不料,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形势急转直下,100万元的资金很快用光,而后续资金还没着落。此时,郑海涛只得亲自捧着周密的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投资商,一连找了20家,都吃了闭门羹——投资商的理由是: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选择投资要谨慎;况且数码视讯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投资种子期风险太大,因此风险投资商们宁愿做中后期投资或短期投资,甚至希望跟在别人的后面投资。
在最困难的时候,郑海涛也曾动摇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他曾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嘉宾是柳传志。在现场,他问了柳传志两个问题:在你成功的过程中,机遇起了多大作用?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过动摇?郑海涛回忆说,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在问柳传志,不如说是在问自己。柳传志的回答是,机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实力。这位鼎鼎大名的创业前辈给了郑海涛很大的信心。
2001年4月,公司研制的新产品终于问世,第一笔风险投资也因此有了着落。清华创业园、上海运时投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共投260万人民币。郑海涛回忆说,这笔资金对公司十分重要,但没有现实的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休想拿到合理的风险投资,公司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领先的产品。
谈到创业初期的第一笔资金,郑海涛认为选择投资者十分重要。他举了一个例子:在2000年春节前,也曾经有一个投资机构愿意投资,但条件十分苛刻,要求对企业控股50%。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郑海涛明明知道是一个不合适的交易,但也不得不同意合作,唯一的条件是资金必须在两周内到位。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投资方的资金没有按时到位,合作协议也就终止了。郑海涛说,这是公司的一次幸运,如果当时被别人控股,公司的发展将不会按照自己原有管理团队的意愿,能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就很难说了。所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来说,选择投资者要十分慎重,哪怕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
本文发布于:2022-12-14 23: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9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