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现状

更新时间:2022-12-10 07:20:00 阅读: 评论:0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精选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不断 “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其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以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席发展之地,其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全球化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1.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国家垄断地位,尤其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近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商业银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希望能够建立积极主动、灵活高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银行的国有垄断程度,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而商业银行国际化实际上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场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全面国际化进一步推进,在国际银行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会促进和加速我国银行向市场化的转变。

2.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

(1)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使得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2)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

(3)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吸取大量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

鉴于以上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商业银行国际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进出***易额迅速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结算、外外汇买卖、互换交易、风险规避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出口产品售汇等业务提供广泛的服务。

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的背景下,要求我国的银行必须紧紧地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经营模式选择不利于进行国际化发展。银行的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合经营两种。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我国则采取此经营模式。分业经营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混业经营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2.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而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非银行收入能占据银行总收入的40%以上。反观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务,如支票加工、资金转移、信用证托收、经纪代理等,其他类型的业务,包括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办理得很少。虽然在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起步阶段一般以加工业务这种最基本的业务为主,但决不能完全局限于此种业务。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应有较高的起点,不应再完全重蹈其他国家银行的覆辙。虽然银行办理非利息收入业务目前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应尽力实现业务种类的多元化。

3.人才严重缺乏。银行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此种业务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状况。相比之下,外国商业银行走的是一条重人才、讲效率的经营之路。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它们往往为了业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惜以高薪挖掘一些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4.资本金充足率低,不良贷款比例高。由于我国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较低,实际资本金充足率不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差。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范围,影响我国的国际化发展。

5.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外国商业银行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实力雄厚,有发达的国际业务网络,先进的技术设备,电子化程度高,资金调拨灵活,同时,发展理论比较完善,金融创新意识强,能够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创新成果,服务意识强。与之相比,我国银行服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又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金融产品比较单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方略探析

1.在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商行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我国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且随着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盈利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我国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来学习、借鉴、模仿它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反过来再来促进或带动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涉外业务,开辟海外市场,实现经营的多样化和全能化。尽管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混业经营使银行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可以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在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混业经营已成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积极进行混业经营制度设计,逐步推进混业经营,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3.积极稳妥引进和利用外资银行,扩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我国应扩大外资、合资金融机构设立的范围,增加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种类,既可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又能使我国金融机构更进一步、更好地学习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运作和管理方法,以加速我国金融业人才培养,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走向国际化。

4.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培养国际银行业务人才。我国的银行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待迅速提升,这就需要我国商行在发展国际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的结构。同时,培养一些国际银行业务人才,并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在增加业务面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这很有利于我国商行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5.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业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面向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本身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引进来”。同时,我们还要大胆地“走出去”,要通过建立自身的国际业务网络结构,能够在国际贸易伙伴国和一些投资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代理处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特色,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6.构建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在银行国际化的同时,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需要母国和东道国的共同监管,构建一个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

四、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金融创新不断,金融风险加大的今天,我国在商行国际化中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田智哲:商业银行科学领导与管理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罗杰斯:商业银行的未来:组织机构、战略及趋势[M].新华出版社,2001

[3]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求及其均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赫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0

[5]曹凤岐: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2

论文关键词:

内部管理;国际业务;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国际化进程;国内银行业

论文摘要:

随着国内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结算业务在品种和数量上正成倍增长。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做强国际结算。规范国际业务内部管理。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

一、加强内外沟通。提高运作效率。

国际业务涉及银行、税务、外管 、海关等多个部门,为了进一步做好国际业务。商业银行有必要就操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提高效率,防范风险。例如,银行在处理报关单时。需要登录海关核查网对每一份报关单进行核查、核注,在核查的过程当中会经常由于网络故障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如果能和海关的技术部门取得沟通,掌握一些保障通信质量的手段。对提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国际服务贸易项下付汇。客户需要向银行提交相关的税务凭证。由于对纳税法规、程序不熟悉,客户往往要在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往返很多次才能办成业务,如果能在银行、税务之间建立一条快捷通道。方便银行与税务部门沟通。可以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许多便利。外汇管理局作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内部国际业务的直接管理部门。是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机构。新政策发布时会以各种方式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银行也可就日常操作当中碰到的问题向外管寻求正确的答案。

做好国际业务日常工作。不仅要加强外部沟通。更重要的是做好与银行内部机构的协调工作。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人民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对国际业务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但国际业务相对于人民币业务来说更加复杂多变。政策灵活度大。如果一味地将人民币业务的管理模式用于国际业务当中,不能真正涵盖国际业务的各项业务。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比如国际业务当中工作量大而重复性高的业务报关单核查、外管申报工作,如果能和技术部门合作开发相应的程序。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使用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报关单的自动核查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力,还缩短了工作时问。而对于外管申报工作来说,自动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开发相应的处理程序。将可大大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提升准确率,解放劳动力,提高效率。

二、加强内控建设。

实现流程管理。加强国际业务内控制度建设。是有效防止商业银行风险的关键。就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来说。一是要对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研究梳理。并借鉴国内外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进行制度和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二是要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在开发推广新产品过程中。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责任。制定相互制衡的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三是要狠抓各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制度监督机制。

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是强化内控管理、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保障,尤其在国际业务操作当中,如何优化、修订合理的业务流程。是增强执行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保证。建议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 、分析。剔除不科学、重复劳动的部分。并编制“岗位操作说明手册”。国际业务管理部门应始终把内控制度建设放在业务发展的前面。结合国理韧探际惯例和本部门业务环节风险点。制定下发国际业务管理规定、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日常工作职责、经办权限、业务办理时限等具体内容。使业务受理有章可循。业务经办有章可依,在控制差错发生的前提下 ,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重视人才战略。

加速培养专业人才。国际结算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时效性、政策性均较强的工作。而高质量的骨干人才是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综观近几年来人才流动的现象。国际业务部门是人才流动最多最快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几乎成为外资银行人才的培育基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进出渠道不畅。当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人才的录用主要定位于大专院校。而不是全方位面向社会招聘所需人才。给引进人才资源设置了障碍。同时在对待人才外流上继续坚持能留则留、能堵则堵的消极办法,没有适当的淘汰制度,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二是考核不能为优胜劣汰提供科学依据。由于考核体系本身不够严密。很容易出现业绩放大英雄的现象。同时考核制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考核指标在分配中的占比不合理等。也削弱了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为优胜劣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上述现象。要高度重视对从事国际业务内部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拔。选派业务骨干到海外培训或工作,加强国际结算业务人员与海外分行及代理行的业务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要为国际结算业务人员建立类似于会计、出纳 、存款等部门的岗位津贴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努力开发新业务,提高全行国际业务的竞争水平。要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培育、激励、管理与使用,以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吸引 “会跑的资源”留住“智慧的脑袋”。这是促进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根本。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3

国际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门类,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就是新兴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的竞争,谁占领了中间业务市场,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就拥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国际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获取中间业务利润和向国外拓展营销的重要手段,它对银行具有收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历来都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国际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外资银行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管理经验、优质的客户服务、完善的业务品种以及对国际惯例的熟练驾驭能力等优势冲击着我国已有的经营领域,抢占着国际业务市场份额,而在金融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各商业银行在狠抓本币业务的同时,纷纷将眼光瞄准了国际金融业务。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国有商业银行只有面对挑战寻找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大力发展国际业务,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和估计到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才能勇敢的迎接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运用有效的措施推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快速向前发展。

一、国际业务发展的难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对发展国际业务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明确和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以致对国际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和支持。二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在机构、人才、客户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认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中国最强免费!

(二)国有商业银行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力量不足。

主要体现在不能很好地将融资与国际结算业务相结合,忽视国际结算业务正由中间业务向表外业务转化,融资与担保正成为国际结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造成有融资功能的部门不会根据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对外营销,而经营该业务的部门又没有融资权,对外没有形成一股合力,严重制约了业务规模的扩大。

(三)从事外汇业务的专业人员短缺.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特别是与绩效挂钩过分的“官本位”体系,极大弱化了员工的商业意识和对银行技术进步的追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虽然,银行开展国际业务后陆续培养了一批国际业务专业人才,但熟悉国际业务的人才多集中在国际业务部,且以内勤为主、外勤薄弱,因此国际业务专业人员的能力范围和施展空间受到制约,同时国际业务人员流动性低,缺乏活力,在职员工定期脱产培训不足,尤其到国内外外资银行培训几乎是零。

(四)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经营模式,同时由于银行的电子化、自动化起步晚,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业务账务系统相对***,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无法达到共享资源。

(五)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受限制较多。

一方面由于外汇管理局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市场准入要求较严,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对国际业务创新望而生畏,对新业务的研究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问题,积极创新的动力和意识不足,没有创新激情。 (六)抗风险能力差。虽然在风险防范上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主要表现在防范经营风险、道德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方面。这些风险对国际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决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成败。

二、国有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业务的认识。

随着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进出口总额的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国际业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商业银行应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业务的认识。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目前我国已正式开放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限制,外资银行凭借自己精深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必定会抢占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国内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搜集,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二)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加大国际业务服务和营销力度,壮大客户群,抢占市场先机。

在迈向市场的`自由竞争时代,国际业务已成为一种商品,客户花钱购买,银行收钱提供服务。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改变经营观念,从全新的市场营销角度去制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经营计划。

1、以人民币为依托,走本外币一体化道路。即充分利用现有人民币业务的客户群体,提高国际业务占有率,进一步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意识,通过发挥本外币配套服务和整体联动优势,加大对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的营销,加快国际的发展步伐。

2、国际业务是全行的业务,是银行外汇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好坏常常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际业务的营销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走全行办外汇,全员抓外汇的路子。按照总省分行的具体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业务处理、市场营销、风险控制“三位一体”的外汇业务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信贷管理部、个人金融业务部、会计结算部、信息科技部及电子银行部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分工协作经营体系,并注意落实到营业网点,明确各分理处、亿元储蓄所,协助外汇业务主管部门揽户、揽汇和结算的职能,提高争揽外汇业务的竞争力。

3、抓大择优,加强营销,要抓大企业,开拓、培植和稳定优质客户群。对现有开户的老客户要采取高效率、深化服务和营销策略,实施服务承诺,成立客户信息

档案尤其是优质客户,既要了解企业现实经营状况,也要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区分不同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对外贸公司主要以贸易融资授信作为营销手段;对有人民币贷款的自营进出口工贸企业,应通过人民币业务带动外汇业务的发展;对外商投资企业则应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资金实力雄厚,营业网点广泛的优势,通过为其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带动相应的出口押汇和打包放款等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对新客户采取上面宣传,联系感情的营销策略,为企业讲解外汇业务知识,帮企业培训制单人员,增进客户对银行的了解和信赖,促进业务开拓。

(三)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创新业务品种,增强国际业务发展活动。

面对新的形势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际业务的现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提升持续竞争力的主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直面世界强手的竞争和挑战,才能生存和发展。国际业务水平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积极实施技术、制度、产品、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针对客户需求推出适合客户业务特点的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新业务的推进为手段,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外汇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对远期结售汇、福费廷、国际保理、结构性存款等国际业务新产品的推广营销,大力拓展非贸易结算业务,加强汇率、利率走势分析,积极发展个人外汇买卖、代客理财等新兴业务,健全业务品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使国际业务的发展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目前,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深刻根源和主要动力就是科技进步。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自己的客户群和庞大的网络体系,具备了外资银行无法取代的网络优势和地缘优势,但入世带来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金融电子化发展战略,有选择地移植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并利用国内的技术力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电子技术。同时,大力发展虚拟金融电子商务,建立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家居银行等电子银行办理国际业务,实现“三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有形”经营场所有效地向“虚拟化”的电子商务延伸,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业务的生存空间,提高国际业务的技术水平,响应外汇业务市场对高技术含量服务的呼唤。

(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失。一方面,目前大量既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又有一定工作实距经验的国际业务优秀人才已经或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大部分从业人员只懂本币,不懂外币,只懂汉语,不懂外语的现象普遍存在,构成了国内商业银行严重的人才缺乏。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人手短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着力对营销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大力培养,特别是客户经理这一层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外语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国际结算业务人手紧缺问题,商业银行应选拔一批年纪轻、外语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国际结算这一岗位上来,通过派员出国培训、考察,请行家、外国专家来行讲座,组织参加各类相关的专业考试,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业务如ucp500、isp98等国际商会500条款、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知识的国际结算拔尖人才。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优秀的国际业务人才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尽量做到内部人才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当,避免人才流失。

(六)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要强化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关系。商业银行在坚持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这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偏重盈利性而忽视安全性,盲目竞争而轻视风险。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次要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这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机构内部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营运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包括业务部门的自我约束、会计部门的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监督。同时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弊,加强管理,除弊兴利。如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国际业务单证处理中心模式,建立集中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新机制,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业的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对其进行严格、细致、规范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使之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进一步的放开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会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必须把握机遇、正视挑战、冷静思考、灵活应对,以已之长,攻人之短,在推进自身经营管理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的道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在激烈的国际业务竞争中争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保持自己发展的空间。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4

【摘要】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创造利润的主要业务品种之一,但是风险和利润并存的,当前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面临的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刻的剖析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产业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业务发展的粗放增长、银行内控制度失效、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其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粗放增长指的就是在实践中银行开展业务时更多的是关注国际结算量和贸易融资的业务量,导致了部分银行为了完成指标不顾风险,业务量不断增长,但风险也在不断扩大;银行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业务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业务活动,更是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银行国际贸易业务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指的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仍旧处于审贷不分离的状态,由国际业务部单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等责任,没有将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全行统一信贷管理中,对客户没有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无定期的信贷资金跟踪管理和风险分析。

(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风险日趋严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的相关建设不够完善,另一方也是国际贸易融资行业风险日趋严重造成的,如企业的信用意识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诈骗活动猖獗等都变相的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在实践中,有些融资企业并没有制定还款规划,对融资款项长期占用,有的企业认为商业银行和企业同属国家所有,不存在还款问题,逾期贸易融资居高不下等;也有部分国际贸易融资企业对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驾驭能力较差,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或者微利润边缘,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不足;再加上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进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额的热情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指标上的压力来骗取银行贸易融资例如国外客户采用假信用证、假单据欺骗银行来获取贸易融资款项等。

(三)国家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不健全

当前我国法律虽然对国际贸易融资有所规定,如《票据法》中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金融票据做出了相关规定等,但是仔细分析当前我国的法律条文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散落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此外,即使部分法律条文和细则涉及到了票据、货物货权质押、保证担保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法律界定如押汇业务中押汇行对单据和货物的权利如何、进口业务中信托收据的有效性等,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解释,由此可见相关法律制度的确实也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加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加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一)优化制度建设,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属于制度化单位,所有工作流程、环节和手续都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约束,因此优化制度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能力。对此一方面银行要根据企业的风险水平选择性实施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即对每一笔贸易融资款项的支出、资金回笼、货物赊销流转等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对借款人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将融资款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以此保证商品变现后能及时偿还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要贯彻落实流程管控。例如通过岗位制衡制度来落实各个岗位在融资用途、信贷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制约。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采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即以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来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即在授信客户风险已经产生的情况下提前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的恶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策略即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担保和其它金融交易的方式转移给第三者等手段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

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当前国际市场上诈骗活动的日趋猖獗是导致贸易融资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在进行贸易融资时银行需要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例如审查商品合同编号和签订日期、运输方式、起运港和到货港、近期内的进出口量等;其次是做好客户的资信审核工作。一方面对于信用较好的老客户银行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以确定其信用水准,另一方面对于银行首次接触的客户应当严格审查该客户在其它银行的业务状况记录,防止客户套取融资;最后是认真分析进出口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进出口企业普遍具有融资大、应收账款大、存货大、费用大、汇率影响大、自身资产小、偿债能力小等特点,使得进出口企业还款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贸易融资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在确定企业无财务风险或者财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进行贸易融资。

(三)完善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

对此一方面积极呼吁并争取立法部门尽早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当前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条文散落各个相关法律中的现状要促使相关人员尽早对其进行整合,以此来保证国际贸易融资有法可依。此外,也要明确现行法律中对金融票据、保证担保等权利义务的规定;另一方面鉴于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银行也要深入的分析研究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之间的异同,避免因法律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全球贸易融资市场是一个巨大且在不断成长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企业愈发关注商业银行能否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相信随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相信未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利润点。

参考文献

[1]张欣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2014.09.

[2]刘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3.04.

[3]陈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4.09.

[4]李雪涛,刘金珂.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12.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也逐渐深入,与国际金融接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得以突破,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得到了改变,尤其是公允价值方法的应用,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究。

当前,在我国的银行会计业务中,大多都是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入,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然而,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势必会促使传统的金融资产分类方式以及负债分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贷款

(3)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将负债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交易性金融负债

(2)其他金融负载,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一旦经过了最终的确定,那么就不得随意更改。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反映出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对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金融会计的准则提到,当成为了金融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确认,一个是金融资产,另一个是金融债。与此同时,在《金融资产转移》的准则中,对金融工具的终止条件进行了确认,即金融资产所有权的有关回报或者是有关风险是否发生了实质上的转移,而且未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从这些规定上看,商业银行要将各项权利、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者是负债,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所提供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全面。

再次,金融工具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部分,其价值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负债公允价值会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到当期损益或者是当期权益之中,而这就使得权益的变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故此,在没有其他负债的变动情况下,若金融工具价值发生波动,那么势必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发生波动。与此同时,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的金融资产减值都一律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而这种方法也对资产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资产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最后,对于从事套期活动的会计,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银行无节制的利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工具来任意的调节利润,套期保值准则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在套期开始时,要对套期的关系进行规定。当前,我国衍生的金融工具品种还相对较少,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套期避险的水平还较差,难以达到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故此,在近期内,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方面,套期会计对其影响不会很大。

二、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1.对银行经营损益的影响

以现行会计框架为基础,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如果发生变动,那也仅仅是在它们实际实现时确认收益,如此一来,银行为了增加会计利润,就有较大的可能去进行某项交易。例如,通过对潜在的剩余价值的资产进行销售,以掩盖一些业务活动中的不良业绩。然而,准则对金融工具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金融工具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并且要根据金融工具所持有的目的,来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益得失计入到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其直接计入到资本公积之中,从而阻止了银行通过金融工具,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行为。此外,对于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促使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准则对其施加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表明了商业银行提前去进行确认的利得将会减少,促使银行的管理收益空间再次缩小。

2.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随着金融会计的逐渐国际化,也对传统的损益表披露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损益表中,主要是根据实现原则来对收益、利得等进行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內确认,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未实现的利得或者损失存在,因此,以下面几种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1)历史成本原则

(2)实现原则

(3)配比原则

(4)稳健原则等,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准则制定结构都在致力于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而我国金融会计的发展,也会促使我国的损益表得到不断的改进。

三、对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公允价值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有助于其在表内的反映,也符合当前的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对商业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此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削弱商业银行“摘樱桃”的动机,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操作空间大大减小,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在财务表表中,公允值剂量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但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不确定性、变动性、集合性,故此,很难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会在损益表中得到具体的呈现,会导致我国银行的财务报告发生波动。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非市场化资产价值确定就需要依赖于银行,需要银行所采用的估价模型较为科学。而最为关键的是,假使各金融结构以不同的假设为依据,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会不同,银行不同,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也会不同,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降低。

2.减值准备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 金融资产减值,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发生了减值,那么就要将其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要将其减至可收回的金额,而对于可收回的金额,可以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进行确定。当前,商业银行所采用的是“五级分类法,”与这个方法相比,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有着更大的优势,折现法也更符合银行监管的以下几种目标:

(1)防范并化解银行风险

(2)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3)促进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与五级分类法相比,折现法也显得更加客观公正,符合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

四、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顺应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要做好准备,要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在银行内部建立起配套措施。此外,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一个过程,还是银行内部管理水平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而这一工作就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风险识别机制

(2)风险预警机制

(3)风险规避机制等,这些都能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

2.促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接受外部会计监督,另一部分还要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在这当中,对监管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其常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通过设立一个特殊的目的机构,促使信贷资产发生转移,转移至表外来进行。从风险的角度上分析,银行仍然要对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承担,如,为了促使证券的发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会对证券化资产提供信用支持。因此,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只有提升监管资本的能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势必会对我国的商业影响产生重大的影响,对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会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对商业银行的损益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行要商业银行不断的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升其信贷资产质量的能力,要不断的提升监督资本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金融国际化所带来的影响。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6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更多进步空间,国际贸易融资的渠道更加通畅,甚至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中的主营业务。但是面临国际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动,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巨大风险,不仅严重危害了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市场的秩序。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自从加入WTO之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市场愈发繁荣。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思想和内部机制,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加快资金的流动,实现商业银行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

1、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1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融资,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国际贸易各环节中,通过对进出口商品提供基本的信用制度和资金渠道的形式。该定义是随着国际金融结算而产生的,因此国际金融结算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贸易只有真实存在,国际贸易融资才能实现,从而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流动性好、资本占用少以及自偿性强等特点,一直被各大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业务类型,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1.2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自偿性。国际贸易融资大都是以企业实际的贸易为核心,通过额度或单笔授信的形式为其提供所需的资金,其业务的效益主要依靠贸易货款的收回以及回扣等,在包括一些其他的综合现金流。在进口贸易中,主要以实际销售的资金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以交易方的实力以及应收款的价值为主要判断标准。同时,单个贸易的自偿性以及借款人的交易方式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需要承担国际贸易融资金融风险的大小,其中进口出口贸易为第一还款来源,需要通过全封闭式的流程来控制资产,从而实现基本的自偿性,这样能够有效消除借款人自身信用低的问题。

1.3周转快、期限短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结算各个阶段推进的,并与定期的销售活动紧密相连,一旦出现滞销和销售现象,商业银行中就可以从预结算的回款中受到预期的本金和利息,从而获得经济及效益。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期限一般为1年之内,大多数进口融资期限被限定在90天之内,出口限期则一般不就超过60天。

1.4综合收益高、风险较低

在国际结算中,由商业银行控制物权凭证,并根据这些凭证行使必要所有权和质押权。在出口贸易中,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回收的资金,从而根据与客户之间的权利和协定,直接扣押利息和本金。在进口贸易中,大多数采取信托的形式,商业银行甚至有权利向购买者直接索要必要的回收利息和本金。由此可见,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易于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协定双方的损失,提升经济流通的有效性。

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类型

2.1信用风险

国际贸易交易的双方由于某一方没有承担合同内容中的条款;导致另一方债权人因此受到损失,就称为信用风险。想要有效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最基本的就是要求进出口方都能够诚实守信,保证流通中真正存在贸易活动。一旦交易双方中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就会为另一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商业银行的以贷款资金无法收回。当前还存在贸易双方由于自身经营问题无法到期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也会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碍。

2.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针对人行为的风险。商业银行中由于人才操作的不科学性,其中包括内部程度管理、计算机操作以及人员管理等造成的风险。大多数国际贸易的发生都是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的,较少利用其自有的仓储系统进行监管。因此,很多融资客户都是从自身出发,想方设法欺骗企业使得监管价值与实际的监管数量不统一,最终出现监管风险;由于商业银行中操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意识,也会出现一些操作风险。

2.3汇率风险

由于经济市场具有巨大的波动性,其中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企业和银行的亏损。人民币如果升值而商品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保持不变,企业的外汇收入在折算为人民币之后就会出现大幅减少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难以维系良好的国际金融市场秩序。

2.4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一般都是企业在实际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而需要承担的一些风险。大多数国家政策风险一般都来自政府。因此,在衡量和考察政策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考察出口国家是否存在经济不稳定,还应该考虑出口或进口国家的法律体制,这些都是影响国际贸易融资是能顺利展开的关键。

3、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操作风险失控导致信用风险暴露

虽然与传统的资金贷款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点,而且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但是其只有在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好的有效的资产支持,才能实现预期的自偿性。这一模式也意味着操作风险会随着人为和周期的变动而不断上升,如果没有事先的操控和事后的为此还,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特点就会消失殆尽,使企业承担必要的信用风险。例如青岛某矿业有限公司,利用上万吨的铜和氧化铝由不同的仓储公司出具单号,以此利用银行获得信息的不对称性重复质押,在获得融资款项之后迅速将这些资金流动到其他产业中去,指导该公司的产业资金链条断裂,暴露了该企业的骗贷事实,使其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3.2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真实性

当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存在一家企业向多家银行开具证明,多家银行负责同一家企业的融资业务,贸易融资和结算都存在相对严重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行业标准。当前,国际融资业务占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主要比重,回款成为商业银行资金注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多数银行为了能够尽早实现社会效益,会采取扩大放贷金额、业务形式趋同的情况,不仅不利于行业标准的划分,同时也加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其次,我国对外贸易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但是融资的客户质量却参差不齐,进出口海关关于经济数据的审核标准逐渐简化,银行很难实际检测企业贸易业务的真实性,这就为企业一些圈钱和套了现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3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商业银行系统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依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甚至相关部门没有认识到抓住贸易融资风险点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我国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发展情况,对企业的交易情况和创建背景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必要的调查,在掌握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就贸然对其发放贷款,不仅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信息的不对称也会为银行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3.4商业银行自身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就当前来讲,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依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获取利润的表现形式基本为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而且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能够短期盈利,将一些大型企业或是机构作为办理贷款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办理贸易融资的小型民营企业缺乏重视,但由于小型企业的规模小,实力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担保物和抵押物,想要短期内获取有效的融资金融相当困难。

4、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事前风险控制制度。商业银行自身需要及时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了解交易方的基本情况和企业信息,保证掌握信息的对称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远期货融资合格性和真实性的考察,在积极响应经济实体融资需求的同时,防止企业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其次,金融银行需要始终关注发放资金的动向,一旦商业银行发现贸易融资过程资金流向不明,需要立即提高警觉,及时掌握好货物和资金的物权,必要时要向法律机构申请支持。最后,加强贷后管理质量。商业银行需要对国际贸易融资各环节进行即时跟踪,建立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完善贷后的各项检测内容和重点,加强审查频率,一旦发现企业有违规现象,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惩戒或保险措施,减少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

4.2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员的素质

想要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其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融资人才,与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合作,为员工组织定期的融资专家讲座,可以的话还可以派遣优秀员工到国外先进融资机构学习进修,提升其综合素质。其次,在实际的融资工作要注重总结经验,主动学习国际贸易的融资知识,及时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发展,了解相关商品的走向和价格变动,提升警觉性,有效判断融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4.3充分认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应该关注到自身受客户影响的结果,关注客户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实际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与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有效沟通,提升风险的排查效率。同时,银行中的国际业务部还应该与风险管理部门保持定期的沟通,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市场变动和经济危机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造成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从而正确处理好业务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以全面掌握融资风险和风险控制信息,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

5、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蔓延,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巨大机遇,也迎接着严峻挑战。为了能有效规避融资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管理,促进各类经济信息的对称,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员的素质,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从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敏.建设银行LW分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赵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宋晓华.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7

一、国际会计准则修改的背景

国际会计核心准则修订主要源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顺周期效应助推经济危机的争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的是盯市原则,即对会计要素中的某些项目采用市场价值反映其会计价值。反对方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经济发展较好时,财务信息表现过于乐观,经济发展缓慢时,又表现过于低迷,因此,公允价值的这种顺周期效应对经济的上行和下行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支持方认为,公允价值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符合会计信息质量中及时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和监管者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快速做出决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一争论,以及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中包括金融工具等准则在内的核心会计准则做出重大修订。国际会计核心准则修订主要涉及与金融机构相关的业务和事项。准则修订以金融工具准则为核心,改变了金融工具的分类方法,计量方法上也做了进一步改进,披露方式随之改变。二、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和我国会计准则修订的趋势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在争议中继续使用

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有扩大化的趋势。从国际会计核心准则修订内容来看,公允价值的使用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之前对于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蔓延的讨论并没有使国际会计准则减少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限制,但同时也蕴藏着对其在经济周期中作用扩大化的潜在担忧。这也可以看成是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支持公允价值态度的一种妥协和权衡,为了避免其他国家对此计量属性的担忧,国际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规定中做了大量工作,以降低公允价值估计的不确定性。

2.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仍将是一个多元化的计量属性系统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金流现值等计量属性的应用,使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仍然是一个多元化的计量属性系统。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不是两个完全割裂的概念,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也指出在某些限定情况下,成本可能是公允价值的一个恰当估值。虽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致力推行公允价值在更大范围使用,但是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来说,正致力于寻求合理、易于接受、便于操作、有利于经济稳定的会计计量标准,而不是越先进越好,因此,多元化的计量属性系统将长期存在,这对新兴经济体的准则制定尤为重要。

3.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仍将继续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大势所趋。截至2011年6月,93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6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部分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还有24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其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或地区有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菲律宾等,对国际会计准则修订之后采用的国家有中国大陆、欧盟、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从2007年初开始,我国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率先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同时从2008年初,各级***直属企业也陆续开始采用,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对核心问题的争论仍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争夺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关于准则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从公允价值估计的程序和应用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靠拢的迹象明显,某些具体准则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接近,这意味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向国际会计准则推行公允价值理念的努力取得了有效进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将逐步加大。

(二)我国会计准则修订的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同步。2010年4月2日中国***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强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其时间安排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进度保持同步,但坚持充分考虑国情和国际互动基础上的趋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加。2011年7月2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就新兴经济体应用国际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教育材料提供了有益参考,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关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加强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金融机构的现实情况,合理审慎地使用公允价值,尽量减少会计准则对经济数据的影响。

二、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特点

1.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要点

巴塞尔协议III升级监管标准。在原有监管基础上,联合使用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大监管工具是此次监管改革的重点,并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如表1所示。促使商业银行在保证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如何提高盈利性。

2.巴塞尔协议III升级扣除标准

账面上增加股东权益但在经济实质上并未实现的项目需从监管资本中扣除。为了避免虚增监管资本,保证监管资本是可以随时用来吸收损失的“实”资产,扩大未实现项目扣除范围是此次监管改革中非常突出的特点。针对资本的扣除项目包括:未实现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递延税资产、所持有自己银行的股票(库存股票)、对未纳入并表监管范围的其它金融机构的股本投资、预期损失准备金的缺口、现金流套期储备、由于自身信用风险变化造成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累积收益和损失、确定的养老金资产和负债等。

(二)会计核算方法对四大监管指标计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影响监管指标的原因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扣减项目计算,进而影响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在计算时需要使用资本或资产经过扣减调整后的净值,权益资本尤其是普通股核心资本主要决定于融资主体的长期融资策略和经营状况,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可以选择的方法空间极其有限,而扣除项目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改变,涉及的扣减金额就很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扣除项目的关注需要特别引起会计核算人员的注意。

2.会计核算方法如何影响监管指标

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在计算时需要使用资本或资产经过扣减调整后的净值,因此扣减项目对这三项指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主要受具体会计方法如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减值、权益投资、合并会计报表、商誉、公允价值计量、套期会计等准则的影响,监管工具中的拨备率指标主要受减值准则修订的影响。

(1)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

当金融资产需重分类时,选择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较为有利,可以提高监管资本。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可以将其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或以摊余成本计量,如果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则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从监管资本中扣除。如果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所产生的收益无需从监管资本中扣除,并且可以较为均衡地分摊到每一持有期间,减少了监管资本的波动幅度,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选择采取摊余成本计量较为有利,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指标。

(2)权益工具投资

需要对合营或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做出合理安排。对未纳入并表监管范围的其它金融机构的股本投资需要做相应扣减。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规定,所有的权益工具投资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会增加资产和收益的波动幅度,降低监管资本指标。由于此类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实质控制权,当发生财务困境时,不能拿来随时变现并担当吸收损失的任务,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谨慎对待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做出合理安排。

(3)套期会计

当同时满足现金流量套期和公允价值套期时,选择公允价值套期方法较为有利。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现金流量套期会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监管资本中扣除。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企业可以作为现金流量套期或公允价值套期处理,因此对套期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会影响监管资本金额的确定,当条件满足时,选择公允价值套期的处理方法会给银行调节盈余更大的自由度,当公允价值套期产生净收益时,会增加监管资本额度,从而提高相应监管指标。

(4)合并

少数股东的超额资本会形成集团监管资本损失。对于少数股东在非全资子公司中按比例享有的超额资本份额,不计入集团层面的监管资本中。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保留了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影响,将企业之间由于存在长期股权投资而需合并报表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仅仅从少数股东的超额资本扣减来看,两种类型的企业合并成本不存在差别。

(5)商誉

商誉的扣减加大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成本。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商誉需要从普通股中扣除。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是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的。这一规定,不鼓励银行以超额资本的方式取得被并购方股权,以现金或再融资方式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损害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原始股东的利益。银行可以考虑以换股并购的形式,其并购成本低,并且不损害普通股资本。

(6)预期损失准备金的缺口

预期损失准备使监管资本的顺周期效应降低。内部评级框架下,如果贷款损失准备金相对于预期损失存在缺口,缺口部分应从一级资本的普通股中全额扣除。“已发生损失模型”转为“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确认环节提出了更为审慎的要求。预期损失使准备计提的时间提前,预期损失可以渐进地分摊到贷款期限中,减少资本的顺周期效应,这将有助于银行建立更为严格的资本保证和管理体系。

(7)动态拨备率

预期损失模型影响动态拨备率的计算。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考虑,会计在确认收入和损失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谨慎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损失。对于损失的确认标准是如果有确切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就要确认相应的减值准备,由此可见,原有的对于损失的确认标准仍然是谨慎的,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更为谨慎的损失确认方法,即预期损失。预期损失模型同时对会计确认方法和时点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可能影响其他类型的资产在减值准备上实行更为严格和谨慎的计提标准。

(三)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1.对银行运营的支持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主要围绕金融机构的业务展开,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如对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等,需要对会计科目设置体系和核算规则做出重大调整,并最终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呈报,因此,需要对原有核算系统进行升级和转换;并且,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大,需要估值的准确性以及大量数据支持,要求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核算基础更为全面和及时;对预期损失模型中“可收回账”和“呆账”的判断,要求全面和长期的预测数据,对核算系统的数据集成、传导和供给路径提出更为精确的要求。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对商业银行的运营系统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仅涉及会计核算系统,还涉及估值、风险管理等子系统,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全面协调的支持系统。

2.融资渠道受到挤压,商业银行的融资工具创新需求强烈。新监管标准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指标在期限结构上对债券类和同业拆借类融资有严格限制,外部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成为一劳永逸的融资模式,2011年以来,上市银行掀起了新一轮的融资热潮,预计今年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将达到4000至50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再融资,使资本市场承受了巨大压力,银行股价再融资后出现了大幅下跌,加之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资本市场市值大幅缩水,商业银行股价长期被低估的可能性增加,为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继续融资埋下了隐患。并且,增资扩股对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对融资工具的创新需求异常强烈。目前,一级资本中,除核心资本外,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融资工具存在空白,监管政策有可能放松对可转债等融资工具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上进行金融创新。

3.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巴塞尔协议III的四大监管工具中,资本充足率限制了资本损耗,杠杆率限制了资产规模,拨备率计提压低了盈利能力,流动性指标保护了资产安全,但很可能牺牲错配收益,因此,指标之间相互牵制,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相互平衡。传统以消耗资本、扩大信贷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不适于商业银行持续发展,并且在外部融资成本升高、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对内源性融资的依存程度增加。内部融资需要提高经营绩效,减少资本损耗,而中间业务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带动负债类业务发展,增加单位客户的综合收益,因此拓展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必要环节。

4.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高盈利性金融产品创新。新监管规定进一步确立了资本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资本为王”的理念,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使商业银行的内外部融资成本增加,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单位资本的盈利能力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金融产品成为有效途径。目前,各家银行都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品种层出不穷,但是某些商业银行强势推出的金融产品,其收益情况并不乐观,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严重损害了资本的持续盈利能力。在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实际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出高盈利性金融产品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篇8

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入世后一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已有20%的优质客户流失到外资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作为来自外部冲击的最前沿阵地,应如何应对我国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和交流以及新的竞争格局,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完善发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金融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对外加强贸易融资的创新力度、进行国际业务操作模式的改革三个方面做一论述。

一、国际业务发展的战略调整

服务于大企业,抓大项目是国有银行经营战略上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形成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由于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雷同,在争取大客户、大项目的激烈竞争中,无奈的价格战,导致业务量上去了,收益却不明显。

外资企业是外资银行同我国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客户。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网络、资金、技术、产品方面的优势。令外商独资企业更倾向于同国际化的大银行进行一体化的合作。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企客户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这一事件暴露出中国银行在同外资银行竞争当中的不足之处。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构成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工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进出口权,进出口贸易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得到的银行融资仅占整个融资比例的2%-3%。一方面国有银行在同国有企业的合作中,经济效益差强人意,同外资银行争夺外企客户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在面临入世的新形势下,应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以及对市场和业务行情的熟悉和了解,发展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作为服务对象,培养国际业务新的增长点。

二、加大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力度,促进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

贸易融资同具体的贸易紧密联系,每笔贷款都有还款来源,具有周期短,风险小的特点。目前在入世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其渗透市场的重头戏。外资银行通过推介形式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打开了市场,带动了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取得良好的中间业务收益。据统计国有银行90%的收益来自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目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据预测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贷款利率走势向低,存款利率走势向高,存贷利差的缩小会进一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相比之下,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则达到40%以上,提供结算代理咨询等中间业务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着创新研发不足,产品单一,将贸易融资视同其他高风险贷款对待,审批经办手续繁琐,忽略了贸易融资风险较小,需要简便快捷的特点,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主要城市,外资银行出口结算业务市场占比已达到40%以上。

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起因是该公司在2001年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需要提高现金收入,因此提出了要求银行提供“应收账款的无追索买入”这一产品,这是国际银行通行的贸易融资产品,银行无追索的买入公司的应收账款,并在保险公司对此项业务进行投保,银行可以向公司收取较高的费用。在我国保险公司还不了解也没有开展此项业务,这样中国的银行就要独自承担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无法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而花旗银行可以提供此项服务,国有银行丧失了高端客户。

因此,国有银行应加大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企业客户的授信,简化贸易融资贷款审批程序,审核修改现有的贸易融资管理办法,在理顺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灵活多样的贸易融资产品,满足各种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以此带动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三、加强结算业务管理,构建单据处理中心,加大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

国际结算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专业化较强的业务,英语是工作语言,同时需遵循国际惯例,信用证业务遵循UCP500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业务有UCP522托收统一规则,还有UCP525银行间偿付规则等,而与之相关的贸易又是千变万化的,需要严格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因此合格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语言和惯例,还要研究各种案例,积累经验,掌握贸易、运输、保险和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结算人才队伍是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基础。

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原来大多是粗放式的经营,专业性较强的结算业务都是在柜台上办理,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混在一起,由于权限管理上的漏洞和结算人员素质水平低,发生了不少案例,给银行造成了一定损失和不良的国际影响,形成了国际结算业务是高风险的业务的错觉。如何划清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的界限,实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并且树立高水平、高效率的形象呢?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单据处理中心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经验的、高素质的国际结算人员集中起来,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对国际结算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单据处理中心作为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国际结算业务的安全运作。前台的客户经理负责业务拓展,审核贸易的真实性,以灵活多样贸易融资产品为服务手段,捕捉市场信息,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带动国际业务的全面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7: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6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银行业   现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