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榆钱优秀散文(精选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捋榆钱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天如约来到故乡,村子里的房前屋后,那些或弯曲或挺拔的榆树,枝头朴素得和树叶一样颜色的花,开始悄悄绽放,密密麻麻挂满了一串串鹅黄色的榆钱儿,看得人眼花,馋的人流口水。
榆钱儿是榆树结的果实,呈圆片状,中间有籽,可食用;其性平味甘,微辛入肺、脾、心经,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功效,因形状似铜钱,故称之为榆钱,榆树叶子也不大,呈锯齿状,亦可食用。
立春后,榆树枝条上开始出现串串小疙瘩,慢慢增大,颜色由褐变红,像一簇簇花朵。天气转暖,红色的小疙瘩张开,里面钻出一片片针头般新生的榆钱儿,几天功夫,淡绿色的榆钱儿不经意间昂首怒放了。树枝上几乎见不到一片绿叶,密密麻麻挤满树梢的榆钱儿,淡绿色的花瓣紧紧抱在一起,把榆树的嫩叶挤到不显眼的地方,远远望去,只见满枝榆钱招摇地挂在那里,虽是荒天野地,倒也豪爽得气度不凡。于是就有馋嘴的孩子或爬树,或用钩子将挂满榆钱的嫩枝折下来,那甘甜滑润的榆钱一会儿就染绿了每一个渴盼新鲜的味蕾。
我家前院也有一颗榆树,高耸的身躯,围抱不拢的树干,浑身上下灰苍苍的,挺拔高大,似乎在和蓝天对接。它的枝梢浓密纤细,如满头秀发,漫长的冬日里,似淡晕染的画。
小时候,每到榆树花开季节,我就偷偷爬树捋吃榆钱儿。榆树皮粗糙,很容易爬上去,且树枝柔韧,也不怕枝断摔下来;找到合适的树杈,就在高高的树上坐下来,抓起挂满榆钱儿的枝条,熟练地捋下榆钱儿,大把大把塞入口中,咀嚼起来,清香、绵甜、嫩滑、真解馋。
等自己吃饱了,我会折一些繁枝满杈的树枝扔到院子,下树后找来竹篮,顺势捋到里面,成串的榆钱儿,一捋一大把,攥在手里,软软的、柔柔的。篮子捋满后,交给母亲,母亲会把榆钱儿洗净,剁碎,九成榆钱儿搅和一成玉米面,上大锅里蒸,水一开就算熟;然后撒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拌上蒜泥,那又是另一种味道,顺口,清爽,好吃极了。
榆钱儿挂在树梢的时间并不长,美丽地绽放,又暗淡地凋零。随着新叶迅速生长,鲜绿的榆钱儿开始发黄泛白,风儿一吹,四散飘落。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速生树木,果树,名贵花木粉墨登场,占据了大片空间,榆树越来越少了,可每年春天我还会想起榆钱儿,会想办法采一点。我知道现在不只是想吃榆钱解解馋,更多的是在回味那生活深处的故事。
谈起榆钱儿这个词,我并不是太熟悉。
是一次偶然间的机会,我与榆钱儿碰了面。它是鲜绿色的,一小片一小片,又扁又圆,每片有指甲大小。听说榆钱的味道不错,我便摘下一片榆钱儿,将它放进口中,轻轻咀嚼那么两下,绵绵的,顿时满口清香,还略带一丝甘甜。
最近的这段时间,看见孙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榆钱儿》。便多少了解了关于榆钱儿的一点知识,也想起自己曾经吃过的那次榆钱儿。在文章里,老师描写榆钱儿的同时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着那时吃榆钱儿的香甜,也透露着儿时满满的幸福。倒也不知那是怎样的一种香甜?只是想:那是童年幸福快乐的味道,肯定比我当时吃的榆钱儿要更有滋味儿。
读着读着,我忽然浮想出一幅画面。榆树上,挂满了绿油油的榆钱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几个孩子爬上榆树,一串一串的摘榆钱儿。不一会儿,衣兜里就装满了。其实,那不只是满满一袋榆钱儿,更是满满的一袋幸福。想象他们抓起一把榆钱儿,塞进口中,脸上一定露出了满意的笑。那些孩子,真是容易满足啊!可能那一袋榆钱儿,在孩子们心中,就是最美味的食物吧。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难以体会得到。
现在正值春天,估计某个地方的榆树上,已经挂满了绿油油的榆钱儿了。那一簇簇榆钱儿,正在风中招手,着实令人喜爱。但我还没能去看呢。如果我在某个地方找到一棵榆树,我要摘一些榆钱儿,欣赏它们可爱的模样,再品尝它的甘甜与清香……
时候不早了,但愿那榆钱儿还在榆树上等我,因为,我现在最想约上我的小伙伴们,去寻找那可爱的小榆钱儿,亲自体验一下孙老师幸福的感觉。
家乡的老宅子里有棵老榆树。这棵老榆树有些年代了。听年长的人说,算起来它比我的年龄大出几倍。她那斑驳的树干裂纹,记载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时光的印记。尽管这样还是十分茂盛,每年都是榆钱儿满树,然后随风飘撒,潜入土壤,来年又是一个生命。老榆树树冠硕大,枝桠茁壮。在高高的枝桠间,有个老鸦窝。记得小时候,父亲极其反感老鸦每天呱噪,就爬上去拆毁老鸦精心的建筑,拆下的干柴棒棒足足有一大箩筐。奶奶把这些柴火收集起来,备做冬天取暖。
一到春天,父亲又攀上树,采摘那些榆钱,然后洗净了,搅拌上少许面粉蒸熟,加上蒜汁食盐用来食用。在那个年代,家乡好多人家都是用榆钱儿补贴春天粮食不足。待到榆钱儿成熟,家里的人把随风飘落的在地上的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炒熟存储起来,冬天闲暇时当作零食。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那时候的乡下,榆树用处极大,因为它木质坚硬,建房屋、做家具堪称极佳的材料。它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粉碎是优质的“香火”原料。嫩芽时的榆树叶可以食用。最让我情结难泯的还是榆钱儿。榆钱儿,圆圆的。从苞蕾绽放,渐渐地由绿色慢慢发黄,转而变白成熟。中间鼓鼓的那粒种子,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正是这颗小小的籽粒,延续了这个植物的生命。
时代变迁,从不懈怠,随着季节的轮回,无声无息地繁衍着后代,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榆钱儿告别漫长的冬眠,幼芽破土而出,娇嫩的生命在风雨的洗礼中顽强生长,为人间涂上绿绿的色彩,洒下浓浓的绿荫。榆钱儿在随风离开树干枝桠的那一刻,就去寻找新的生存沃野,重复演绎生命的精彩。那种不屈不挠、无休无止、永远向前、永不停止的潜在精神,是我永远的牵挂。
“你也来尝尝几口吧!好吃着呢!”,女朋友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们来的是一家小店,这家的店主人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从来不把我们当做外人。这家的女主人笑盈盈地说:“这是她的一个亲戚前些日子在家里的榆树上收的榆钱,人家说了,甜着哩!农村的孩子们都爱吃的!”
我这才用手抓了一小撮榆钱放在嘴里咀嚼一番,有一丝甜丝丝的口感,说实话现在的榆钱对我显得有些陌生了。女主人看着我说:“怎么样啊?好吃吧。好吃就给你俩带回去一些!”我急忙笑着说:“姐姐,着实不客气啦,不过这榆钱确实是很好吃呢!”女友看看我说:“瞧你说话,慢慢吞吞的,姐姐问话你至于这么慢吗?”我拉了拉她的手说:“其实这榆钱真勾起我一段童年的回忆呢。”
榆钱把我带到那个已经二十多年前去了,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是全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算是真正的70后。据我的母亲讲,我出生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拉开序幕。在六七岁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方兴未艾。对于广大农村而言,生活还并不像现在的这么富裕,虽然没有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整天的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是那是细粮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家里来亲戚的时候才能坐上几顿细粮,我们这些孩子才能勉强地给自己的胃肠犒劳一下,那时我们小孩子差不多都是啃着苞米面馍馍和高粱米饭长大的。
因为还小,所以父母去上山劳作,家里只留下爷爷和我。说实话,爷爷跟父亲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相比较父亲的严厉爷爷的性格很融合、很慈祥,小时候他从来没见到过他生气,跟自己的子女有太为激烈的争吵。爷爷对我也是最好的,虽然我还有了两个名符其实的弟弟,即便这样还是很难撼动我在爷爷心中的地位,他的大孙子。后来母亲说:“爷爷之所以疼我,可能是我比两个弟弟都比较乖顺、听话的多!”
那时,爷爷有好吃的,多半是要即使自己吃一点也要给我留下一些的。诚然每每春季来临,便是我极为兴奋地光景,因为那时爷爷便和我一起从大榆树上采摘榆钱。大约时仲春时节吧,那大榆树上的榆钱长得足以遮瞒了大榆树。这时的爷爷往往从院子的仓库上取来一把镰刀,然后呢,又从院子里找来大约一米多长的木棍子,他顺便从屋里取来大约半尺的绳子将镰刀紧紧地捆在木棍子上。因为大榆树很高,单凭他的身材是很难够到榆树的,无疑这是当时最简单和快捷的办法了。
那时的我,对于爷爷的举动有些乐此不彼,当然我也义不容辞地给爷爷打下手,毕竟孩子对于未知的世界还是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和憧憬的,何况当时我马上就要吃到那美味的榆钱了。于是看着爷爷从树上砍榆钱枝,我便席地而坐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榆钱,不知道为什么,吃起来格外地香甜。爷爷一个劲地往大筐里装,我则不知疲倦地吃。我当时一边吃着一边冲着爷爷咧嘴笑,他也偶尔向我笑笑。就是在我们彼此对视的时光里,太阳已经匆忙得从东边赶往西边。
无论是中午时分还是日薄西山的时候,父母从地里赶回来了。他们都会轻喊我的小名:“小彪!别吃了,吃多了会坏肚子的,一会还要吃饭呢……”儿时对于饭菜已经没有了感觉了,只是象征性地跟父母勉强吃一些。然后又偷着去爷爷家里了。
因为爷爷把那些剩下的不能吃的榆钱慢慢地摘下来,放到盘子里,然后用热水泡软了,当然要选择一些嫩的榆钱,然后开始和面。这时的面一般以荞面面和玉米面为主,再稍微加点白面,再把泡好的榆钱搅拌一下,然后趁着锅里烧的滚烫开的热水里头,当然少不了油盐,当然可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全佐料。
那时看着爷爷勺子搅拌着锅里的面汤,锅子里早已经弥漫着诱人的香味,不知不觉地口水流了出来了。等到我和爷爷及几个叔叔、姑姑吃榆钱做的荞面疙瘩汤时,早已经按耐不住性子了,恨不得大口大口地一口气吃完。一方面害怕自己吃慢了吃不饱,另一方面害怕嘴被烫坏了狠命地吹气。每每我都要吃上两小碗。这时的爷爷一边吃着一边抚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吧!不要急,锅里还有的是呢。”在吃得四鼻子汗流时,才发现自己的腮帮子上沾满了面糊,吃相惹人。这时的姑姑总是拿我开玩笑说:“小彪,羞不羞,快看饭都吃到哪里去了。”我不紧不慢地答道:“一会子洗一下脸便是了。”于是那时姑姑和叔叔们总是哄堂大笑一番。
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开始在农村正式施行,农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甚至是跟城里一样,天天大米白面的吃,反倒是回家时跟父母嚷着做粗粮吃。
渐渐地读书了,不免跟爷爷的时间少了许多,爷爷身体也愈发的不好,等到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爷爷便悄然去世了。后来随着我上中学以后,随着自己的课程的紧要关头,我们几个兄弟都开始刻苦学习,不跟那些淘气孩子一起玩了。等到我们哥俩后来读高中大学以后,甚至回家的光阴也都少了许多。当然后来我攻读硕士,二弟攻读博士(我们哥俩是我们村最早的两名大学生,也是我们村最早的硕士和博士),不知不觉地与儿时的伙伴有了潜在的陌生。有时即便勉强地说上几句话,也无外乎家里是种了几亩地,收成如何而已。或许是读书越多吧,跟儿时小时候玩伴以及小学同学,无形中有了隔膜和距离。
如今,走在繁华的都市街道上感受着城市的千变万化,在市场上也能见到花样翻新的榆钱做的千奇百怪的美食,然而始终再也无法找回童年榆钱的芬芳,它已经随着时光永远地储藏在记忆的档案馆了。
小时候,清明节前后,我经常吃到榆钱窝窝。
那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我们都是吃地瓜窝窝;即使一百个不愿意,也没有别的选择。好歹清明节到了,随着榆树吐出一串串的榆钱,我们短暂的好日子也就来到了。
那时候村里的榆树很多,几乎家家都有,况且队里还有成片的榆树林。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会提着篮子,甚至端着筐子去摘榆钱,手脚麻利的还会爬到树上,在家人高呼小心的喊声中,大把大把地收获着。
榆钱拿到家里,母亲会用水把榆钱洗净,然后和地瓜面掺在一起,做成榆钱窝窝。地瓜窝窝黑黑、苦涩、粘腻,不易消化,特别是吃久了,看到就有反胃的感觉。榆钱窝窝淡绿、晶莹、甜蜜,平时又吃不到,吃着连精神也跟着快活起来。
后来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母亲就用玉米面做榆钱窝窝。玉米面做成的榆钱窝窝,香、甜、脆、软,吃起来不仅仅是果腹的感觉,更是一种享受。再后来日子好了,家里人开始吃白面,母亲偶尔用白面做榆钱窝窝,可怎么也吊不起家人的胃口。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吃到榆钱窝窝。看看周围,杨树早已经挤占了榆树的栖息地,即使想找一棵榆树,还不知要转多少个地方。
一次同学聚会,组织者专门点了一盘榆钱窝窝。看到久未谋面的榆钱窝窝,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过来细细品尝。
此时的榆钱窝窝,经过厨师的加工,不咸不腻,清爽可口,香甜宜人。“物以稀为贵”,也许是太久远了,起码我的感觉如此;榆钱窝窝,又勾起了大家的回忆,东拉西扯,有的人说着说着就动了感情,一下子泪流满面。
清明节的前一天,亲戚托人捎来了一点榆钱。妻子如获至宝,就做了一锅榆钱窝窝。
榆钱窝窝蒸熟后,我吃起来,竟然吃不出什么味道,仅仅觉得这就是所谓的食物。不管怎样,榆钱窝窝还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物是人非,我的泪水在不知不觉中流了下来。
小长假意外收获了榆钱若干。
婆婆特别喜欢,一回到家,就淘洗起来,晚上就蒸了好些榆钱菜,我迟疑了许久,才敢动筷子。
作为一个十足的吃货,我对食物基本不挑剔,对于野菜更是万分喜爱,尤其喜欢吃槐花、荠菜、苜蓿草做成的蒸菜。我妈妈曾打趣对我说:“你现在真是越来越好养活了,这些饲养动物的草料,你居然也能吃得这么香!”妈妈说得对,简直对得让我无言以对呀!
许多年前,老家的榆树特别多,几乎家家都种,据说,取“年年有余”之意,当然,也因为这种树不需要管理,兀自生长。青黄不接的早春,是吃榆钱的好时节。圆圆的小果类如缩小版的铜钱,难怪,它的名字叫榆钱。虽然我小的时候已不再是为了吃饱饭而吃榆钱,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确实代替了青菜的地位。
可是,我上学前班那年,某一个榆钱初长成的春日,天还不亮,我伯父就咚咚咚地把我家的栅栏门敲得山响(是的,那时,我们家还是栅栏门,不写这篇日记差不多要忘了多年前的家是什么样子了)。我爸爸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慌慌张张地打开门,只听伯父说:“以后别再吃榆钱了,草坡出事了,一家好几口吃了榆钱菜都死了!”草坡是我们邻村,也是我们学校所在的`村落。我们村特别小,只有二三百口人,根本没有学校,即使上学前班也得去邻村。(那时我们那儿还没开设有幼儿园)
听了伯父的话,我们都都紧张兮兮的,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也吃了不少榆钱蒸菜。真担心那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我还这么小,可真不想死!
那时消息很闭塞,不像现在,有事打个电话甚至发个微信就什么都知道了。那时,消息的传播,全靠口头传播,往往传着传着就传歪了。
知道问题的真相已是事发之后好几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再也不来学校上课了,因为他就是那个吃榆钱而死的家庭成员之一。我更加惶恐不安,怎么可能?天天在一起玩儿的小伙伴,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可是,他真的再也不会来学校了,再也不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他那么小,才五六岁而已!但他似乎并不是因为吃了榆钱而送命的,一个版本说,他们家的榆树下埋了有剧毒的农药,用来抗虫,因为榆树到了夏天特别喜欢生虫子,而且是在树皮上成片成片地生长,那种感觉就像原本油光水滑的肌肤长了牛皮癣一样,特别难看又特别恶心。另一个版本则是说,他的老祖母不识字,误把农药当成调料用了。无论真相是哪个版本,对于我们而言,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小伙伴不在了,永远不在了,而他的离开,与榆钱有关。
从此,再不敢轻易吃榆钱,尽管我已知道,榆钱并不是罪魁祸首,可是,榆钱带给我的联想,却是童年小伙伴的意外死亡。这种感觉,非常糟糕。
已经二十余年不吃榆钱了,今天突然又做了榆钱菜,却再也吃不出童年时吃榆钱的感觉了。是榆钱变味了吗?为什么我总觉得它涩涩的……
小的时候,门前有一棵榆树,那时和我一样,枝小叶嫩,每天都能听见它在风中歌唱,我和它是好友,幼时的我经常和它一起聊天,有心有心里话也爱和它诉说。日子在我们融洽的相处中,过了几个秋冬。后来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我要告别了昔日的好友,于是,一阵的无奈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日子穿梭,不觉已年近中年,那一日偶回乡,又看到了童年的伙伴,它已经是成熟的模样,我依然觉得亲切,那片片飞舞的榆钱,抚摸着我,谁说“扬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做雪飞”呢?我闻到了久违的热情,这些年在城市已经很少感受到这股友情了,欣喜之余,我把我这些年的快乐、幸福、辛酸、无奈象儿时一样向它倾诉,饱经沧桑的它也向我细数这些年的风霜雨雪。这些年没有朋友的我以为从今以后再也不寂寞了,于是我常回家乡,常到到榆树下倾诉和倾听。可渐渐得我发现,在我身边的这棵数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伙伴了,虽还是那块地,还是那个天,还是那个枝干。可它已经茂盛得我不再能象小时侯那样数清他的榆钱数量,每一个枝都有了点点、坑坑的疙瘩,尤其是那粗大的树干,怎么也找不着当年的纯真和可爱。一阵冷风吹过,我不禁一阵寒颤,是我多心了?还是它也因事过境迁而变得陌生。抬头看看那满树的榆钱,凭我的经验和智商,我实在找不出答案,我不禁茫然了。
那一日,我依旧探望它,站在高大的树下,我无言可问,因为隔阂依然存在,我想和它做最后一次告别,我想,今后我不会再来了,而且永远不会再来了,它在它的环境中继续生长,而我也重新回到我的轨迹过属于我的生活。握个手吧,权当道声珍重,我伸手想去抚一抚那满是创伤的树干。突然,我感觉一阵钻心的疼,是几片榆钱,不正不偏,打在了我的脸上,不知为什么几片不起眼的树叶竟让我疼痛得热泪翻滚,是心痛吧,我告诉自己。
再见了,儿时的伙伴,将来的人生之路,我会走得更踏实,因为你给我上了一课:人生是需要些风霜的!
星期日,妈妈带我去姥姥家。一进村头就看见姥姥家后院有几棵大树,有枣树、桃树、梨树。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棵榆钱树。
走近后院,这棵树高大挺拔,树皮坚韧而有力度;高高的树上悬挂着密密麻麻的绿色榆钱,一阵风吹过,那一串串可爱的榆钱好像在对我们微笑呢!榆钱树的枝条随风翩翩起舞,这怡人的景色让人百看不厌。这时,姥姥拿来一根上面绑着镰刀的木棍,只听“咔嚓”一声,一个大树枝从天而降,我连忙跑过去,哇!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赶紧抓了一把榆钱放到嘴里,闭上眼睛慢慢的咀嚼,粘粘的带着一丝香甜,真的令人回味无穷!
听姥姥说:“很久以前,人们没有吃的,榆钱树就是老百姓的救命粮食,到最后甚至连树皮都吃掉了。”姥姥一边摘着榆钱一边给我们讲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心里想:“原来榆钱树还有这么光荣的历史!”
我喜欢榆钱树!更喜欢它朴实的果实!
又是一场春雨袭来,柳树变得更绿,桃花变得更红、更艳,娇艳欲滴。园中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好一番热闹景象,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
园门前两课大柳树上的榆钱花在阳光下绽放成一个个笑脸,象一个个绿绿的小扇子,又如一把把撑起的小伞,悄生生的立在枝头,在微风中如蝴蝶般扑闪着翅膀。它没有柳树的翠绿,也没有桃花的粉红,却如一片片碧叶般温暖着我的心田,将榆钱花轻轻捋下,摘干净,用水冲净,拌上面放在蒸笼蒸熟,再放点韭菜用油炒一下,香喷喷的榆钱饭就好了,在那个缺粮的岁月里,它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好吃的饭。记得小时候,家中米粮不够,四月份又是青黄不接之时,榆钱饭就是我们的及时雨。榆钱花刚开,我就和村里的小伙伴成群结队,提着篮子去捋榆钱花,看到有榆钱花的树我就会迫不急待地爬上去,奶奶拄着拐杖,踮看小脚追着我,看到我爬树,急的在树下跺着小脚喊,慢点慢点。没等老人家唠叼多久,我已经捋上满满一筐榆钱花,哧溜一下从树上滑下来,吓得奶奶提起拐杖就追着我跑,绕着树跑几圈也追不上我,看到我没事,奶奶又拄着拐杖捣着小脚在树下唠叨:女孩子要秀气些,这么调皮可怎么嫁人云云。我早已不耐烦听提着榆钱花让母亲给我蒸榆钱饭去了。那时白面少,我们多吃二面(磨过二次的面),榆钱饭面少,榆钱多,又没有油炒,但是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百吃不厌。
一年年过去,榆钱花开地更盛了,我还是喜欢吃榆钱饭,到了榆钱长成的时候,我们象过节一样开车到乡里去摘,小家伙们象我小时候一样喜欢爬树,吓得老妈在树下不停地喊:都下来,都下来,小心掉下来。拽下来这个那个又上去了,急地母亲在树下团团转,最后,在他们小姨(小姑)呵斥下才乖乖下来,不过那忽闪忽闪的大眼还时不时在树上瞄几眼。母亲提来一把斧头,咔嚓砍下一个丫枝,我们在小家伙们愤怒的目光中拿几个小凳子,坐下来慢慢捋起来。母亲忙对小家伙们说,这个枝丫遮光影响庄稼生长,砍了明年榆钱会更多,小家伙们才作罢。母亲做的榆钱饭越发好了,每次做好后都给我们姐妹一人一袋,然后过几天打电话问:吃了吗?是不是扔了,那可是粗粮一定要吃云云。我们一再保证:一定吃完,不会浪费,才会用怀疑的口气说,那就好。
雨后过不上多久,树上的榆钱花就会由绿泛黄,然后随风满天飞舞榆钱雨,飞到那里就会在那里安家,明年就会有许多的小榆树生根、发芽、生长。小小的榆钱花就象一个个幸福的笑脸,又象一个个心愿、一个个梦想……
一个榆钱花落下明年就会长成一棵小榆树,我的梦想是否也如榆钱般生根发芽?
我家附近长着许多榆树,每年三四月间,树上就会结出许多榆钱。那一个个小小的、嫩绿的圆片远远地挂在树上,像是给树枝绣了花边。如果透过树枝往上看,绿色的枝条映衬着蔚蓝的天空,会显得格外美丽。
姥姥对榆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生活穷苦,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榆树就成了他们的救命树。不光是姥姥,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相同的经历。
现在生活好了,不需要再用榆钱来填补断粮的空缺,但姥姥还是保持着这个几十年前养成的习惯。每当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她总会一手拿着铁钩,一手挎着篮子在一棵棵榆树间穿梭。
我家离姥姥家不过几百米远,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陪着她一起去摘榆钱。姥姥挎着篮子走在前面,我则扛着铁钩做她的跟班。走到一棵树下,我们就停下来忙碌,遇到高处的树枝,我就用铁钩把它拽下来递到姥姥手里,我想让姥姥充分享受这份收获的喜悦。
路人看到我们一老一小在忙活,往往忍不住停下来看新鲜。年轻人不知道我们摘树叶有什么用,老年人虽然知道,但又不太理解,现在还用吃这玩意?我没有理睬别人的目光,遇到好奇的孩子凑过来,还会耐心地告诉他们榆钱的吃法。
姥姥说孩子们当中她最疼爱的是我,因为我是家里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小时候经常住在姥姥家,一住就是几个月。每次一吃完饭,我妈留在家里刷锅洗碗,姥姥就抱着我出去串门。可能是我小时候长得也算可爱,被人一夸赞,姥姥就更觉得喜欢,对我是走着也亲,坐着也亲。还因为那段时间,我第二个舅舅意外去世,姥姥很伤心,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于是就把我当成她的精神寄托,时时带在身边。
每到春节,我都会从姥姥那里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这一给便是二十几年。直到前年,我已经上班并且结婚生子了,姥姥还给我们一家三口准备了压岁钱。她硬是把钱塞给我,不要她就会生气。后来实在不能再要了。姥姥照顾我这么多年,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不能孝敬她老人家也就罢了,哪能再去啃老呢?我于心不忍。
姥姥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了,而我带给姥姥的失望也太多太多。很多时候,我看到她都心存内疚。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不好,为了避免给我压力,怕我伤心,姥姥对成绩一事总是避而不谈,只要我读书,她不管我读的怎么样。
那时候,我就像一只过街老鼠,总想把自己藏起来,总希望别人都看不到我。姥姥就默默地陪着我,她经常过来看我,给我钱,有时候会把我接到家里,给我做一顿好吃的。
毕业以后,我在外地流浪了一年,那一年,我一无所获。回来以后,我虽然考了个事业单位的编制,但工作却差强人意。每月挣的那点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对姥姥的报答更无从谈起。
我没能像姥姥家的其他孩子那样给她争光,让姥姥觉得荣耀;也没能在逢年过节时给她买上一堆礼物让她开心。但姥姥并没有因为我的平庸而不开心,每次我过去的时候,她都会放下手边的事来和我说话,她还会拿出好吃的给我,仍然像对待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我呢,就想着利用在她身边的机会,多陪陪她。空闲的时候,我会带她出去玩,给她拍些照片。我爱看姥姥欣赏照片时脸上露出的喜悦,爱看她拿着照片跑到邻居面前显摆。我知道那并不是虚荣或者炫耀,那是姥姥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别人证明,她的外孙并非一无是处,因为我可以拍出在她看来那么漂亮的照片。
我很幸运能拥有这么一个疼我、爱我的姥姥,我很惭愧没能做出一番让她感到骄傲的成就,但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可以陪在姥姥身边,在她出去摘榆钱的时候,帮她挎挎篮子,陪她说说话。
愿榆钱年年挂满枝头!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5: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5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