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故事的背景是齐国在打败蔡国之后联合诸侯攻打楚国以下是收集整理了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齐伐楚盟于召陵
先秦:左丘明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通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共:同“供”,供给。
(12)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征:责问,追问。
(14)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5)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16) 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7)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8)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19)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 敝邑(yì):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0)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1)众:指诸侯的军队,
(22)绥(suí):安抚。
(23)方城:指楚国在 北境修筑的楚长城。
(24)盟:订立盟约。
赏析: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鉴赏
中国之史始于轩辕之世, 其后有《尚书》《春秋》, 然其书或存残篇断简, 其记事无非微言大义, 不能曲尽其事。到了左丘明氏创为传体。传者, 转也。转受往旨, 以授于后, 实圣文之羽翮, 记籍之冠冕也。其记事讽寓, 褒见一字, 遗逾轩冕; 贬在片言, 诛深斧钺。由此可见, 《左传》虽是一部历史著作, 但它的文学因素极为丰富。它善于具体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 并善于对庞杂的历史资料加以精心剪裁安排, 使之故事化和形象化, 这就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有了文学色彩。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一文, 对人物的描写十分鲜明生动, 齐桓公、管仲、楚使、屈完, 无不声形并茂跃然笔间, 故事首尾完整, 有因有果,层次分明。齐侵蔡, 蔡溃, 遂伐楚, 楚出使, 齐师次于陉, 屈完出使, 最后以双方结盟终了, 顺次连贯, 气韵不断。而且在情节安排上, 疏密相间, 跌宕有致, 格外引人入胜。
其时, 齐楚对峙, 南北争强。齐国自葵丘之盟以来, 野心膨胀, 争霸北方富庶之地。而楚在齐鞭长莫及的蛮夷之族也潜滋暗长, 依山傍水。励精*治, 也雄据了一方。当时各诸侯国形势的消长, 一方面取决于天时地利国力弱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各国外交的胜算和结盟的成否, 胜算则外交, 成功则盟结。是以鸡鸣狗盗之徒, 扛鼎击剑之士四出游说, 以三寸不烂之舌动山河削版*, 诸侯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和微妙, 暗的明的,强的弱的, 唇*舌剑, 各呈纷纭, 相持难下。本文写齐桓公伐楚不成屈完盟诸侯, 正是抓住这一特殊时期人物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 展开铺叙描写, 曲尽能事地描绘了齐侯一副恃强凌弱横蛮无理而又少智寡谋的霸主形象, 管仲的狗仗人势为虎作伥而节外生枝之能事以及楚使的随机应变, 和四角玲珑而又八面威风的无懈可击的对答, 特别是屈完的话, 不卑不亢, 委婉中带有强硬, 以如簧之舌流水之智迫使齐侯就范, 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本文是记叙文, 但作者以其高超的技巧使一系列的情节故事化。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在齐伐楚的过程中,桓公“大意失荆州”矫揉取辱和屈完不辱使命以及诸侯订盟的经过。但它并不是平铺直叙地简单记载一下事情的经过, 更不是通过作者之口三言两语地发表什么议论, 而是一笔一划地来精雕细琢人物的言谈、举止、语气, 并通过人物的某些富有特征的言谈活动和典型场面的烘托描写, 构成一系列生动的情节, 使一次历史事件的经过, 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令人如目睹其事, 身临其境。如文章开始, 先写四年春齐师灭蔡继之侵楚, 楚子出使以如流对答责问齐桓、管仲的挑衅肇事, 从春到夏, 寒暑易节, 一直写到屈完及齐侯乘而观之终及结盟。其中有管仲和屈完侃侃沥沥声情并茂的言辞, 以及双方相互诘难时雄辩的口才,机变的头脑,犀利的辞锋。文章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具体而又紧凑相衔的情节描写,构成一篇有首有尾,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具体的描写中,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各个侧面和层次。例如,文中写管仲的善于造事生非,怎样从鸡蛋中找骨头就是通过他的具体言谈来表现的。管仲要为齐国的侵略行为找借口,上溯百年拉上祖宗几代的远亲关系,说今天的征伐行动全是先王遗留下来的权力和责任,说得冠冕堂皇,娓娓动听。“王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事实又是怎样呢?恰好相反,齐侯此时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接下来又不惮其烦地列举了具体的范围以加强语气的可信度和言之凿凿。退一步想,假如说这是先公遗命,那么楚方肯定会问,为何以往不这样做而今则一反常态,不惜跋山涉水挟王拥兵而来呢?管仲不待对方回答就又列举了对方的几桩罪状。一是包茅不入,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复。包茅不入,事情小之又小,不足以成为大动干戈、兴师问罪的缘由。而昭王南征不复,更是一桩无处稽查,难以寻津的无头谜案,而管仲却振振有词毫不赧颜地说出来。这样就把管仲作为游说之士和谋略家的内心的奸险狡诈以及一副恃强凌弱的嘴脸如雕如镂地刻画出来。作者描写楚国使者在当时齐强楚弱的情形下的肩负的使命和不屈,采用移情换景之法,写来别有洞天。楚国使者一方面不能凭逞匹夫之勇和一时之愤而触怒于齐,另一方面又不能有负使命,使齐轻看了楚,是以言语谨慎委婉,寓讥讽于平和,藉反击的辞锋于有意无意之中。言语温和,态度雍容,机智百出,读来饶富趣味。以南海、北海喻齐、楚相去之远,以风马牛相诱而不相及比喻两国互不关涉。实际上也就暗地里指责了齐国的侵略行为。其中“不虞”“何故”等句语气平和而强烈,实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齐侯的强横自负和屈完的机警更有精彩淋漓的描画。齐侯把军队一字儿摆列开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二是为了给楚国和楚使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之望而生畏,不战而降,可谓用心幽远深长了。齐侯的一番话“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寥寥数语,就把齐侯对楚国觊觎已久、垂诞欲滴的谗态,以及奸狡,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此时的屈完并没有被齐侯召集的百万诸侯之师吓得瘫了手脚而心慌意乱无言以对,而是镇静自若,胸有成竹地沉着应战。听完齐侯这番假惺惺的话,屈完既不急于揭穿齐桓公的险恶居心,更没有怒火中烧、目眦尽裂,逞一时之血气,而是惺惺相惜、老练而谦虚地回答:“承蒙您的关照,收容我们的君国,这正是我们所愿意的呢!”齐侯听了正中下怀,更加飘飘欲仙起来,一时间终于按捺不住夸傲之心,对敌应有的警惕消化殆尽,大言不惭地自吹自擂起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俨然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自居。而屈完见时机已到, 于是一语破的, 不急不缓、不卑不亢地给以回击, 晓之以理, 析之佐据, 软中带硬, 圆中有方。“虽众, 无所用之!”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就把齐侯自诩为天下第一的大梦戮穿了。这样, 齐侯的外强中干, 虚妄好胜和屈完的外圆内方机警沉着的性格都推到了高潮, 令人读了如沐春风, 称快不迭。
其次是本文很注意叙事的详略, 详则点滴备述, 洋洋可观, 略则微言大义, 寥寥数语。如前面“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 遂伐楚。”片言只语就把楚齐面临的情况交代清楚。全篇繁略相间, 而详写的地方尤多, 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本篇是记叙外交使事, 所以很多外交上的辞令也很值得学习研究。如楚使把齐侯的侵犯楚境说成“涉吾地”,齐侯自称为“不谷”, 屈完称楚子为“寡君”等都是典型的外交辞令, 可资借镜。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3: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5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