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李煜《相见欢》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人论诗法、意象助读法、画面描述法、比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2、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印发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背诗导课。
下面我们来一次背词比赛,请放开声音读这首词。(检查背诵情况:齐背1次,抽背1人。)
背完词,有一个人从词里走出来,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愁)
2、读出情感。[知人论世法]
①师:从词中我们读出一个充满愁绪的李煜,谁能讲讲历史中的李煜?
明确: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幻示)
②朗读指导,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读词。
师:联系作者生平,走近词人理解词意,这叫知人论世法(板书)。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词呢?
明确: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而非轻烟似的闲愁。该用哀痛低沉的语气来读。慢些,再慢些。
③配乐(《二泉映月》读。(荐读1人,齐读1次。)
3、个性化品读,借助经典意象来理解词意。【意象助读法]
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板书)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请选择最有能触动你的一个景,说出它与词人的“愁”如何对上号?(板书→)
明确: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板书)。
品读方向:
(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幻示)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
第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第二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
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
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
②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略
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②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
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
(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详
①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
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
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
②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
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
(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
(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笔勾勒。
①在纸上写和画,荐生在黑板上画。(限字50-100字)[画面描述法]
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
师: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②齐读上片。
4、用比较赏读法来进入词人的心境[比较赏读法]
(1)师: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
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
(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
(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①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②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多而可视。(幻示)
师:他们的愁是个人壮志难酬之愁,是感叹身世悲凉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轻烟,绵绵不绝的闲愁。比起他们来,李煜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
③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幻示齐读)
(4)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①“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明确: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
②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明确: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
师: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
无怪乎明代人沈际飞说道:“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幻示)
5、拓展阅读
师:李煜无法说,语言太苍白了,李煜无法说,说了会惹祸上身。这留白艺术的处理非常到位。引导我们去思索那36个字背后所隐藏着无限的悲怆。可后来,他还是忍不住说了,说在词作《虞美人》中。
(幻示诗《虞美人》和赐死资料)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哪一句?划线处。),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时年42岁。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6、欣赏歌曲《相见欢》
师:诗歌,诗歌,是诗就可以歌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现代歌手演绎的`一曲《相见欢》,再次感受后主那份浓重的离愁。
李煜其人可以说是个失败的政治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词这片天地中挥洒他的才情、绽放他的光芒。也许正因为他政治上的无能,令他沦陷囹圄,从而激发他深藏的呐喊与情感;也许后主词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也未预料到的。在他的后半生,词可能只是他排遣寂寞、悲苦的唯一手段,而就他这不经意间,让他得以在漫长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王国维语),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他的忧,他的伤,他的恨与无奈,仍历久弥新,依旧是那么清晰,而且,这些饱含他血泪的忧,伤,恨与无奈将会到达更为遥远的前方!(幻示结课语)
7、作业:默写《相见欢》
板书
相见欢
李煜
西楼知人论世
残月丝(思)意象助读
梧桐景→愁滋味画面描述
深院比较赏读
(意象)(比喻)
新授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词人的情况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3、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词兴起于()流行于()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和“()”,后来也称作“()”。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如“()”就()。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
()和()。宋代词坛上形成了()和()两大流派。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读上片思考下列问题:
(1)词人为什么会“无言”?“独上”写出了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2)与大多数词作一样,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仔细品读上片,说说词人是借助哪些景致描写渲染这份离愁的?
2、品读词的下片,关注名句。词的下片直接抒情,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能说说这三句的妙处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品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说说它与《相见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共同点:
不同点: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开篇渲染愁苦气氛,并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2、采用白描手法,道出当时“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真实感受的伤心语的句子:
3、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作者俯视地面所见景象,同时暗写出词人心头凄凉之情的句子:
4、诗中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
5、道出内心复杂感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6、化抽象为形象,以有形喻无形的句子:
7、以丝暗喻愁思的句子:
8、仰望天空,写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23: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3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