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2-12-09 22:53:00 阅读: 评论:0

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梁惠王下阅读题答案及译文1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①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 我。’②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1)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本节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旨在说明什么主张?

【答案】

(1)①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②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

(2)旨在说明君主利用贤人治国应当发挥贤人所学的治国之道。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比如要盖大的房子,必定先要派工头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头找到了大木料,那么大王您一定很高兴,认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现在人家从小就学了那圣贤的道理,长大了想要实行这圣贤的治国之道。大王您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道理,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你看这样如何?又比如现在有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在这里,即使价值万镒,也一定要让玉匠雕琢它。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丢弃你所学的道理而听从我的。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

孟子·梁惠王下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邹与鲁拱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①邹与鲁拱:邹国与鲁国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

23.成语____________出于上文,与现在常用的意义大不一样了,它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 “有司”与“民”关系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3. 出尔反尔,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24.老百姓对当官的见死不救固然不对,但当老百姓陷入困境时,当官的见死不救也不对。当官不为民作主,又要他们干什么呢?只有当官的关心民众的疾苦,才会出现官民和谐的社会状况。

【参考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22: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30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孟子   译文   完整版   王全文   梁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