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吃梨谚语

更新时间:2022-12-09 20:10:00 阅读: 评论:0

惊蛰吃梨的谚语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关于惊蛰节气的谚语以及惊蛰节气为什么要吃梨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惊蛰节气的谚语大全: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蛰,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蛰,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惊蛰节气为什么要吃梨: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那么,惊蛰养生应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由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三川主任来告诉大家。

张主任表示,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有谚语说,“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另外,张主任建议这个时段饮食上要多吃清淡食物,比如,立春后春笋破土而出,可以尝鲜。还可以多吃对肠胃蠕动有很好效果的粗纤维蔬菜,比如芹菜。

惊蛰节气,气温还是偏低和干燥,因此,张主任建议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比如梨。民间就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

“开春了,大家都会选择郊游踏青,这里我要提醒那些花粉过敏市民,要主动避开过敏原。”张主任说,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出游时要了解自己对什么花粉过敏,必要时要随身带好过敏药片。

还有,惊蛰过后,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流感、流脑、水痘、肝炎等。张主任提醒体弱多病人群,特别是小孩,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惊蛰节气还可以吃什么: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4.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它含纤维素特别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5.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因其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醪酒的制作方法简便而有独特的技巧,须得有匠人专酿,并非人人都会。它的做法:先将糯米用水淘进杂质,再浸泡温水中约十二小时,搭出上笼蒸熟,倒在未使用过的油脂肉类的净案板上,凉冷,用蒸了米的蒸锅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适量的甜酒曲,装入瓷盆,放在约摄氏50度的热炕上,用干净棉褥盖严,过一昼夜半,揭开被褥,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气味,说明醪酒已经酿成,连盆放到冷凉处,准备食用。

7.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柔,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拓展:节气谚语

1、立春晴,雨水匀。

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10、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11、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12、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13、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14、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15、雨水明,夏至晴。(湘)

16、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17、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18、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19、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20、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21、早上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22、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23、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24、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25、早上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26、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27、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28、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29、雨打夜,落一夜。(浙)

30、夜雨三日雨。(浙)

31、白天下雨夜里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32、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33、夜里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34、惊蛰至,雷声起。

35、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36、没到惊蛰雷先鸣,定有四十五天阴。

37、冷惊蛰,暖春分。

38、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39、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40、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41、“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42、“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43、“春分大风夏至雨”

44、“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45、“春分无雨到清明”

46、“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47、“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48、“春分降雪春播寒”

49、“春分无雨划耕田”

50、“春分有雨是丰年”

51、“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52、“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53、“春分不冷清明冷”

54、“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55、“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56、“春分西风多阴雨”

57、“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58、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59、小寒暖,立春雪。

60、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61、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62、头九二九不算九。

63、晚稻就怕霜来早。

64、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65、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66、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67、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6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69、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70、立夏刮北风,旱死青苗根。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20: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1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惊蛰   谚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