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讳疾忌医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 讳疾忌医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故事】: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原名秦越人。他学成医术后,便一直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扁鹊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停放了好几天,依然面目如生,就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并且断定这人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施了针灸,然后灌下药。一会儿,死人果然活了过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人们都觉得扁鹊实在是太神奇了,都说他是神医,有起死回生之术。
蔡桓公听说自己的领地内居然出了位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说想要见神医扁鹊。扁鹊见到布告,急忙回国,觐见桓公。他在侍从的引领下走入客厅,在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您病了,还好现在只是在皮肤里,不过如不及时医治,恐怕会严重起来。”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道:“寡人没病,身体很好。”
扁鹊走后,桓公冷笑道:“名医也不过如此,就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明明没病,他偏说你有病,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似的,真是太可笑了。”
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觐见桓公,桓公正坐在花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看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医治,会更加厉害的。”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扭过头去,再也不答理他了。扁鹊没办法就只好退了出来。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对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蔓延到肠胃里去了,再不医治,生命就有危险。”桓公听后,气得变了脸色,仍然不肯让扁鹊给自已看病。扁鹊没有办法,叹着气,摇着头,离开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公,一见桓公,二话不说,急忙转身走了。桓公觉得奇怪,就派人把他追回来,问道:“为什么这次你一句话不说就走呢?”扁鹊痛心地说:“病在皮肤里,用热水一敷,就可治好;病在肌肉里,扎扎针灸,就可治好;病在肠胃里,吃几服汤药,也可治好;但病在骨髓里,就难办了。现在,主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是您现在想医治,我也没办法了。”蔡桓公听了,还是不大相信,挥了挥手,让人把扁鹊送走了。
可是才过了五天,一直不愿意让扁鹊医治的桓公就浑身疼痛,一病不起了。他赶忙派人去找扁鹊给自己治病,但是已经晚了,扁鹊知道桓公的病无法医治,早已经整理行装,逃到秦国去了,桓公就这样因为讳疾忌医病死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9: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1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