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为题的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2-12-09 16:25:00 阅读: 评论:0

以群为题作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以群为题作文(精选6篇)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群为题作文 篇1

还是那块场地,还是那高高的球架,还是那群无拘无束、开怀大笑的人,一切都还是曾经的模样。

“嘀——”车子拐进那个熟悉的老巷子,看到的依旧是那个稳如泰山的校园。车停了,打开车门,我便如同老鹰重又翱翔天际般,飞快地冲入校园,冲入那个熟悉的地方。

目光投向操场,几个熟悉的身影在球场上跑动着,还是那群人呵!

“嗵,嗵……”这一声声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可真是久违了啊!

我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操场,“呦呦呦!”小徐面露喜气地说,“我们的鞠队长终于有时间了啊,接住了!”说着便向我扔来了球。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我接过飞来的球。呵,力度还不小!“还不是上了初中难得回来嘛!还有,现在附小的队长是你了嘛?还喊我什么队长啊。”我略带调侃地说道,“喏,还给你。”我又用力地把球扔给了他。

“你怎么才来,二对三我们都快输了,快到我们队来。”一旁的小盛嗔怪道。“不行啊,大不了我把小顾还给你们队,老鞠也不能给你们!”小徐赶忙争辩,语气还有些强硬。

呵呵,还是这群人,还是这群为了分队而争论不休的人呵!最后还得用转球眼的方法来解决。

队伍确定了,终于开始比赛了,重新站在这熟悉的球场上,感觉真是非凡,我不禁莞尔一笑,不停拍打着手中的篮球,突破,投篮,上篮,一切都还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

小顾走到我面前说:“来,我们三个打你一个,我们要是打不过你,你就到我们队,不然没法玩了。”对于挑战我向来是来者不拒,便运起球来开始过人。但对方可是三个人啊,一个在前,两个在后,真过不去啊!呵,还是那群永不服输的人啊!

忽的,我一个三分远投,“哐”砸到了篮板上,反弹后竟然砸到了那个一直呆在篮下的小何。“啊!”我嘴巴张成了O型,本以为闯了祸,但小何却毫不计较地说道:“老鞠,你这反射角学得真好,招招制敌,一打一个准啊!”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谁让你一天到晚都呆在篮下,跟堵墙似的,不被砸才怪了。”

呵,他们还是那群爱笑,爱调侃,一笑就停不下来的活宝啊!

“好球!”

“这球都不进?”

“出界了!”

一声声的喊叫如同金属的撞击,在这昏黄的夕阳下撞出不一样的精彩,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终于,我们都累得倒在了地上,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快乐的。

跟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让我体会到了篮球的乐趣;也正是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迷恋上了这种快乐。

以群为题作文 篇2

若是在群体中唯独你与众不同,若是你手持不同的答案,你会觉得自己是错的吗?

在你的身边,这样的事一定很多吧。虽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种人的存在不过是极少数,而且讽刺的是,往往他们所坚信的东西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荒唐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众是麻木的?因为他人的选择有时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你的思想,使你不再坚信自己,开始加入更加大众化的人群。就好比上课时的举手表决意见,你分明认为C是对的,但当你瞄见大多数人都选择了B的时候,你也自觉地举起了手。但结果是,你错了。一味地随波逐流,麻木地跟风,看似是你融入了一个大众群体,但实则是你丢失了自己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开始形成了依赖他人的心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会潜意识地选择加入他们,而果断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成果。有时可能是因为你怕遭受群体的排挤和冷淡,你过度地在意别人对你的眼光和看法,你开始动摇自己的内心。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跟风体。我们绝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选择做一根人云亦云的芦苇。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十二公民》,在影片中当第一个人开始将凶手的长矛指向了富二代,剩下的人也纷纷有理有据地断定凶手就是富二代,但这却并非事实。无疑,这个群体就等于乌合之众。而在这十二人之中,有一个人坚信自己,想要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这类相对执着的人。这个社会真的很需要执着的人。群体不善推理,有时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定真的让整件事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在大多数人看来,群体的力量远远强于个人,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如若群体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而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催促你做一个所谓合群的人。你为了不用承受所有的风险和那一份回归群体的归属感而放弃了原本正确的答案,从而使整个社会远离了种种正解。难道,群体这时候不是愚蠢无用的吗?从此,希望你能做一个***的人。将所有事物视为空气的同时,再去做,去想一件事真正的答案。虽然你可能遭受更多的风雨,流更多的眼泪,承受更大的压力,但到最后你可能会比现在快乐很多。

以群为题作文 篇3

当你疲惫不堪,仍然执着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你认为是自己完成了这项工作,其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他们可能是家人、同学、朋友,甚至可能是你不认识的陌生人

今年暑假,我和爸妈自驾游去了。透过窗望去,清晰地看见道两旁的威武霸气的“绿巨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像卫兵,护卫着人们的安全。太阳大大的,在我们头顶上送温暖。意外的,没什么风和太阳对着干,谁也无法阻止这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大车小车飞速地行驶着。

我们在一个服务区停下来,吃了几碗面。刚准备启程之时,身后突然传出“突突突”的大动静。我赶忙下车一探究竟,只见一辆灰白色小面包车正陷入了服务区后方的池塘泥坑里。我妈见状,立即对我说:“你嗓门大,帮大人喊喊,我和你爸先去帮忙。”这话说得很快,很急。没等我反应就先跑过去了。

车陷得更深了,一大半的车身都被卷入泥坑里,黑了一片。我喊到了一群人,急忙把前因后果一一说出,并与一群人快速赶到事发地。爸妈已经在用力拉车了。我们赶来的一群人丝毫没有怠慢,抓紧一切时间一起抢救。有的人去打开车门救下司机和乘客,有的人在车尾推车,还有的去寻找工具或者喊加油我毕竟还小,就加入了“加油”的队伍。

时间过去半小时,司机和乘客都被救出来了。平安无事。救援队的人群依旧努力拉车,个个满头大汗,快把力气用光了。车非但没被拉出来,还倒退了些许。我十分着急,心想,一群人的`力量远不止如此啊!我高声喊道:“最后一次啦!大家加油!123,冲!”

面包车终于被拉上来了,我欣喜万分,车主无比感激。我赶忙递纸给这帮忙拉车的“一群人”。激动的心碰碰跳得很快。大家欢呼着,举起胜利的双手庆祝我们“一群人”努力的成果。我骄傲地抬起头,说:“我也是一群人中的一员!”

不要小瞧了“一群人”,集体的力量可要比个人大哟!

以群为题作文 篇4

这个群虽然很小,仅由几个人组成,但它很温暖,很有力量。

——题记

天气渐渐转凉,小道两边种着法国梧桐,法桐很大,树叶都相互缠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树荫。叶子金黄金黄的,走在通往医院的小道上,就犹如在金色的世界里。

我奶奶在这家医院的第八号病房,她肠胃有些不舒服,我妈妈派我来照顾奶奶,与我们在同一个病房的还有一位阿姨和他的儿子,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叔。

那个阿姨的日子挺辛苦的,她很瘦,没有什么肉。每天中午,几乎看不到什么菜,哪天看到有顿肉就已经不错了。孩子他爸在工地打工,本来赚的钱就不多,还要为她支付医药费,这真是辛苦啊。

而那个大叔呢,长得胖胖地,每天吃的很丰盛。他每天吃的油光满面,那胡子上都蒙上一层油。

我看那阿姨比较可怜,便悄悄对奶奶说:“奶奶,我们能不能帮帮她。”奶奶也于心不忍,小声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问题就是怎么帮助她而且能让她接受呢?”“不如,这样这样……”我悄悄耳语,嘴角微微上扬。

第二天,我买了许多菜,中午吃饭时,故意说不小心买多了,把一盘肉给了那个阿姨。“谢谢奶奶。”小男孩嘴还挺甜,阿姨讪讪地收下了。那络腮胡子,照样吃的很欢,吃完往床上一躺。

闲暇时分,小男孩就自己做手工,不过做的真挺不错的,那络腮胡子看到小男孩的创作,眼里放出了光。问自己能不能购买几幅,他儿子挺喜欢这些小人人。说他自己愿意以每个5块的价钱收购,阿姨说这是小孩没事时做的,想要就拿去吧。

可络腮胡子却很执着,坚持要用钱买下来。没办法,女人只好收下了。后来我们见到她,每天桌上都有一碟小菜了,小男孩向我炫耀,他每天回家做,第二天交给络腮胡子,络腮胡子好像很喜欢的样子。

我们也为他高兴,一次下楼,撞见络腮胡子,看到他正在对小人人外貌进行雕琢。我感到很新奇。

“你好,你在干什么?”他呵呵一笑,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最近想找些灵感,来到医院,这不,灵感就在我手中。”他挥了挥手中的小人人。

我和他谈起那个阿姨,他说:“我是个男人,不好出手相助,但是帮些小忙还是可以的。”他的眼里露出了狡黠的目光。微笑挤满了脸。

我顿时觉得这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大叔还挺可爱的。我说:“那我们算是一个群体了,帮助他人嘛!”他沉默了半刻,说:“我们还是个小群体,世界上这样的群体还有很多。”

我点了点头,心想:这个群虽然很小,仅由几个人组成,它很温暖,很有力量。

群,无处不在,温暖无处无在。

以群为题作文 篇5

“群”,轻飘飘地抛过来,没错,一个字。再想想,可不是?这个字像乾坤圈罩住了无边的世界;像一个小手指,轻巧巧地就把千万年、千万人提溜起来了。“群”里乾坤大,“群”里宝藏多。赶紧挖宝吧,考场一片嘁里咔啷的声音,考生中也形成了这几个群体(以下仅从立意上分出层次,实际得分还包括题材、表达、书写等要素):

温饱型“群”体——记叙成长中跟群体有关的温情故事,表现对亲人、朋友的感恩,成长的快乐与收获。类似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真好”“我们集体有力量”。这类文章容易上手,但长着一张大众脸,识别度不高,有可能“撞衫”甚至“撞脸”,激起阅卷老师贾宝玉式的叹息——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

小康型“群”体——记叙并思考自己在群里的得与失、角色和位置。比如写自己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写群体从貌合神离到同舟共济的过程;或者写自己建***友、众筹、做公益的喜怒哀乐,或失败或成功;类似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的选择我的群”“群生活的美丽与哀愁”。跟“温饱型”相比,它更注重自己“这一个”的独特体验,闪烁着个性和时代的光辉。

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题都是一个“杯具”,什么造型不重要,关键是——装的是什么(题材)?如何装(表达)?语文课标对作文除了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譬如看似平淡无味的阳光,架个三棱镜,不得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同一扇窗户,有人看到了光秃秃的墙,有人看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要学会横看成林侧成峰,前提是不人云亦云,“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扯到高考作文了,真不是故意的)。于是下面的立意可以有——

大康型“群”体——通过成长的真实体验,对“群”进行辩证性思考、建设性反思。本想在群里寻找快乐,但充斥的是段子、八卦、游戏;想在群里寻找友谊,但不幸被拉帮结派,甚至遭到欺骗、利用;想在群里寻求真相,但是以讹传讹,站队互撕,舆论暴力。群成了绳,成了网,成了坑,成了求点赞、求投票的工具。加入一个群是容易的,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却不易;羊群效应一直在,真相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可以结合自己经历对群进行反思,也可以写自己对群的主动筛选或改造。类似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群,我该如何存在”“我的群我做主”“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且行且珍惜”。

俱往矣!结合前两年的“老人与孩子”“温馨的设计”,看起来作文题一直是“标新立异二月花”,实质“生活恒久远,一题永流传”,它们彼此联通着生活的脉脉流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诚哉斯言!

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生活在两点一线的流水线上被风,在“学习之外就是不务正业”的告诫中干瘪了,在“作文不能冒险”的念叨中平庸了,在范文套作中僵化了。“生活即作文”,作文要投入火热的生活,而应试模式又把孩子往“象牙塔”里拖,这样的拉锯有些尴尬。“作文即做人”,如何真诚地生活,做事,做一个积极、善良而能***思想的人?后来的考生和老师们,不可不察。

以群为题作文 篇6

“群”,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群,辈也。从羊,君生,臣铉等,曰羊,性好群,故从羊。”本义是羊群、兽群、人群。引申含义是世间万物相聚成伙的,聚在一起的皆为群。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各种野兽争斗。可是人十分弱小,怎么能与那些有着锋牙利爪的野兽相斗争呢?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说:“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各种群相互争斗,弱小的群被吞并,留下的群便越来越大,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国。这是一种群。

《周易》里边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获得了满足,于是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有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就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群,此“群”非彼“群”。这样的群之间不会轻易地去互相残杀,因为这种群不是为了谋生被迫诞生的,而是群成员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他们要求的是使自己在精神上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群。

现在,科技发达,大多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办公。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中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群。微信群、QQ群、钉钉群……谁的社交软件上没有几个群呢?就连我一个小学生微信上都有诸如“班级群、读书群、小组群、书法群”等等大大小小若干个与学习有关的群。这些群是为了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而诞生的,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这又是一种群。

弱小的生灵需要群体的庇护,总是成群结队地呆在一起。人类不仅如此,而且还需要在群体中相互温暖和赏识。因此我们的生活与各种群息息相关,学生群、工作群、家人群、朋友群……论语有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愿我们都能成为群之君子。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6: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0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为题   满分作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