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文库

更新时间:2022-12-09 15:30:00 阅读: 评论:0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句。下面和一起来看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之后那些富于画意、构*设色十分讲究的山水诗不一样,这首抒情小诗写得十分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因此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我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但是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一样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我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但是有时不必须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完美记忆联结在一齐,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能够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能够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构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构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之后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能够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我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这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我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我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拓展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 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 致,堪称千古绝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故事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

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偷着去贩卖了,我陪老爹到市集里走一趟,好吗?”

两人—同来到市集,看见有个高个子男人在卖西瓜,刘老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种的瓜,就大声喊道:“捉贼!”

卖瓜的高个子男人气势汹汹地说:“凭什么说这瓜是你家的?”

刘老爹说:“我自己种的瓜,难道我还认不出吗?”

王维喝令高个子男人去见官,高个子男人说:“你说我偷瓜。有什么证据?”

王维一听,忽然灵机一功,叫老爹看住瓜,请围观的群众协助老爹看住偷瓜的贼,自己气吁吁地跑回老爹的瓜田,取来—大把瓜蒂,使往回走。大家相帮着用瓜蒂去对西瓜的底部,果真一—对上,证明西瓜确实是刘老爹的。

结果,县官判决偷瓜贼赔偿刘老爹的西瓜,还狠狠责打偷瓜贼40大板。

【哲理启示】:

不管贼人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我们思路正确,把握关键,任何贼人都是无法逃脱的。

王维的诗句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王维《春中田园作》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王维《杂诗三首》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王维《送康太守》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王维《送康太守》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王维《送康太守》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屋上春***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归嵩山作》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王维《杂诗三首》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王维《青溪》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王维《新晴野望》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王维《不遇咏》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王维《酬郭给事》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王维《不遇咏》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二》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王维《崔兴宗写真咏》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七》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送康太守》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二》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5: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20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