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及6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2-12-07 18:14:00 阅读: 评论:0

关于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

作者/徐为之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题解

高考材料作文已然成命题总趋势,如果稍加注意还会发现,材料本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经典名作、寓言、绘画或其他虚拟内容,显而易见地在向当下转变,今年广东等省市就采用的是现实题材。广东的这则材料虽似乎仍为虚拟,却不能否认它是从现实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应该说贴近现实,很有生活气息和当代诉求。

该材料作文没有审题难度,取材、视角和立意都留给考生很大的空间,下面我们选登的两篇例文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做慈善还没有蔚然成风的今天,人们有许多议论很正常,问题在我们怎么看待每一个善举。对当前人们热议的这个话题,你可以希望爱心借此互相传递,形成社会道德的良性循环。从捐助者和被捐助这两方面来说,前者要尊重对方,后者也要懂得别人的善意。如果真正注意到对方的意愿,尊重对方的选择,那么善举才能对社会释放和辐射善意,从而真正有效果。做慈善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做慈善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这个社会才越来越有希望。我们的作文立意若能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便是上乘作文。

具体写的时候,可以就某一种看法发表见解,或否定或肯定,或部分否定或部分肯定都行,关键在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还应记住的是,这篇材料作文有它的独特之处,不宜做过度的道德评判,也忌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而应着重墨在对人性和人文关怀的表达。通俗地说,也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他人的选择。你如此善解人意了,你的所有分析和阐述也就显得亲切而自然,如春风化雨般感动人。

例文一

点亮万家灯火

广东考生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一一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人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怎能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无谓)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接受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简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验功夫,思想深刻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谓”笔误为“无味”,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黄业泉荐评)

例文二

让爱双向流动

广东考生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其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简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例证取自现实,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单薄,分析不充分。

(胡家俊荐评)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8:1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广东   高考作文   范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