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更新时间:2022-12-09 11:23:00 阅读: 评论:0

关于《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1

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唐】贾岛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③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译文: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译文2: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

赏析二:

作品描叙的是一件走访友人“幽居”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一切都显得闲适而又幽静,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庞杂荒芜的小园。在此,诗人以概括的手法,以简约直白的文字,描写了“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通向荒园的小路,长着杂草;居所附近没有其他人家。以朴素直白语言,突出了居处的幽静,暗示了朋友的处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意思是说,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池塘边的大树上,鸟儿在熟睡;月色里,走来了一位夜行的僧人,轻轻地敲响了庭院的大门。这两句诗是历代传诵的佳句。直至当今仍流传着那则故事——“推敲”佳话。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这两句诗,诗人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诗人怎么知道池塘边的大树上有鸟儿歇宿?应该是听到的,万籁俱静夜晚,突然响起夜行僧人轻轻的叩门声,那熟睡的鸟儿势必要因惊动而或飞或叫,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加以描述,进而反衬环境之幽,夜晚之静,令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倘用“推”字,自然不佳,时间是在夜里,主人是否在家?即使在家,夜深人静之时,是否已经挂门上锁了?从情理上说,还是作“敲”字更为妥帖,倘若用“推”字,艺术效果就逊色得多。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两句意思是说,小桥的两边,俯视近处,是景色秀美的原野,举目远山,云脚随风飘移,山石仿佛也在移动。这里写的应该是离开时的路上所见。“过桥分野色”,移步换形,人过了桥,眼前的景色也变了;“移石动云根”,山石是不会动的,诗人这样写,是山头漂移的云脚使其产生了视觉反差,云在动,却觉得山在动。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实到虚。自然恬淡,幽美迷人,令人想往。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是说,这次只是暂时离去,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来赴约,一定不失言。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了诗人心中向往隐居的幽情,道出了作品的主旨——这种幽雅宁静的环境,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了诗人对处士生活的迷恋与向往。

作品使用的是寻常朴素的语言,描写的是寻常之物,如“草径”、“荒园”、“野色”、“云根”,叙述的是寻常之事,如“鸟宿”、“僧敲”、“过桥”、“暂去”再现的却是人所未现之境,渗透的也是与众不同之情。朴实之中见深邃,平淡之中见醇厚。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2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注释

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赏析

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3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

③题:写。幽居:僻静的居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作者)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再来拜访,决不食言。

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应不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得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骚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4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5

题李凝幽居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注释

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6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1】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2】少(shǎo):不多。

【3】邻并:邻居。

【4】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5】池边:亦作“池中”。

【6】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7】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8】去:离开。

【9】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

【10】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作品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题李凝幽居》的全诗诗意赏析7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八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翻译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题李凝幽居]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1:2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8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幽居   诗意   题李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