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亦会是故乡原文

更新时间:2022-12-09 10:45:00 阅读: 评论:0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精选1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异乡亦是故乡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的一生没有绝对的静好岁月、安稳现世,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应该携一颗淡薄从容之心,走过绵长的似水流年,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

你说,你向往安定。在母亲在世时,每次放假,你都满心欢喜,期待回家。在家里,有人关心爱护,能够体味到家的温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个温暖的假,随着母亲的离世,瞬间崩塌。你说,原本不知道失去亲人的痛,可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感觉到的是天旋地转,世界从此悲伤。现在,休假了,却不知该去哪里,偌大的世界不知道哪里还有容身之所。

我知道,你向往温暖的家。在这里,可以感知温暖,可以享受安稳的烟火幸福,可以在寒冷时躲进温暖的臂弯,在寂静的深夜融进结实的胸膛,可以清茶淡饭,守候恬淡的生活。我亦可以,在你口渴之时,送你一杯白水;孤独时,给你一温拥抱;在风起之时,为你添一件青衫;下雨的时候,为你撑一把油纸伞;天黑了,为你点亮一盏灯;晨起时,给你一缕温暖的阳光。你寻寻觅觅,只为那家的感觉,只为寻常的烟火幸福。

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月是故乡明,土是故乡的温润。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思念故乡,想念那熟悉的山山水水,想念屋顶的炊烟,想念柳梢的飞絮,想念父亲的慈祥,想念母亲的微笑。那春的希望,夏的浓郁,秋的悲伤,冬的寒凉,无数次在梦中萦绕。故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早已如同剧毒刻入骨髓,无策挥去,甚至死后,要将骨灰带回故乡,叶落归根。

对于故乡的依恋,我想,更多的是那里有魂牵梦绕的人,有无法抹去的城南旧事,有牵绊一生的情愫。一个有思念的人的地方,也是故乡,就算身处异乡。

同为天涯漂泊客,你我注定一生要在这浮世漂泊,如无根浮萍。但我们可以倾心建筑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在你疲惫、悲伤、委屈的时候,可以依靠和倾诉;一个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分享幸福的家。这便足矣。

有你、有我、有家。异乡亦是故乡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2

回到家中,翻起张抗抗的散文,恰好是《故乡在远方》,带着题目给我的共鸣,我细细品读着。终于,我找到了寻觅了许久的知音,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她觉得她的故乡,不是诞生之地,竟是她奋斗的黑龙江。不禁想到冰心老人,她在晚年梦中时常回到家中,但家却是她少女时生活的地方。他们都坦然面对这种情感,而我,又在苦苦纠结什么?又在默默找寻什么?

是啊!何谓故乡?何谓异乡?与其说故乡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倒不如说是灵魂曾真正栖居过的一段美好,那不仅仅是诞生的一片土壤,更是精神的一座殿堂。张抗抗在文尾说“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也释然了,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找到灵魂曾经的居所:它是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在最无忧快乐的曾经里。无谓地域的界限,无谓时间的推移。它对我而言就如瓦尔登湖对梭罗般重要。当我累到没有坚持的勇气时,当我在现实世界漂泊落魄时,总记得,那片蔚蓝中,还存活着我真正的根。

我也终于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的精神国度里里不可或缺的归属感,终于体会到自己在情感世界里达到从未有过的健全。席慕容的诗又在耳边浮起“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而我知道,我那恰似故乡的异乡,再也不会若即若离!我已将那棵永不老去的树,种在过往的最美记忆里,且让它在青涩的、无端寻愁觅恨的青春里开花结果,不再无端想念在漫漫长夜下,不再尴尬在与人言及归属的谈话中,不再寂寞于梦醒后不能重回的感伤里,不再,永远不再。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3

美国人何伟(Peter Hessler)在《甲骨文》开篇写到:“从北京到安阳——从现在的首都到被视为是古中国文明摇篮的城市——搭火车要花上六个小时。我坐在床边,有时不免觉得单调麻木。窗外的风景如壁纸一样地重复: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这份重复的感觉并不新奇。”

这样重复的风景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处处可见。每年从学校回到老家都会像何伟一样搭乘火车,那种单调重复的风景历历在目: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那些矗立在北方旷野中的无数村庄中,有一个就是我的家乡。这样的风景这些年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农民几乎看不到了,一片片的田地上很突兀地出现了正在建造的高楼,村庄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空无。事实上,我的家乡就像那位上海大学的博士的返乡笔记中说的情况,除了南北地理上的差异,人情与世俗并无二致,大部分年轻人都进了城,一年在外,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纯正的庄稼人越来越少。

没有人再种庄稼:一方面是地划分得越来越少,我印象中,在十年前,村里每个人还能分到将近三亩地,现如今已经不足一亩;另外,种地的收成越来越低,一年下来,刨去农药、化肥、灌溉等成本费用,所收获的粮食除去全家食用,其余售卖变成人民币少的可怜。对农民来说,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手中没有钱花才是大问题。为了挣钱,只有脱离土地的束缚,进城也罢,转行也罢,只要有途径可以挣钱,他们都会尝试。

没有人再留恋一亩三分地,老婆热炕头的简单生活。父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人甘心留守在乡村,伺候那一片庄稼地。更不要说那些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外面的大千世界太精彩,诱惑无处不在,处处都充满了可能性,而留下来只会慢慢枯萎。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高中毕业前夕,田晓霞请他在国营食堂吃饭,顺便告诫他说即使回到农村,也千万不能忘记读书:“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报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

这不是对乡村生活的抹黑,是活生生的现实,多少年亦如是,仿佛亘古未变。我们不可能都有足够的自信,像诺奖诗人切斯沃夫?米沃什一样说一生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那正是因为他去过了很多地方,反而没有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而那些终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无法超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巴掌大的天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只有一种慢慢萎缩、枯萎、衰老的生活状态,而后者至少提供了无数生活的可能性。

进城打工是农村年轻人普遍选择的方式,对于那些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人,他们更愿意选择在附近的县城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这里最为吊诡的部分在于,对于那些进城的打工者来说,他们清楚城市并非他们的家乡,当他们远离了家乡进入新鲜的城市时,他们更加清楚是城市中的异类。虽然一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但是城市只是暂留之地,是挣够钱都转身离开的所在。他们当然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有很多人都成功了,他们在城市拼搏了大半生,买了房子,结婚生子,从此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但是他们的记忆仍然生活在乡村里,完全的城市人至少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这个蜕变。而对于打工者来说,城市是一个大写的他者,无论是人情世故,文化差异,城市政策,工作环境等等都让他们更加明白,他们不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我所在的城市原本有大量的城中村,其中聚集着数百万人的打工者,今年随着城中村的拆建工作的展开,大部分的打工者遭到了心理上的驱逐。这样的事情无时无刻不提醒他们,这个城市与他们无关。所以,当他们攒够了足够的钱,就会义无反顾地回去,回到家乡去。

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但家乡亦是面目全非。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十分微妙,一方面是他们见到了城市的模样,城市文明的记忆覆盖了原本童年乡村的记忆,所以家乡亦非原来的家乡。他们需要重新建构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新的家,从城市回来的打工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乡村附近的县城买房,构建一个新家——尽管乡村距离县城不过四五公里的距离,但在心理上,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城里人。这是拉动县城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而另外一部分从城市回来的打工者,用自己半生舍命打工的积蓄,娶妻生子,重新在乡村定居下来——他们会重新修建自己破旧的房子,大大的庭院,光鲜亮丽的门楣——哪怕一年到头,这个院子的房子都是空荡荡无人居住,他们也要修缮起来。对这一部分农民老说,家,就意味着每年春节回来居住半个月的空房子。只有在一年到头的春节,返乡的大潮才让空无的街道充满了人群——正如另一方的城市,突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在乡村,春节前夕,县城中的各大商场总是人满为患,原本人迹寥寥的摊位上都挤满了购买衣服、年货、吃食的人群。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周围有这么多的人口,哪里都挤不下。

几乎无人留恋乡村生活,这就是现如今农村的现状。变化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在于,这种变化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就好像原本亘古未变的古老生活方式,突然被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给打破了,一下子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流动了起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散了。你只有变化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旦你停下来,你就会被时代抛弃。这种被时代裹挟着身不由己的变化,城市的上班族能感觉到,乡村生活的农民同样深有体会,他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全都是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落差。他们的恐惧更加根深蒂固,因为土地无所依靠,这就意味着夺去了他们手中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有绝处逢生,毅然出走,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才能跟得上这种变化。

可以借用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术语,把这种变化的世界称之为“液态的变化世界”,顾名思义,液态的生活即是流动的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在永不确定的环境中,缺乏稳定性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处处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恐惧,我们害怕措手不及,害怕跟不上潮流,害怕被别人抛在后面,害怕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流动的生活,流动的是无数的恐惧,这是鲍曼对流动的现代性最为精准的体验。流动的生活暗示了一种观念:表层即是意义的全部。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追寻生活之下蕴含了的什么。借用鲍曼的话说: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包括我们追随的时尚与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有梦想也有恐惧,我们有渴望也有厌倦,我们既充满希望,但又坐卧不安。我们赖以谋生以及为之谋划未来的周遭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液态的现代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转瞬即逝,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

变化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我们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不过是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失败了。刚刚拿到欧逸文(Evan Osnos)的《野心时代》,这个书名形容中国这个巨变时代恰如其分:“在中国,一度是集体合唱的国族叙述,正碎裂为十亿个故事——有血有肉、具备个人气质而且孤单奋斗的故事。”这个时代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时代,农妇的女儿可以努力上进,由工厂流水线女工扶摇直上进入董事会,打工仔可以成立上市公司,煤矿工人的儿子可以影响时代的进程。正是这些成功的故事激励着一批批农民的儿子进入城市,他们也有自己的野心,不甘心在乡村默默无为,度过一生。但是伴随着这种野心的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变化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们都变成了自己家乡的异乡人,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借助春节的短暂性触摸维持不变的假象的现代人。城市化进程把进城的打工者同化为城里人的同时,也将乡村同质化自己的影像。在我的家乡,即将进行的几个举措,就是在未来几年,把乡村聚集在一起,统一搬迁进城,然后将剩余的土地大规模承包种植。这种农村强行城镇化的趋势很是明显,我们那个村子的很多土地已经被承包,而且没有人惋惜失去自己的土地。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不积极寻找其他生存方式,迟早会被城镇化模式强行驱逐。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积极求变。如果这种变化是无法阻挡和避免的,为什么我们还要惋惜这种变化呢?

乡愁是一种致命的浪漫,田园牧歌生活的背后是多少的黑暗与辛酸,怀旧多少是知识分子的强颜欢笑,所以我始终对刘亮程和韩少功书写的乡村系列散文充满了怀疑。哈佛的俄裔女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给“怀旧”一词下的定义是“对于某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过的家园的向往”。换句话说,在远方想家并不是怀旧,但是如果你返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却再也找不回到家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怀旧。怀旧是一种丧失和位移,怀旧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冲动,精神的漂移,记忆的沉迷,幻象的觉醒。儿时的一首歌总能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它的动听,只是因为那首歌牵动了儿时的美好记忆。我们所怀想的只是一种记忆的幻象,梦想的家园。返乡的冲动一次次冲击着内心的栅栏,一旦等你按耐不住返乡的冲动,把一种记忆中的梦游拉回清醒的现实,付诸行动的话,失望的情绪会击溃你脆弱精神的防线,你迟早会发现记忆中的家园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换句话说,当那些人哀悼着乡村正在丧失自己传统的时候,别忘了他们是在城市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奋笔疾书。

2013年有一本书是何伟的妻子张彤禾(Leslie T. Chang)写的《打工女孩》,那本书让我觉得反感之处在于,她先承认面对那些打工者时,“她是一个外人”,但她强调说,但“我遇到的每个人也都一样,正是这种共同身份,让我们敞开了心扉,跨越了历史、教育背景,社会阶层的重重鸿沟,建立友情”。这是个一厢情愿的说法,你的社会阶层,教育背景,华裔身份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而且这个鸿沟有时候不是你的观察对象设立的,而是你自己自动设立起来的。事实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我意识到,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之子,与张彤禾的视角并无二致,我们把自己变成了异乡人。我宁愿承认这些打工者大多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没有办法去尽量客观的书写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生活,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在文字的包裹之下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张彤禾通过《打工女孩》所揭露的真实,只不过是被严密修饰的文字,强烈的主观视角,先入为主的结论,猎奇目光过滤后的真实幻觉。

换句话说,早在我们离开了乡村之后,都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异乡人。无论是我们这些靠读书进入城市的人,还是那些很早就进入城市的普通打工者。我们之间面对乡村的经验并无二致,乡村被异化为了他者的目光,回家是自我欺骗的幻觉。我们是城市的边缘人,家乡的异乡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们与那些打工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们会讲述、修订、抒发自己的经验,而他们才是沉默的行动者。他们的行为比我们更重要,因为正是他们携带着关于城市的经验和记忆回到乡村后,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而我们只是吟唱着乡村的挽歌,在城市中继续生活、怀想,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回不去的家乡。

故乡,等我回来 母亲,故乡天空里的那片云 漂泊在外,村口的树就是故乡的旗帜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4

那是1997年的初春。我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念大三,因不堪贫穷所带来的失恋、白眼和冷嘲热讽,刺伤了横刀夺爱的情敌----一个富二代而锒铛入狱。同时,我成绩最差的学生在广州打工三年,利用业余自学并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这两个同班学生的境地令我反思,结果是:我对现行教育的彻底失望。我辞掉教书的公职,又无颜回到下川东面见家乡父老,只好到处流浪:昆明。攀枝花。西昌。成都买了火车票,准备下一站去巴蜀鬼才魏明伦生活多年的盐都----自贡。硬座席上,浑浑噩噩的瞌睡将我错过自贡站台,又带到了宜宾。再次出发的汽笛拉响之前,我的邻座,一个素昧平生的宜宾兄弟,邀请到他宜宾乡下的家中去作客。

最初以为宜宾的美,是它的美食滑过味蕾的刹那。

我跟随这个宜宾兄弟来到了一个长江边上他的村庄。对于陌生口音的到来,他们家在惊讶之余,更是倾情一个上午,摆出满满的一桌热情:

蒜泥花生,它的丰腴身材满含奇味妙香;黄粑裹着绿色的旗袍,温湿绵软娉娉袅袅;黄辣丁,以红海椒伴舞,在翻滚的活水中精灵一样舞蹈。白糕是白的,行得端坐得正;白酒是白的,水一样至清无欲而刚,又烈似火;白肉也是白的,竹筷挥舞之间,夹起来的怎不是大刀阔斧的一片江山!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他们李庄的待客之道:一花二黄三白。

除了这个兄弟家的一席热情收留了我的流浪;还有,能屈能伸的水面,佐以青的青葱,黑褐的芽菜,米黄色花生碎末----那一盘燃面的委婉,更将我流浪的味蕾彻底击中并招安。

然后是,我和这个兄弟一起进宜宾城找活路以糊口,我们学焊工以焊合自己的饭碗,学钳工以修正自己的视觉,做装卸工学会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当然,我们也不忘读书,写诗作文和大碗的喝酒吃肉,不忘大声咒骂钢筋,混凝土和阴雨连绵的天气。假如恰逢阳光明媚,我们就去菜坝飞机场,看飞机场上面放风筝的宜宾妹妹。

渐渐地我发现,宜宾的美,还有它的女子之态。

白花的女子,牡丹一样的玉容,惠心纨质,绚丽娇艳,花开时节举国惊动(宜宾白花镇是赵一曼***的故乡);老城的女子,在雨中温婉谦和,一柄油纸伞撑出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色古香;江北的女子,双颊酡红,似梦非梦,微醺的双目满含五粮的三千年醇香;江南的女子,热烈而优雅,恰似一畦朱红的芍药引领春天的万紫千红;一路向南。唯有三省交界处的边陲小镇的女子,憨态可掬,心灵纯净,一派原生态的山清水秀

从小的母亲就灌输给我:银盆大脸的女子,有福气。黄昏,我常常到岷江边散步。水雾中,一个女子,银盆大脸,若隐若现长裙飘飘。哦,她就是我梦中的新娘了!我每天献上一首为她写成的诗歌,用了99天,在她深情地默许中,我品尝了她的初吻。我又用了999天,献上了999首诗歌之后,在一个夏日里,江边蛐蛐的鸣叫和翠绿的芦苇丛可以作证,她答应了我的求婚。我选了上好的宣纸,用她的羞红绘就了一幅众绿叶捧红一朵桃花的爱情写意。

婚后,我和她游遍江南江北,我蓦然发现,宜宾的美,更是它的山水。

长宁竹海的竹,连同笋子,剑指苍穹,向天空发问;竹叶指向大地,意欲探究世事如此之多的变幻莫测。显而易见,石海的石头是沉默的,却并不代表它从来不曾表达的思想和主张,只是从来就不屑与异物交流。翠屏山是宜宾城的手绢,常常在它微微惊诧的时候,挥出那一绿遮住羞涩。左边是金沙江,经年浑浊,原来是掩护金色的莅临;右边是岷江,因为有上游乐山大佛的讲道而心无杂恋则清眉亮眼。两江汇合,清浊参半,那就是长江的入世了。竹是宜宾的代言,石是宜宾的骨气,而三江汇合的Y,岂不是上天恩赐给宜宾最富于放射和兼容的坐标吗?

其实,宜宾真正意义上的美,最是它的少年之美。

2013年高考。语文开考前20分钟,在城区宜宾一中考点,一名女考生考场内突然昏迷。同考场的一名男生发现后,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的医院跑去

如果因为送同学去医院耽误了今年高考,你会遗憾么?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想了想,认真地说:当时那种急迫的情况下自己还真没想过,先把同学照顾好再说。况且,如果凡事先想到自己,这个社会还会美好吗?!

有人称道:少年,在名为人生的考场,你已经赢了!

他就是黄子恒,19岁,宜宾标准的90后。他的这一举动,让我们温暖,也让我们看到宜宾精神的大爱与责任,更让我们看到宜宾的未来和希望!

前日,出差到北京。飞机从菜坝起飞,我在临窗的位置向下看:静静流淌的岷江,五粮液奋进塔,孜岩,鹫州塔,关斗山,催科山,李庄,南溪这些烂熟于心的地方,在我的自言自语中一个个珍珠一样地滴落,旁边一位外省的普通话问了一句:先生,您是哪儿人?

宜宾!我脱口而出。不经意间,我已把异乡当故乡。

哦,宜宾!他乡?故乡?一丝温凉,一丝忧伤。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5

我又能说什么呢?如杜甫那句“十月轻霜重,飘零何处归”,我在熙熙攘攘中,飘飘荡荡;远方的异乡,在我湿润的眼眶里,若即若离。

飘荡的思绪,无奈的失落,总会在驻足回忆的时刻吞噬心灵,让心灵的原野也压抑在无边沉闷中,甚至连一抹嘴角微扬的笑意,都显的那么尴尬、无力。

如果一如从前,风依旧吹起海浪,云依旧卷起呼吸,那么我,一定还静静地躺在甲板上,听着水波,愉快地敲击船舱;看着缆绳,神秘地向下延伸,在心灵的太古般沉静中,无忧着。那种桐油与木材的香气,和着有点咸味的海风,漫漫氤氲着,那片不远处蔚蓝色的梦里漂浮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不时响起机器的低吼。那里面一定还深藏着我的眷恋吧。愿它,锁着我最初的记忆,不曾走远。

对,过去的我,喜欢躺在自家的渔船上,望着远方。尽头大海与天空交接跃动,不时开过一艘艘满载的渔船,轰鸣的马达掩盖不住爽朗的笑声。海浪时而在风雨中咆哮,时而在阳光下归于宁静。我所见到的单纯的只剩下:阳光,海浪,船只。而我多是在阳光的温暖中慵懒的忘掉一切。但命运,似乎注定了我与这片风景无缘,就像三毛选择流浪,像郑愁予达达的马蹄选择美丽的错误。我,还是离开了那片异乡,成了过客。

现在的我,是在故乡的。四岁,刚刚能记起事,却不得不离开故乡,在那片异乡生活十余年,如今又生活在这没有童年记忆的故乡,带着一丝陌生,甚至是唐突。若即若离中回忆,我知道我早已在那片异乡,种下了浓浓乡愁。

可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又有什么资格谈及别合分离,思异乡而情浓呢?“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但这种真真切切的情感,像天边的流云,看时远远不及,却又无时无刻不撩拨着你心中最柔弱的那根弦。初别那片土地时,正是深秋,一个人在肃杀又瑟瑟的浓秋里,体会着古人言说的离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秋思却早已落入我心扉,牵绊着、撕扯着无根的心。

“离恨恰如青草,更近更远还生”李煜的词,勾起了我的怀想,梦里无数次与那片土地重逢,醒后的失落,无法言说。可在这里,本该感到重回诞生之地的温暖,但我真的对此地没有记忆。我竟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当别人回忆故乡,言说寻根的种种,总充满饱含童稚的儿时乐事,而我那些珍贵而又美好的回忆,竟全活在异乡。我有时特别希望将心中的思念一股儿脑的倾泻,但往往,换来的,是不耐烦甚至抓狂。不爱故乡,反而眷念着异乡,这样的人,似让人不齿。每每谈及,我就感觉自己俨然成了异数,终以一种尴尬的姿态,行走在人潮中。

纠结着,困顿着,矛盾着,终于我缄口不言,没有了归属感的我像浮萍般,身在故乡的土地上游荡,心在异乡的海岸边徘徊。在这般情绪的笼罩下,不知所措。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6

思绪在飘扬,找可以让它安沉落下的地方。平时总是忙碌奔波,一旦闲下就觉精神格外跳跃,跳的心神不宁。我想,这是无所适从的体现,也更明确了自己人生路上何去何从、追求些什么、何些为贱贵何些为美丑,逐渐通过遇见的人和物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意识,而你愈遇见的事物愈多,心智越往高处走,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受日风蚀,我们越来越见证人的本质和对待这些本质如何作出方方面面的应对和心理思考。

尘封已久,说明历史悠久,灰尘代表时日渐去。在孩童时抑或早已少谙人情,但由于缺乏鼓励,缺乏他人认同,迟迟不肯面对那份独特。

小学时,我在广东江门某个县某个乡镇的院校学习,那时大概1999年,当时各个地方充满着地方歧视,就如不是当地人,你是外省来的,就会备受关注和奚嘲。特别是遥远的村庄,来到当时人人追往的广东,那里当然就有资格作出高姿态。

我是广西的,仍记得第一次去那里,那里同岁的孩童特别喜爱来挑逗我,这当然不是“喜爱”,他们只不过对新来物种感到特别新奇,是用他们那里盛行的欢迎方式来待见我罢了,况且在那时,我活泼的模样胖乎胖乎的,似乎更增加了他们的兴趣。

有一次,我和他们闹得猖獗,他们在骂我父亲母亲的不是,我气的当时立马就双手捡起地上的砖头,作出即将砸去的模样,他们开心地像树上的猴子,跃跃就跑了,我的砖头没有砸中那些可恶的人,只是砸在了他们脚下,把他们吓唬吓唬罢了。我并不想惹事,尤其身在异乡,我的父母一直教导说不能在外惹事。从那之后,那些孩童又更激发了他们爱玩的天性,每日有事没事都一群经过我家,见我出去就百般刁难,那些比我大五六岁的有好几个,他们都是当地的,我个子胖,论体重的话我当然得胜。他们不停骚扰,不停叫骂,行为举止恶劣,我被欺负的忍不住,就直接拿起地上的砖头直接砸,险些把他们其中一个砸伤,经过的当地大人见了,他们也是认识我的父母的,连连匆促来我家,说“你的孩子在街上拿砖头砸人,你们当父母的怎么教的,还不出来看看……”,他们出来找到我,就把我撵回家了,回到家说“你和他们闹什么,不用功学习,整日去做这些让我们烦心的事儿”,我说“他们欺负我,还骂你们,是他们先动的手,哼”,我的父亲见我还犟,当即火冒三丈,拎住我的耳机用力往外拉,我一边痛哭一边跟着他的方向走,到了门口就把我丢在地上,凶狠地说“跪下,朝着家门方向”……我当然无力反抗,只能委屈地吞下自己的苦闷,那些经过的孩童见我被罚的样子,仍旧像树上的猴子,开心的像吃了天上的仙桃,而这些,在多年以后的许多次时常想起,在那个场景,那片土地,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我能做的又有什么呢?

时常说岁月长河,在长河里点滴忘怀不了,更不会因为时间长而淡忘,只因它们在你生命中留下了足够大足够清晰的痕迹,这些痕迹将影响你的前程乃至你的一生。

经历很多,留下的记忆亦很多,当你一刻不停地往上走,年龄越大,时间越久长,埋在你心里的许多往事就如播种的种子一样,在特定的季节里生根发芽,而你能做的,唯有细细想起,不急不躁地把它们放在内心,或者用生命的文字再次赋予它们生命,让他们重见阳光。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7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面对现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拼命工作。那么,不妨为生活按一下“暂停键”,放慢步伐,把自己抛掷在时间和空间的荒原,慢下来,做想做的,哪怕只是暂时的休止,季节性的逃逸。为心灵放个假,认真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哪怕是陀螺,也要做只清醒旋转着的陀螺。

没有背包旅行过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旅行的全部快乐和真正意义。你有过哪怕一次短暂的背包之旅,就会明白背包族不光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生命是昂贵的,昂贵的生命不能仅仅局限于互窥互视、互猜互损,而应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远方之外还有远方,我喜爱这样的旅行,喜欢那种经历艰难享受美景的感觉,喜欢在异域他乡体会心灵相通的感觉。路途上的风景之美,痛苦并快乐着是这一生最珍贵的回忆……因为,路途中的人,在走出家门后,对不同于自己的习俗感兴趣,不断寻找那些属于自己文化的东西,总难免以自己的文化为尺度,去衡量所遭遇到的文化间距,这简简单单地一找、一对照,其实就是一种不自觉的文化比较了。

充满甜蜜诱惑的大都市,如万花筒越转越快。外面的人如飞蛾扑火般急速投射进来,旋转着,无法停止,而有那么几个“意外”,把自己抛掷在时空的荒原,慢下来,做想做的,哪怕只是暂时的休止,季节性的逃逸。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考虑,究竟应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和态度来生活。我很赞同的一种态度是,应该简单,但是能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这样的生活是一定需要爱的。有时我们会梦想一个地方,它远在天边,近在心里,不知在何处,却已神游无数次。

踩下油门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将开始一段旅途,忘记城市的喧嚣,放下凌乱的思绪。走向远方之前的我,没有交流,没有对话,没有氛围,有的只是常年不辍的阅读和日记,一天天,一页页积累着……读古人笔下的案头山水,然后翱翔,然后排荡。

我在路上,我在异乡,我在我一个人既定的旅程上,像一个从塑料浇铸的城堡里走出的人,看到了满坡的真花真艳真香,真切地怒放在原野。甩开头发、背上行囊,继续上路。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8

八月,在异乡。

早已习惯了。习惯了这种寂寞的姿势。习惯了在忧伤的旋律中跌落。习惯了轻轻地叹息。习惯了嘴角挂微笑,心里却流泪。

八月,在异乡。

阳光吸尽了地面的潮润,却吸不干我内心的潮湿。阵阵花香袅袅升起,袭向我的鼻翼。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直到花香染红了肺叶。我的心却在抵抗着这种繁华的孤寂。

八月,在异乡。

我冷眼看热闹,冷眼看幢幢奋张的楼宇,冷眼看热得可以蒸云煮雾的艳阳,冷眼看世间的尔虞我诈,冷眼看对对情侣们十指交缠的痴恋,冷眼看同样冷的屏幕。

八月,在异乡。

我警惕着光阴的蹉跎、世界的喧嚣,却警惕不了我的心痛。我用文字游离于俗务之外,却游离不了爱给我的冷漠。

八月,在异乡。

我凄楚地,凄楚地想。想那些散落的记忆,想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感觉;想挽留最美的日子,想拉住岁月的脚步。

八月,在异乡。

我独咽着一千公里距离的凄凉。心生翅,飞过千山,越过万水,穿过无数隧道,越过三省界,抵达梦的另一头。

八月,在异乡。

得到了异乡的似锦繁花,却错过了故乡的花季;步履在不停歇中变得坚强,心灵却象琉璃一样易碎。

八月,在异乡。

在漫长的人生际线上,我高傲地奔驰着。超越了雍容的凯迪拉克,超越了阔绰的帕萨特,超越了华丽的雅阁,却永远无法超越我自己。

八月,在异乡。

我细数着你给我的爱。我祈求着我们长久的幸福。我坚守着唯真与唯美。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9

这是一片恢弘壮阔的美景,当它呈现在你眼前时,它会带给你一种神秘的召唤。那种景象,你从来也没见过,也从未在梦中想象过。

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外面,广阔的天,平旷的地,白云那么低,那么松软,高低错落,随意地浮在湛蓝的天空,笼罩着公路。四周弥漫着一些土黄的空气,但顺着炽热的太阳照射的方向看,又是明亮晴朗,照得闪耀发光。更奇特的景观是周边伫立着的.连绵不绝的山丘,山并不高大,裸露着岩石黄土,一直随着公路无限延长。沿着公路两侧,有许多宽敞的小平房,点缀着繁多的绿树,充满了生活气息。不过这与喧闹的城市相比,太过寂寥,所以许多人都不会欣赏它并不秀丽的宁静之美。

这就是美国西部的沙漠州——犹他州。

在这片神秘的沙漠上,我体会到了心里所向往的,体会到了我生命中所缺失的东西,体会到了另外一种生活。

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天幕被染上了阴暗而深不见底的蓝色,天上的星星一颗颗闪耀着银色的光。那种梦幻的感觉,就像被带到了梵高的星空下,内心充满渴望,也流露着憧憬与忧郁。我渐渐沉溺在这凄美中,让我的灵魂挣脱束缚,在更高的天空中飞翔。逃离这一切,逃离世间繁华喧嚣,逃离世间纷扰争夺,逃离我的生活,飞向完美的梦。也许只需一点小小的改变,小小的内心的感化,我就能到达那个地方。

现在的生活,虽然物质越来越丰裕,但我仍不满足。庸庸碌碌日复一日,不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

回想这半个多月在犹他州的停留,发现主人一家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迥然不同。没有那份急躁,没有岁月铸就的满脸悲怆,没有麻木自卑,没有高傲自大。他们有的,是和善,是对家人的关爱,是对生活的享受,是对信仰的虔诚,是深沉而不经意的智慧。

史密斯一家是和谐而美好的一家人,和他们相处,十分愉悦。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和家人一起时而分享一天的趣事,时而随着流淌的古典旋律读书或浏览网页,时而一家人一起玩桌游,总是那么宁静而快乐。他们在餐前与睡觉前虔诚地祈祷,自己种些水果蔬菜,在家自制果酱,自己做饰品,在家开派对,一切都充满了新意。他们去野营、爬山,夜间仰望神秘莫测的星空,总有你意想不到的趣事。

这也许是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享受着沙漠的广袤景观和特有的宁静,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随着音乐的流淌渐渐进入梦乡。窗外有迷人的星空,有幽静的蛙鸣蝉声。我向往它,真心地,却并不满足于此。年少轻狂时不能满足于享受与宁静,但不能忘记要保持一颗如夏花绚烂、如秋水静美的激情而清净的内心世界。

那片星空,依旧美得夺目,依旧让人心驰神往。突然我有种亦真亦幻的不真实感。隐约中,脑海中浮现出那片天地,跟我的梦想如此吻合:

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一座城堡似的华丽建筑威严耸立,围绕它的,是一片片的花海、一片片的森林、一片片的湖泊,附近村落的小孩在这里嬉戏,帮着修剪花草,并带走他们所喜爱的花枝。建筑里的装饰华丽而精致。休憩于此的人,都有着独特的心境,成全着自己,追寻着完美与永恒。生活真实而注重内心的充实,不挥霍浪费,不只知享乐,而是迸发着激情与灵感,将创作与生活交融,坚守着能充实内心的永恒价值……

会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会一直寻找……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0

这里也有高楼

窗外也有美丽的天空、明亮的阳光和舒畅的呼吸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父亲搭盖的泥土房、煤油灯和暖乎乎的火炕

/

这里也有红男绿女

也有可爱的微笑、幸福的脸蛋和亲切的耳语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母亲反复的叮咛和甜蜜的亲吻

/

这里也有米线麻辣烫

也有米饭、烧饼和羊肉汤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母亲亲手包的酸菜饺子和打饭包

/

这里也有进口水果

柜台上也摆满了香蕉、葡萄和火龙果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父亲亲手种的小菇娘和大樱桃

/

这里也有服装城

里面也有各种品牌体恤衫、运动鞋和羽绒服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母亲亲手缝制的粗布鞋和小棉袄

/

这里也有繁华的菜市场

里面也有蕃茄、青椒、甘蓝和大白菜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外公外婆种的红土豆和油豆角

/

这里也有宽阔的马路

路上也有地铁、汽车和公交车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父亲亲手做的滑雪板和轱辘车

/

这里也有繁华的闹市

也有高耸的*书大厦、热闹的公园和文化广场

但这不是故乡

这里没有绵延的群山、清甜的井水和低矮的学堂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1

“啊!谜一样的人,你始终让喋喋不休的乐曲冲击你交织着脆弱的神经,能否告诉我,你爱上的哪一曲,让你如此着迷?”

“下一曲。”

“哦!这真是一个可人的回答!让我用尽心思地去猜想,那会是一段多么悠扬的!”

“……”

“啊!那一定是吧!你忧郁的深邃告诉我:那座葬着她心灵与容颜,被烈夏悲秋霜冬侵蚀的春泥下的隐约的坟包,每当你悄悄然接近它,献上那株如誓言般永不凋残的鲜花,你又在幻想—若能如清风般潇洒自在,你要轻轻地来—抚平她缥缈的尸衣;却又轻轻地去—担忧惊扰睡得正熟的她的梦魇…”

“不…我倒是真心地爱过她,可如蝶鱼,尚且只有短暂的记忆。”

“咦!那会是吧?你不羁的脉搏告诉我:那些搭靠在你灵魂与肉体,被匕首毒药火焰沾染的青春里的抚慰的双手—在同追逐的理想里奋发,一起向展翅的青鸟虔诚祷告:期望着来日的辉煌;在共创伤的风雨里漂泊,一起对明媚的艳天失声咆哮:咒骂着世间的真假;青葱岁月里携手劈斩过的荆棘,同赴过的河堤,那些裤管不轻意间抖下的泥泞—微风拂过,残留了一步,一步的放荡不羁…”

“嗯~~~我依旧怀念着他们,可如痕疤,尚且触目却已不惊心。”

“唉!谜一样的人,我可以肯定啦!那会是…”

“我爱云......那边…那边,停留不前,不曾变化的云…”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2

跟着太阳与月亮,一路走啊,走啊。

迈过无数条小溪,穿过山崖与密林,任由两条腿支引着,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了林地尽头。

一股清甜的麦香从北方飘来,驱散疲惫。向北望,幽暗闭合的森林被一条金色细线分开,清淡却明亮,流入视野,洗去森林投在眼底里的阴影。

于是继续向前。拨开灌木,瞬间,森林消失了,眼前是一片无尽麦田,麦穗齐身,风行过,掀起一阵浪。

仰起头,阳光刺痛了双眼,向后倒去——跌进麦浪,柔软的土地轻轻托起身躯,鼻孔间溢满香气。阳光暖融融,慷慨地倾泻光芒,温暖每一寸土,驱散从森林里带出来的湿寒气。

就这样一动不动躺着,听春夏秋从身旁路过。

天空清澈柔滑,白云慵懒地舒展开,纵情追风,千变万化。

宛如在梦境里,听见一串银铃般悦耳的笑声随风飘来,在田野间回荡,打着轻快的旋,飘然落下。

缓缓闭上眼睛,白昼消失,坠入了夜。

笑声飞远了,最后一丝尾翼终于消失在尽头,消失在了那不曾见过的麦田之外。

一瞬间,只剩麦穗舞动,世界干干净净,再没有什么声音。

多么清甜的麦香啊。嘴边不由挂上了一抹浅笑,越来,越深。

终于起身,风吹开额前长发,脚步踏过松软的土,没有留下脚印。

不过,麦穗记得,蓝天记得,白云也记得。阳光与风一道,送了很久,直到城市那灰色的剪影出现在地平线上,才转身离去。

太干净的天空,也太寂寞......

走过了麦田,便忘记了金灿灿的麦穗,肥沃的黑土。只剩下飘荡在血里的风、融化于骨中的麦香、印在心间的阳光和留在眼底的一片云。

要去哪里?去了哪里?最终在哪里?

答案或已印在身后,或还藏在前方。

走吧,走吧,城市的歌声已近了,而那扑朔迷离的虹灯,也已在眼睛里闪烁......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3

要说年近半百了,在世间多少也还见了点风风雨雨,对世事的认识也还在不断地被更新着、丰富着。可对于中秋节,我至今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嬉皮儿时的水平。那便是:中秋是一杯陈年老酒。中秋就是满月之下“摸秋”,即在月光下公然“摸”花生、红苕、柚子等;中秋就是全家团聚欣欣然以月饼下酒;中秋就是别离的情人、亲人、友人千里共婵娟,遥寄一腔若陈年老酒样的深情。

回想起来,过了几十个中秋,惟那年的中秋过得有点特别——独在异乡云南为异客。

那年中秋时值9月11日,是个丽日晴天,我们的“9.11”与美国的“9.11”有着天壤之别呐。此前我已在这彩云之南徜徉了昆明、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还有缅甸的勐拉。转了一圈又至昆明等火车,尚有一天的余暇,这天正好是中秋节。旅行社偏偏为我们定的农历八月十六早晨的火车票,叫我们干着急,真缺人情味。没办法,只得随遇而安。我欲借此机会去看看滇池,可问了几位昆明人,都说“没看头,已被污染得一塌糊涂,淤得只剩了一个小半头。”我不想留遗憾,来到昆明不到滇池,那这昆明之行不得大打折扣啊。

结果还差强人意。在大观河与滇池相接的一带,湖水基本上还是水,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像油”,可以说与我们的东湖水不分伯仲。生命值此物欲时代,我把工业污染见得多了,对自然湖水的期望也不是特高了,指望湖水还如农耕时代那么纯净清澈是绝对不可能的,何不退而求其次,马虎相就成呢。

最最可慰的,是在彩云之下丽日辉里与驰名中外的大观楼“亲密接触”了个把小时。大观楼位于滇池之北,为三重檐四攒尖顶,琉璃黄瓦。内有木梯旋至三楼。立于三楼凭栏远眺,滇池碧蓝,沉静浩淼(因为原先的“大滇池”我未见过),涵蕴深深;远处西山默矗,与湖相依,情意切切;近处亭园垂柳,菊桂飘香,风筝弋弋。下得楼来,退至楼前湖边,依于石栏之上,打量大观楼,觉其古朴庄重,典雅大气。坐拥五百里“高原明珠”滇池,怀抱“楼头一百八十字”“天下第一长联”,它竟不事张扬,静若处子,大智若愚,甘居边陲。谦谦君子,我好崇拜。

依我的心愿呢,就在楼前楼后湖畔柳下盘桓至夜,再上楼观赏中秋月。可夜里无车返城,况明日要乘火车返程,于是逗留到下午4点左右,方一步三回头地与大观楼和滇池告别。想我此生恐难再至,心中不免唏嘘。

回希桥大酒店,收拾行李、包裹、纪念品,后稍休憩。同行者叫,下楼进晚餐。

在我的提议下,我们没坐电梯,为的是透过楼道玻璃墙,看看那轮明月——今夜之主题。

非常遗憾,因为方位不对路,我没能见着每年中秋夜在家乡望着我笑的圆月。不过,皎皎月华如水,整个宾馆都舒适地沐浴在她的银辉之下,我惬意地感觉到了。其实月华还要胜过水,因为她“穿”过玻璃,像冲凉的温水均匀柔和地“泼”满我全身,又像美少女的芊芊玉手,抚慰撩拨得我魂不守舍。

酒店一楼餐厅人潮涌动,灯红酒绿。我们找空位坐下。厅中间,可能是哪个旅行社正在主办中秋晚会,主持人为一中年妇女,白西服把周身勾勒得凸凹有致。男女老少纷纷登台献歌,老歌旧调,高声大嗓,你方唱罢我登场。莺歌燕昵,鸡鸣猪叫,一律满获掌声,还有鲜花捧上前。唱者笑,听者呼,骨子里的快乐倾泄而出,顺便输送了一些节日气氛给孤坐一隅的我们仨。

说来也算走运,云南之行只身飞昆明,到得驻地才知,我们这个团队仅三人。另两位是南京的女子!今度中秋,一对***伴左右,举起酒杯遥敬明月,多少滋味涌上心头。三人过节,说笑间已饮啤酒2瓶,没想到她俩也能喝。再叫上一瓶,三分天下,六目流盼,煞是伤感。厅中吵闹嘻笑声灌进来,听别人,想自身,不觉思念起家人。“小妹”最先忍不住,借口说上洗手间,躲在厅角去给小老公打长途电话。“大妹”坚强些,端起酒杯与我碰了一下,“咕嘟嘟”吞下,向我提议:“发个短信?”正中下怀。遂弹开手机屏幕,指落键响,指起字出,ok,发送成功。明月今夜有,把酒念亲人,清辉伴电波,千里渡飞心。

“小妹”转回来,我俩发现她眼睛是红的。她极不好意思地朝我们笑了笑,埋下头去端酒杯。我又叫来一瓶啤酒,给“小妹”满上,也给“大妹”斟满。

“砰!砰!砰!”

“中秋快乐!”

“快乐中秋!”

“祝大哥全家幸福、身体健康!”

“祝两妹青春永驻、幸福吉祥!”

“砰!砰!砰!”玻璃杯的吻鸣之韵赛过歌声。

人呵,一般地在节日里是最为快乐的,尤其我们华夏子孙,在中秋节里应是最快乐的。有了今宵,我才发现:因了别离,此时此境,我们又是最脆弱的,最伤感的!

也许,在节日里尤其在中秋节里,别离着的亲人、情人、友人间最容易生出脆弱与伤感,就像雨天后,在松林里最容易生出美味的菌子?

也许,有脆弱才有真正的幸福,有伤感才有彻底的快乐?

正因为有脆弱,才需互相记挂、想念,才有相互抚慰、关爱;被记挂着、被想念着是幸福的,被抚慰着、被关爱着就快乐呀。

而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大多不脆弱不伤感,就像晴天的松林无论如何是生不出菌子的;即便有点脆弱有点伤感也硬撑着,或者因忙碌和麻木而不自知,所以也就未得到牵肠挂肚的挂念和抚慰,随之也就得不到刻骨铭心的幸福与淋漓尽致的快乐。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4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落了一天还没停歇的意思!沉闷的气息渴望原野那带着花草的清新空气!只是被雨阻挡了出行的脚步!

百无聊赖的拿起读过数遍的那本小说,想在小说里安静下来。烦躁的思绪总是不能入心的阅读,竟有点迷离的倦意,干脆放下书,放一曲云水禅心的音乐,再冲一杯浓浓的咖啡,斜躺在藤椅上看雨敲在窗前又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小小的涟漪拨动着心弦,微微的颤栗!

思绪被拉回到记忆中的幼年时光!那时候贫瘠的农村,房屋都是由自家打的土墙和茅草砌就的,每到下雨,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土炕上,地上到处放着盆盆罐罐,大人们披着塑料忙着往院外端接满的雨水,我们则是绕着盆罐玩着自己的游戏,经常有人不小心踩翻了盆,打落了罐而开心的疯笑着,被大人们发现后便追着我们气的大骂,而我们炕上地下乱串的像泥鳅般机灵!到了晚上湿了的被褥才让我们感到无处安放的担心和忧虑!时常为争夺块干燥的角落而大打出手!现在想想,那时的担忧是多余的,父母亲早为我们准备了另搭了足以让我们蜷缩身体安睡的简易木板床!玩累的我们挤在一起早早的入了梦乡!只到第二天醒来看到父母亲还在出出进进的忙碌着!现在想来,那晚父母为了我们能安睡,竟一夜未合眼了!

想到父母,心底便多了牵念,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没去看过在另一个城市的他们了!心里的愧疚像窗外的雨敲打心头!年迈的父母为了我们几个儿女,操劳了一辈子,任劳任怨的从不在电话里跟我们说自己身体不好或者想我们回去看看的话!总是重复的叮嘱着,我们都好,不要牵挂我们,好好过你们的日子等等!而我们也总是习惯性的说着照顾好自己,有时间我们就回去看你们这样的敷衍话语!而搁下电话便不去在意自己的敷衍让电话那头的父母煎熬地数着一个又一个白天黑夜!

尽管现在父母亲早已不住在土块砌就的房子里,下雨天不用找寻盆盆罐罐去接屋顶漏下的雨!更不用为我们踩翻盆罐而生气了!可却已是步履蹒跚,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了!而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去陪伴他们呢?

想到这,早已是泪落如雨!时间,现在不正是闲的时间么!

背起简单的行囊,一柄伞,匆忙的向车站奔去!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5

二人聊得正熟,空寂跑将过来,虚云招呼道:“师叔,天色已晚,你作甚去?”空寂看也不看,说:“买白术。”“停下吧大和尚!”小雨喊着,见空寂一脸迷惑又补充道:“药店早打烊了,想买药明儿请早。”“女娃娃你怎的知道?”空寂一身汗臭,逼近虚云三步时就被摆手拒绝了。“正巧,本县城只有一家药店,前几日我才去买了点耗子药。”“唉,我佛慈悲,弟子劳累两天也没喝到夏氏的酒。虚云你随我回庙里罢。”虚云看着小雨,转身对空寂说道:“师叔,我还得帮她看井……”“得得得,你小子八成是被这女娃娃迷住了。贫僧就先行一步,至于你嘛,别失身就行。阿弥陀佛……”说完就蔫头蔫脑地回去了。

眼看师叔真的留下自己,虚云不知是窃喜还是悲哀。“呐~别说本姑娘不近人情,这是一百文钱,你去给客栈老板说声,今晚就住在我对过的房间。”时小雨看出虚云在担心住宿,便先开口解决了。一炷香后,两人打点好就各自歇息了。

是夜,月色上涌,秋意渐浓。虚云一时担心着破庙里的空寂,一时又欢喜和小雨独处的时间,不多时就入梦了。忽然,街上传来喊叫,虚云睡眼惺忪,只听得有人唱着小曲儿:

千金好酒不易求,糟糠怎解我心忧?那年春桃红柳绿人尽识,追风逐马登高楼;那年春玉带晔然裹金身,佩刀容臭缀白裘。嘚儿呀!恍恍惚惚失亲朋,怨我无情去挚友,谁曾想寒风腊月送新衣,落魄时节赠金酬,留得我孤寡余生无人问,终日寻思潜行久。嘚儿呀!奉劝世人多心眼,春风得意忘前轴。莫失马蹄为知己,高山流水曲成秋。嘚儿呀!噫儿呀!过尽千帆方醒悟,寻常百姓亦自由。公文毋扰存闲情,细看阶下草木柔,现如今无事题字换几钱,雅致寄予春夏秋;现如今薄衣瘦靴走天下,再难使我生离愁。嘚儿呀!噫儿呀!嘚儿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虚云被此番话惊了一时,回过神来看着街上破衣褴褛的醉汉,心想:这位施主莫不是说的他自己罢!遂赶忙请他上楼,谈话间,虚云了解到此人名为胡汉三,山阳人士,因饥荒逃难至此,说起来,他曾是山阳出身的探花,如今落魄的原因方才在小曲儿中已提及,不再赘述。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6

生态滨州,青山绿水,路旁甚至有假山,一泄清泉自顶而下,散发着宁静的美。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唤起我想家的心绪。唯有那树,那秋季里依旧长得茂盛的树,唤起了我对故乡点点滴滴的思念之心。

路旁有树,那是栽树最为合适的场所,路旁栽树,荫蔽行路的人,让他们在炎炎夏季里,收获一份清凉,在甜蜜春季里,感到生的希望。如今已是初冬了,路旁的树,渐渐披上了华美的外衣,那外衣是金色的,如同这丰收的秋季。

路旁的树,唤起我对家乡的思念。每当走在街上,经过这一棵棵少说也有几十年树龄的异乡的树时,便勾起了我对家乡浓浓的思念。远方的爸爸妈妈啊,孩儿想念你,看到路旁的树渐渐地又飘落了一地黄叶,那是一种怎样忧伤的美丽啊!您们小心地呵护着我,直至我长大,翅膀硬了才放我出到蓝天白云里飞翔。欢乐地飞翔是一生的乐章。然而看到异乡的树,我却再次想到了您。天凉了,父亲母亲,加一件厚实的衣裳,您感觉不到寒冷,然而我的心却是冷的,一如异乡的树。

异乡的树,有苍老的皮,千沟万壑,这恰似了人的****,即便在本该休息的季节,也奋力地吸取着养料,来养活那一树不老的枯叶。

又一阵风来,又一阵雨至,树叶终于要落光了。

异乡的树,记载了我对家乡浓浓的思念。家乡的树,叶子也该黄了吧?爸爸妈妈,孩儿不肖,不能在寒冷的季节里温暖你那颗冰凉的心。然而在远方,我却默默的祝福你,祝你身体安康。

每个明月悬天的夜,我都会痴痴地望着月亮。我对眼里会出现这么一副*画,一个瘦瘦的小孩子,或许头上戴着暖和的小帽子,手里拿着一串冰糖葫芦,那感觉就像深冬。他孤独地站到那棵树下。或许毕竟是深冬吧,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随风摇曳。一轮圆月悬在树梢,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小男孩就站在树下,孤独地望着这棵树光秃秃的枝干,眼睛在熠熠闪光。就是这幅*画,在我心里搁置多年,有一日我将它画了出来:一棵树,一个小孩,一串冰糖葫芦,一轮明月,然而它却未感动任何人。但是它为什么多年来一直给我以感动呢?我却有些不懂了。

事隔多年,每当回忆起当时那副未感动任何人的画,便哑然失笑,笑自己多么幼稚。有些事只能放在心里,一旦说出,或者以其它形式表达出来,便构成了一个错误——无论这个错误有多么美丽,它毕竟是错的。

那棵树,便是家乡的树,与异乡的树不同,又瘦又小。然而,正像画中的小男孩一样,我也深深地爱着它,一如爱家乡的一切,

它毕竟是一个错误。

而我,便是那个小男孩。

晨风吹起来,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原来,我又梦见了那棵故乡的树,那月夜下的人——那个小男孩,他正蹒跚地向我走来,唯唯诺诺。

有人告诉我,这是一副应该取名为“孤独”的画,这幅画今后也将长久地感动着我,因为我太孤单,一如那天上的圆月,尽管有人相伴,也还是觉得孤单。这像极了异乡的,和故乡的树,它们是一样长久地感动着我,不管是古是今,它们都长久地感动着我。

异乡亦是故乡散文 篇17

天空生于三十年代,随后跟着爱爱定居温馨的二人世界里,过着甜蜜的二人生活。由于家里宽裕,不久,天空搬迁到网恋的别墅里,一住就是一年。

懒性成瘾的天空住进别墅后,生活腐化,不务正业,天天上网,很快把所有积蓄的零用钱花光,伸手要饭,没有人家脸皮厚,靠朋友过日子,未必能够照顾一世。故此天空流落街头,飘落异地。

天空怀着十分好的心情,信心十足地跟十七位朋友到异乡生活。在哪里也认识了一位小男人,他体重有点轻,走起路来快如疾风,他很怕事,但也风度翩翩,有男人味。所以天空很喜欢他,大家对他的称谓;如风。

如风到异地生活后,刻苦耐劳,加班加点,很快闯出点小名气,但他不忘兄弟姐妹,时常问寒问暖,体帖关心,受到大家的爱戴。

阳春三月,虽然风景美丽,但是天气变化无常,时寒时暖,感冒容易流行,体弱的如风昨天就卧床不起,全身感到无力,喉痛流涕。所以今天请假,在家里休息。

今天早上微微风空气清鲜,不觉中午吹来了一股冷空气,风力有点大能把地上的尘埃卷起,一阵一阵地让人睁不开眼睛,随后下起蒙蒙细雨。三月天,讨厌不讨厌?

出门在外工作不如在家乡安好,不但会失去家人的安慰而且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的事情,需要自己解决处理,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兄弟姐妹十七人,就应该团结起来一条心,共同克服、解决、处理好遇到的一切问题,让我们能够在异乡生活得更好,更有情趣,一起奋斗吧!

如风这次的感冒相信过几天会好起来的,只要我们十七人能相扶轮流照顾,不让如风重感冒也相信不用住院了,小云儿去扬州探望病友,明天回来照顾如风,如风幸福吗?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0:4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8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异乡   亦会   故乡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