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古诗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原文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赏析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
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8: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7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