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秀有关的成语故事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4年―公元19年),刘秀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下面是整理的与刘秀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敝帚千金(敝帚自珍)
1、出处《东观汉记·世祖光武皇帝》。
2、原文:(吴汉)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尚曰:“城降,婴儿***,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尚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望天,俯视地,观于放麂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吊民之义。”
3、译文:(吴汉)放纵士兵抢劫,放火烧毁宫殿民房。光武帝听说后,下诏怒斥吴汉及副将刘尚:“全城已经投降,老人孩子,数以万计,一旦纵兵烧杀百姓,听了就让人心酸流泪。家里有把破扫帚,也是千金难买。刘尚你是刘氏宗室的子孙,更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难道也忍心这样干吗?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扪心自问,捉住小鹿放归山林与喝用自己儿子的肉熬的羹汤,两者中哪个更仁慈呢?你们实在不理解斩杀将军而怜悯百姓的真正含义呀。”
4、释义:敝帚:破扫帚。谓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视和爱惜(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吴汉在攻下成都后,“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一把火,烧焦了公孙述的宫殿;一把火,也烧碎了光武帝的心。因为光武帝要实施的是“柔治天下”,光武帝的要求是“天地之性人为贵。”而你吴汉“纵兵大掠”是什么?是暴虐;你吴汉“举火燔烧”是什么?是残忍。可以想见,光武帝斥责吴汉、刘尚的诏书,是含着眼泪写的:“闻之可为酸鼻”,是对臣民损失的顿足捶胸、痛心疾首;是带着深情写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况“婴儿***,口以万数”!
疾风知劲草
1、出处:《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2、原文: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过颍阳,……霸从至洛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3、译文:等到光武帝担任司隶校尉,经过颍阳县时,……王霸跟随他到了洛阳。等光武帝担任大司马,让王霸担任功曹令史,一起到黄河以北地区去(镇慰州县)。当时跟随主霸的宾客有数十人,后来因为处境艰难,都慢慢都离去了。光武帝对王霸说:“颍川跟从我的人都走了,只有你独自留了下来。继续努力吧,大风刮来才知道谁是强劲的草啊。
4、释义:疾风:迅急的风。只有经过大风的吹迫,才看得出坚韧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危难时才显出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河北时期,是光武帝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能考验忠臣良将的时期。当时,光武帝有名无权,兵少将缺,前途不说是绝对无望,起码是比较渺茫。因此,跟随他的人,陆陆续续跑掉了不少。而王霸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光武帝开创东汉帝国的得力干将。这留给后人启示是深刻的;其一,只有经得住血与火的洗礼,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炼,人才能愈加坚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其二,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才能选得到真金,只有经得起艰苦考验的人,才是真人才、真忠臣。
狂奴故态
1、出处:《后汉书·逸民列传》。
2、原文: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兆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三反而后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其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而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3、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兆县人氏。少年时名声响亮,与光武帝同过学。光武帝即位后,他改名变姓,隐匿起来,不见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贤明,下令画出他的相貌四处寻找。……(发现之后)使者三番五次拜请,他才来到皇宫。……司徒侯霸与严光是故交,派人送信给他。(使者让严光回信)严光不回答,而是把信笺纸掷给使者,口授让使者记。他说:“君房(侯霸名字)你现在官作到三公之位,非常好呀。心怀仁义辅佐朝廷,天下人都为你高兴;而阿谀逢迎顺承皇帝旨意,则纲纪就将断绝。”侯霸得到书札,密封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是狂妄的书生的老样子呀!”当天,光武帝就驱车到了严光下榻的宾馆。严光睡在那里不起来,光武帝走进他的卧室,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你就不可以帮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假装睡着了不答应光武帝的问话,过了很长时间才睁开眼仔细看着光武帝说:“……读书人本来就是各有其志,你为何要这样逼迫我呢?”……光武帝非常失望地叹息乘车而去。后来,光武帝又召严光入宫,谈论故人旧事,在一起过了很多天。……因为两个人抵足而眠,严光睡着后把脚伸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奏报说,一颗客星非常严重地进犯皇帝的星座。光武帝大笑说:“没什么,不过是我与故人严子陵共睡一床罢了。”
4、释义:谓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尽管光武帝“思其贤”,但严光依然“隐身不见”、“三反而后至”,其架子可谓大也;尽管光武帝低声下气地求其“相助为理”,仍以“士故有志”为由,坚辞不应,其态度可谓狂也;与帝王同榻而卧,“足加帝腹上”,其作派可谓放肆也。而光武帝居然屈驾“幸其馆”,被严光拒绝后至是“叹息而去”。为什么?因为光武帝要广求贤才为建设国家所用。统一战争结束后,光武帝立即实施了退武进文的重大战略调整,广罗人才,让文官治国。光武帝对严子陵的厚待和容忍,就是对全国人才最有效的吸引。光武帝尚能如此,各级官员就更该如此。于是就有了“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儒林列传》),求贤访才、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摧枯折磨(摧枯拉朽)
1、出处:《后汉书·耿弇列传》。
2、原文: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3、译文:当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在路上一起谋划说:“刘子舆是成帝的儿子,如果舍弃他不归附,到很远的地方又去投靠谁呢?”耿弇用手按住剑柄说:“刘子舆不过是个欺世盗名的作弊之贼,最终必将沦为投降别人的俘虏。我到长安,向更始帝说明渔阳、上谷兵马可用,再说服太原、代郡守将,只需要往来数十天,归来时就可发动精锐的骑兵用车轮辗压这些乌合之众,如同推倒枯树折断腐枝一样。”
4、释义:摧:推倒。枯:枯树。腐:腐烂的树木。比喻毫不费力地摧毁腐朽势力或打垮对方(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耿弇是光武帝的二十八宿将之一,为东汉政权的建立曾立下赫赫战功。但说这话时,更始才建都洛阳,光武帝也刚到河北,还立足未稳,更不知后来的凶吉祸福。耿弇如此说,表达出他对反莽复汉的真心,也流露出他对更始、光武新的汉政权的信心。后来,耿弇在邯郸劝勉光武帝壮大势力,自立门户;再后来,耿弇跟随光武帝屡建功勋,“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后汉书·耿弇列传》)。耿弇之所以能如此,当时的那份真心、信心,就是其思想基础。
鼓旗相当(旗鼓相当)
1、出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2、原文:帝报以手写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3、译文:光武帝亲自回信给隗嚣说:“我仰慕你的品德和道义,很想结交你这个朋友。……现在关东地区的贼寇,经常聚集在一起,而且志向远大。因此,我没有闲暇,顾不上出兵成都,与公孙一决高下。如果公孙述的军队打到汉中和三辅地区,我愿意依靠你隗嚣将军的兵马,与公孙述形成不相上下之势。倘若你肯像我以上说的那样做,承蒙上天的赐福,那就是(打败公孙述而统一天下)仁人志士计算功劳、分封土地的时候到了。”
4、释义:鼓旗:古时候作战以鼓、旗号令进军、退军,后喻作战的军队。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为了贯彻统一中国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对盘踞在蜀地的公孙述和陇地的隗嚣,光武帝采取了暂时“置之度外”的措施。而且具体到公孙述和隗嚣,光武帝又采取不同的办法。公孙述,已自己为帝,对其当然是孤立和内部瓦解的办法;对于隗嚣,因其接受了东汉政府“征西大将军”的封号,光武帝就极力想通过说服的办法,予以笼络。光武帝在给隗嚣的信中,不仅有对他重要性的肯定和归依朝廷的赞扬,而且有对他明白利害关系、支持统一战争的渴望,甚至有“计功割地”的许诺,可谓诚实、诚恳、诚邀。只可惜隗嚣认不清天下形式,盲目跟随公孙述,以区区两郡妄想与大汉王朝“鼓旗相当”,最后只落得人亡城破的下场。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6: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6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