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之五行的排行顺序
导语: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那么五行之间的顺序是如何时排列的呢?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国学常识之五行的排行顺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功用,据说《尚书洪范》是周武王向殷朝货族箕子请教治国大法时箕子的答辞。所谓洪范,即洪范九畴,乃治理天下的一系列重大章法制度。
五行顺序,五行的排列顺序
五行的最早记载是木火土金水,但水是第一位的,这是人类早年对宇宙万物本质的第一次认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说水是第一位,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命题就是水为万物之本源。我们这里,五行一曰水,水也是第一位的。后来在1993年湖北荆门各地挖出了一批竹简,这批竹简里就有一篇题目叫《太乙生水》,水第一位,火第二位,木第三,金第四,土第五。在人体当中体液占了71%,地球上水占了70%。可见水有多么重要,万事万物离开水肯定都不行。但是水是第一,火为什么是第二?木为什么是第三?金为什么是第四?土为什么是第五?这个中间是相生关系还是相克关系?或是其它关系?水跟火是相克,水可以克火,但火跟木就不是相克,木和金也不是,金和土也不是。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养看《洪范篇》中的解释。
《洪范》说,五行第一句就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第二句“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从功能上来说的。我们知道这个功能之后,就清楚前面说的一、二、三、四、五的次序是什么?这个次序真正的道理又是什么?从功能上来看,不是就这个东西而论这个东西。好多人觉得五行木、火、土、金、水好像是五个东西,最早是讲五种基本物质的。我们知道,古印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我们中国人认为是由五个元素构成的。古印度说的是四大皆空,即水、火、土、气,气又可以叫风,宇宙就是由这四个元素构成。我们是从功能上来划分的,所以五行最早说的是五种基本元素,到后来进化为五种基本功能,就是五种相。可以用这个五行来解释一切事物,因为它原来就是讲五种功能的类型。
“水曰润下”,水是润下的功能,是往低处奔流,能够滋润万物,能够助人。
“火曰炎上”,“炎上”往上冒。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炎,一个是上,炎就是火热,上就是向上。“炎上”就是热情、热烈、外向,高昂、喜欢往上走,不喜欢往下行。五行是有方位的,在方位上火是最上面,水是最下面。而在五个方位里,用东、南、西、北来说,上面是南方,下面是北方。如果观相的时候,入境以后如果坐在最高位,喜欢呆在最上面,要是潜意识当中是这样,说明你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性格也是这样,那往上的可能就是火。如果说不愿意往上,就愿意往下,居下、柔弱、滋润万物、与世无争的,那可能就是水。所以功能的划分非常有意思,也特别好。当然《黄帝内经》上说人的脏器有心脏、肾脏,心属火,肾属水,因为心具有炎上的功能,是火热的,它像一根棒一样,可以把血打到全身,有着很强的力量。所以它居最高位,是皇帝、是君主,统领一切,正所谓心主神明。
“木曰曲直”,曲就是垮曲,直就是笔直。这个木的功能既可以弯曲,也可以笔直。准确地说,木的功能是可以把曲的东西变直,比如说,这个人从外形来看是直的、髙的、瘦的,这种人往往就是属木。木有一种生发功能,因为树木生发而正直。木所在的方位居于东方,因为奋天先到东方,畚天到了树木就生发了,所以木是在东边。从时间上看,它又是春天。
“金曰从革”,跟木相对的是金。从这里可以看出,舫面的次序实际上是从功能定位的,上下定位那就是火跟水,左右定位是木跟金。金曰从革,从是随从,革是改革。意思是说,顺应天道进行革新,进行改革。所以金有—个功能就是***、革新。金属的东西是锋利的,坚硬而难以改变,但是它可以让别的东西改变,因为它太锋利了,可以去惩罚别人。所以在方位当中,它是在西边,就是太阳落下的方位。在一年当中它是秋天,秋天树木落叶,表明季节已经更换改变了。也就是说,它是从夏天而来,夏天属阳,春天也属阳,到了秋天、冬天是属阴。所以秋天属金,是一种改革、变革的时期。
这是一左一右,也就是一东一西,其位罝就明确了。最后一个是土,当然在中间。“土爰稼穑”,前面都说“曰”,这里就说“爰”,爰就是曰,是故意用另外一种说法,越故意说就说明这个东西越東要,所以土最为重要,土居中位,调节四行。土的功能是稼穑,稼就是种庄稼,穑就是收庄稼。也就是说土既以种庄稼,乂可以收庄稼。它居于中位,可以润泽叫方,起了一个润滑的作用。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脾就是土,脾土就起了润滑的作用。润就是运动、运输,可以把东西输送给别人,同时又可以回收过来,它有双向作用,一个是送,一个是收。只要是居中,有调控作用的,有双叫性格的,就可能属于土,是中性。土不占四方,但统领四方;土不占四时,但统领四时。所以中央是最重要的。
接若,《尚书洪范》又作了更多的解释,说“润下作咸”是从味道来说的。润下的味道能够变成咸的味道。润下在五行中属水,水为咸。“润下”也就是说,水是咸味的。“炎上作苦”,“炎上”就是火,火是苦味。其实苦的味道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可以去火。比如说这个人上火了,最好吃一点带苦的东西。食物里面吃苦瓜,去火非常好,功能非常强。火跟苦是相对应的。“曲直作酸”,“曲直”是木,木曰曲直,所以木属酸,酸的东西也属木。“从革作辛”,“从革”就是金,金的东西其中有一种味道叫做辛味,辛就是辣,辛辣。所以“辣”字就是辛字旁,辣的东西是属金的。“稼穑作甘”,“稼穑”就是土,甘就是甜,甜味是属土。
这个解释是对五行的一种推延、一种运用,是运用在味道上。先秦诸子百家里面,《孙子兵法》也讲五行,《孙子兵法》有一句名言叫“味不过五”,味道不过这五种,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这五种味道调和以后,是怎么尝都尝不尽的,谁能把天下的味道都尝尽?那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么简单,就五种,但是一调和起来就无穷无尽。《孙子兵法》说,“声不过五种”,哆、睞、咪、嗦、啦五种,也就是宫、商、角、徴、羽,但“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胜”就是完了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五种声音的组合永远也听不完,这里就运用了五行说。五行的理论,在汉代以后更加深入人心。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
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
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理论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以总结临床经验。基本内容: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征。
如肝、筋、目属木;心、脉、舌属火;脾、肉、口属土;肺、皮毛、鼻属金;肾、骨、耳属水等。以生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採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採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并包含着古人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
它强调事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观点。对古代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这个学说以五行通套一切事物,如果完全按照生剋乘侮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会失之笼统。
故后世在医学实验过程中也逐渐有所摆脱。今天,在实践中要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抛弃其不合理之一面。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
古代哲学家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世界上所有事情的表象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古人把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到五行的范畴之中,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运作关系,来解释说明其运动生成变化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五行学说。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劳动中通过对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作规律进行观察,并进行抽象的概括属性。
以金来说,金具有变革的特性,后引申为凡具有收敛、整洁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在金的范畴。同样的的特性,木具有曲直、积极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后来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疏通一切的性质或作用和现象,都归纳在木的范畴;水是具有滋润一切、向下流动的特性,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滋润一切、向下性质或醉哦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水的范畴;火是具有温热、上升、向上发展的特性,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火的范畴;土是具有生长万物的特性,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承载一切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在土的范畴。
(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纳
中国古人依据五行学说运动发展的规律,运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法,将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归纳在五行学说中,形成了五大体系。
以自然界来说,在万物生长方面,有五化特性,即生、长、化、收、藏;而在方位方面有五方特性,即东、南、中、西、北。以人体来说,在五脏方面,有肝、心、脾、肺、肾这五个特性;而在情志方面人有怒、喜、思、悲、恐这五种特性。
对于民间的各种传说,红眼病看一眼就会传染吗?经研究表明,许多专家据此介绍,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民间对红眼病有很多的理解,因为红眼病传染很强,有不少人甚至认为红眼病只要看一眼就会传染。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红眼病看一眼就会传染吗?专家介绍,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在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其实就是指是传染性结膜炎,其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怕光、流泪。
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对那些严重的患者来说,会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是“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俗称,又叫“火眼或“红眼,是人们对具有眼睛发红、结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流行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统称。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人们对各种红眼病普遍易感,得过红眼病的患者也会再次染上红眼玻通常的人患上红眼病,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一两天内全家会被感染,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幼儿园、学校的流行。
研究认为,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才会患玻为预防红眼病,
专家介绍说,红眼病其实是一种角膜炎症,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
我们可以看出,红眼病能够传染主要是因为细菌或病毒的的感染所致的,如果红眼病要出现传染,也必须让别人接触到这些细菌或者真菌才行。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
生,指的是助长、促进。相生,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促进作用。五行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生木来说,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2、五行相克
克,指的是克制、制约。相克,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制约作用。五行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其他,“其他克我两方面对对对关系。“我克其他是我所胜,“其他克我是我所不胜。因此,五行的相克关系,又叫“所胜和“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维系着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人体内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以五行的属性来概括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我们耳熟能详的几句话,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就是根据五脏运转不同,从而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
2、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1)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肾水之精以养肝。
(2)五行相互克制的关系
肺金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的升发,防其太过;肝木的疏泄,可以克制脾土的停滞;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防止心火亢盛;心火的温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
(二)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是可以用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关系,“木火刑金,是指肺金不但不能制约肝的升发太过,反被肝火所伤,出现咳嗽等症状。木乘土,表明了肝病传脾,这样的说法,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来解释的,也表明了在病理上,它们是有关联的。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五行学说在医学诊断上的广泛应用,主要是根据五脏、无色、以及脉象变化进行分类联系的,再结合中医看病时候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或作出诊断,如常见的脸显红色、口中味苦,这大多是心火亢盛。
病症的发展过程中,一脏之病通常会波及到其他的脏腑。因此,除了要对病人的病变进行治疗外,还要根据五行学说的运转规律来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防止疾病的恶化。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6: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6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