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词风格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那么李清照的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第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笃深,“夫如擅朋友之胜”,常投诗报词,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她在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文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由此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字易安,山东济南人,是我最喜欢的女词人,她长于诗词,通晓音律,工散文,多才多艺,她的文笔细腻,委婉,多情,她的.一生命运多劫,颠簸不幸,却以敏捷的才思,独特的诗词造诣,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词人,故有婉约派宗主的称号,她的词清新婉约,情调优美,以情动人,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记。少女时的李清照,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生活在富裕的书香门第,一切都是那麽的幸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时期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相亲相爱,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和整理,但多情自古伤离别,赵明诚赴任在外,空虚,寂寞的闺中生活,使李清照的诗词充满了深深的离愁,闺怨。“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归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把自己的相思抒发的淋漓尽致,难舍难分的爱,割之不舍的情,夫妻之间微妙而真挚的感情跃然纸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再看这首《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字面上没提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是却更含蓄的道出了离别的相思苦,相聚遥遥无期,花因风吹而瘦,人因相思比花还瘦,思念赵明诚的真切缠绵的感情不言而喻。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经历的太多的磨难,国家的灭亡,丈夫的去世,凄惨的经历让她饱尝苦头,一直到晚年,她都不能摆脱幽愤和愁苦。“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把李清照的凄苦的心情描述的更为逼真,这许多的伤心事加起来,这小小的舟儿怎么载的动?追抚往事,睹物思人,物事而人非,只有躲起来悄悄的流泪。晚年的李清照,已经是穷困潦倒了,从原来的官宦富庶到现在的穷困困顿,从以前的悠闲生活到现在的身世多劫,怎样的一种反差,她此时的诗词情调大都伤感,怀念中原,悲叹身世。或许,苦难也是人的一种财富,李清照的晚年之作《声声慢》,可谓是上乘之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抒发了她饱经忧患,孤独无依的悲愁,只身飘零,孑然独处,凄清冷落的苦楚奔涌而出,泻与笔端,全文都是以“愁”字来的,最后在以“愁”字结尾,画龙点睛。也曾有文人称赞这首词流转如珠,手法高妙,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封建社会男人自居的旧时代,李清照不可不为女中英雄,她成功的塑造了女词人的形象,她不仅是一个柔情的女子,也是一位豪爽的女文人,读她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等的壮志雄心,李清照也是爱国的,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都一直是有着深沉的忧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如此的赞誉对李清照来说,亦不为过。她以她自己的独特的睿智的头脑,在历史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笔,喜欢她,情真真,意切切,愁深深!喜欢她多愁善感,喜欢她的与众不同!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
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
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
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
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 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
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3:2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5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