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

更新时间:2022-12-07 13:40:00 阅读: 评论:0

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 篇1

在具体讨论集体之前,塔尔德先论述了谁是公众。

他认为公众首先包括了人们一般讨论的群众,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中出现了第二种公众,“即在精神世界产生合意的个体们,他们没有身体上的接触”。

这第二种公众从何而来呢?从舆论中来,身体的不邻近无法阻碍人们在精神上被某种信念征服。这种公众就是精神上的集体。也就是塔尔德想展开讨论的集体。

集体间的纽带是什么呢?塔尔德首先想到了报纸和记者,但他认为记者只是激励机制,真正的公众是随着新闻业而到来的,记者只是齿轮。虽然塔尔德没有明说,但是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舆论的精神力量。

公众和群众的区别在于,一个人可以同时属于很多个公众,但是同时只能属于一个群众中。二者都是社会群体,公众由某种精神信念组合而成,但是群众中一旦出现某一精神在行使控制,那么群众就会瓦解,也就是说公众是具有凝聚力的社会群体,群众只是一群“无头苍蝇”,其实也就是public和mass的区别。群众没有领袖,公众却有。

公众的领袖就是提出这一集体意识的精神领袖。这个人和之前所提到的楷模并不同。领袖表达的意识是对人民某些心理需要的回应,他创造了一股集体想表达、想用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和精神信念会在集体中“超越”更为宏观的民族、文化意识等。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重新提起新闻业了,新闻或者记者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在工业时代是决定性的,“公众是那么依赖新闻,报人得以将公众变成一个同质化的群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凝聚力的群众是无法同质化的。

那么公众的未来在哪里呢?塔尔德同样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新闻对公众的控制并不会带来传统的那种忠诚,因为新闻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记者也是不稳定的。虽然能产生很大影响,但问题就在于不够持久。

那么公众的未来就成了不确定的未来。容易控制、不长久、游动性,成为了这个时代公众的缺陷。不得不承认,舆论现状就是这样。

接下来就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去思考。这样的公众或集体实际行动自然会产生对立,因为精神信念在不断模仿的时候,新旧的对立也应运而生。

我们如何看待、弄清这些对立呢?塔尔德认为需要按照集体中更多信念来给他们分类。哪一类公众该用哪种调动手法,这些好像在舆论中早就被新闻从业人员摸清了。

值得补充的是,群众不同于公众,但是群众中也会有能够被调动的部分,所以群众这个社会群体中出现了某一种精神的组合,群众瓦解了,另一种社会群体——公众诞生了。

这里表现为四个阶段:期待、专注、展示和活跃。这个过程就是个人心理转向群体心理的过程。

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活跃的,亦或者处于中间的展示型的群众,都是对某一社会事件如教会、艺术的事件有所期待的,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在传统意义中的情绪、爱恨或者道德中行成的传统社会意识。而当他们被调动为公众时,公众之间还会进一步煽动,尤其是本就活跃主动的群众。这个时候,长期存在的传统社会意识,受到变革背景下兴起的新意识、信念的冲击。面对这种对立,领袖的作用并不足以解决矛盾,因为新的往往是不完美的,而代表新意识的领袖往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一点。所以这里其实也暗示了,塔尔德对新旧信念需要互相调和的观点。

但是接下来,塔尔德还给出了自己担忧。

担忧曾经伟大的文化艺术、优秀的传统道德也被兴起的舆论所冲垮,他呼吁知识分子应该保持理性,维护这一“只有动荡是已知”的舆论世界。不过整体看来,塔尔德的结论中准确得表达出新闻业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他注意到了宏观的社会体制对社会中个体的影响。

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 篇2

在谈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他是法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等。这部《传播与社会影响》在不到三十万字的文字中完全展现了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思想精髓。

之所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覆盖他的全部思想和学说。其中本书在对“公众与群众”进行详细的分解,还有就是“公共舆论、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在这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里面也解答了现在很多专家在传播领域的`疑问。 其中有这么一段“什么是舆论?舆论是如何诞生的?……舆论的多种潮流如何汇合?如果有共同的释放出口,这个共同出口又是什么?”这是第九章“公共舆论、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中的第一段,他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开始第九章的说明。当我们看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不由得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塔尔德的时代就开始注意当今最为热点的传播问题——舆论。

在当今各种传媒不断崛起,特别是网络传媒的异军突起。舆论随着网络的传播散布到了整个社会。当然网络媒体不只是舆论传播唯一媒介,还有纸质媒体、电视传媒、广播传媒等。但是在开放的网络传媒上,舆论表现得异常活跃。网络传媒范围广、信息量大、非官方性等因素,网络传媒是舆论产生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中国这个较为封闭的国家里,舆论的传播是信息公开的重要传播渠道。《传播与社会影响》里面表示,“报纸只是舆论的一个源头”这也表示在很多年以前,或者是没有其他传播路径的时候,报纸是舆论传播的主要工具。但是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在传播的作用的削弱,纸质媒体上面的舆论也表现出了信息量不足的弱点。

但是就舆论的深度,纸质媒体还是占据着不可争夺的优势。 在本书中,塔尔德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阐述传播方面的知识,这种阐述方式实为罕见。这样的方式也让我们容易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播方面的知识,还在其他知识层面也给出了较多的阐述。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本书的其中一个层面,也有很多只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一个学术大家也不会浅浅阐述,我们要领会当中的深意。运用当中精髓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

读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有感 篇3

前面也说了,作为桥梁的舆论,连结的是真实的意见表达者,而这种真实,则是每天面对面交谈实现的。

所以塔尔德暗示了新闻业蓬勃发展下的舆论,虽然是一种社会合意,但仍要回到微观的个体互动之间去观察,也就是要回到面对面交谈中去。

报纸只是一个传播的源头,而“交谈是一种经久不衰、无所不在的媒介,是一条看不见的涓涓细流。它渗透在一切时代,一切地方,虽然它未必很有规律。”

虽然交谈包含一切可有可无的讨论,但是塔尔德强调“如果没有交谈,报纸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报纸,交谈也不会对任何人的头脑产生影响。”。

这里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报纸中蕴含着许多社会中反映出来的信念、态度等,如果看了报纸的人不在交谈中反映出其中的判断,那么报纸的传播就没有意义,因为发明没有被模仿,也就没有进步可言;反过来,当人们心中的判断,没有媒介得以扩散,也是没有什么进步可言的,因为同样得不到模仿,无法在对立中调和,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此看来,塔尔德把交谈、会话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他认为“会话是强大的模仿动因,也是传递情感、思想和行为方式最强大的动因......交谈着在近距离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许这就是塔尔德最愿意看到的模仿以及调和的过程吧。

塔尔德给交谈做了很多的分类,最值得去整理的分类是以下两种。

一,舌战和交互式谈话;二,义务***谈和自愿***谈。

第一种中,可以类比为吵架与和解。无疑,塔尔德看到了其中的思维碰撞,以及碰撞后的和谐。社会中的人们确实是在避免矛盾,但总会发现有着新的矛盾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种中,义务性往往体现着地位的不平等,和仪式性生存的存在。而自愿***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而这种平等性是自古以来都难得一见的,相比之下仪式化、带着社交目的的义务***谈更加常见。但是平等性的交谈是更加现代、文明的交谈形式。这里体现现代性的就是报纸了。

报纸具有强大的力量,“使人们在交谈内容上统一,使交谈更加活跃,使之在空间上异质,在时间上多样。”

塔尔德列举了很多学科领域所认为的交谈的结果,并指出社会学中,交谈的结果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即交谈的运作和舆论的变化会改变社会结构。

人们的地位、威望、权力都会被其改变。在舆论的关注下诞生了一种特权,可以参比王室的特权。

人们都对“至高无上”有着一定的追崇,底层的人民也会使用书信给报社投稿。书信文学在报纸中蓬勃发展,这其中就有一种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原本在个体之间的交谈,通过报纸变成了个体面对群体的交谈,当这实现并且成为长久可靠的事实,那么无疑,这个个体的威望是不断上升的。

所以塔尔德也指出,“报纸是一种公共的书信,公共的交谈;它来自于私信和交谈,正在成为私信和交谈的最大的调控力量,正在给它们提供最丰富的营养。”

那么最后再重新回顾一下塔尔德的舆论观。

报纸,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抽象的和***的群体——公众,也就是舆论参与者们。舆论始于交谈,在通信的技术支持帮助下得以延申。舆论中是诸多个人意见的融合,逐渐扩大地域影响的同时形成了公共头脑。公共头脑其实就是一种反应判断和需求等社会信念的集体心理,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随着人数增加,舆论的强制力就越强,人们就越难抗拒。

所以舆论在塔尔德看来不仅是一种社会控制,更是社会偏离的主要推手。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13:4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塔尔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