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儿童文学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精选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谈如何利用儿童文学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文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能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又能增长儿童的各种知识,还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些作用的体现和发挥是靠幼儿教师的口头传授来完成的。因为儿童年龄小,识字少,且理解能力差,还不能自己阅读,更不能靠自己去体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所以,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对中职学生儿童文学的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求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国家教委明确要求,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而3-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且他们模仿力强,教师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语言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或阻碍幼儿的语言发展。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普通话很难。
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普通话:
一、找差距,找出学生所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距,就是没有舌尖后音,并且调值不准。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找到了差距,才能有目的地去学,而且避免了浪费时间。
二、教师示范,这就要求老师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过老师正确的发音,训练学生的听力。特别是在调值方面,让学生能听出来方言和普通话在调值上的差距,才能使他们在自己训练时,能纠正自己的发音。
三、利用工具书,让学生人手一本字典,随时纠正自己念不准的平翘舌字,并采取对比的方法,记住平翘舌字。如:看“zi”和“zhi”的常用字有哪些,对比记,既快又准确。掌握哪些字是翘舌音,是学生纠正方言的基础。
四、利用绕口令,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如“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好乡村”。另外,我还组织学生找一些平时容易念错的带有平翘舌音的字编成了绕口令,效果非常好。
五、让学生把教材里阅读作品中的平翘舌音标上不同的记号,再利用每次课前的几分钟,用普通话来练习朗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在训练学生学说普通话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用普通话生动形象地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向幼儿更有效地传递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又多感性认识,所以借助于形象化的有声语言、手势、体态、表情等,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讲述口语化。所谓口语化,就是讲着顺口、听着顺耳,用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去讲述儿童文学作品,而不能照书就搬,否则,在语言的表达上就会缺乏形象性。刚开始,学生不习惯,总像是在背故事。为了让他们能离开书中的原句,我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一篇故事,记住主要的情节和人物,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开始习惯自己组织语言讲故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3-7岁的年龄特点各有不同,讲者口语化的标准也不同。例如:“宝宝,妈带你到公园去玩。”“走,妈妈带你到公园去玩。”显然,前句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说的;后句是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说的。意思相同的两句话,由于听众的年龄特点不同,口语的表达形式也就不同。
二、注意讲述的速度和节奏。因为我们讲故事是给孩子们听的,所以,讲述的速度要让孩子们能接受,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否则,孩子会因为语速太快而听不清或因语速太慢着急而失去听讲的兴趣。在节奏上,要根据生活语言习惯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进行。例如《小红帽》中的一段:“小红帽走呀,走呀,刚走进树林,就碰见一只——大灰狼。”在破折号的前面停顿一下,就会给小听众造成悬念:小红帽碰见了什么呢?这样,一下子就会吸引住他们。
三、注意用不同的语调表现故事中不同人物或动物的身份及特征。有的故事中是以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物形象为主,有的是以各种小动物为主,如果在讲述时,都用一种语调来表现他(它)们,就很难让儿童听出故事中不同人物或动物的身份及特征,孩子也会失去听故事的兴趣。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讲述故事之前,先分析故事中人物(动物)的身份和特征,然后用适合他们特征的声调表现他们。例如《狐狸和山羊》,用油腔滑调、又细又扁的声调表现狐狸奸诈、狡猾的性格特征,用细弱、柔和的声调表现山羊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又如《猪八戒吃西瓜》,用较慢而浑厚的声调来表现八戒偷懒、嘴馋但又笨拙朴实的性格特征,用尖细、快速的语调表现孙悟空的机智灵活等等。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也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周都盼望上儿童文学课,训练的效果非常好。
四、训练表情和肢体语言。仅靠生动形象的语调来讲述故事是不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讲故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到动作自然、优美、形象,表情丰富细腻,这样才能使讲的故事更完美,更能吸引住孩子,更有艺术美。但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过这方面的训练,表演起来动作僵硬,神态紧张。对此,我从训练学生的“胆子”入手,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到讲台上表演,经过多次练习,学生们消除了在人多面前的紧张情绪,逐渐能够自如地运用表情和动作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基本在一学期以后就能用流利的普通话来生动形象地讲述儿童文学教材中的作品了。为了检验他们的训练成果,我多次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演童话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还有学生多次在省市举行的幼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讲故事的优秀奖项,这使得学生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劲头。
摘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激发乐“说”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强化朗读训练、加强体验训练、开展课外活动等角度分析如何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因而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事关幼儿教育的成败得失。生动活泼、情真意切的语言,能启发、启迪幼儿的心智;反之,平涩呆板、刻板木讷的言语,往往会影响甚至破坏幼儿的情绪,容易导致教育的失败。由此可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能方法,是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校生源普遍较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某些学生文化素质偏差,口头表达能力令人不敢恭维,具体表现在:①胆怯害羞,不敢张口;②地方口音严重;③说话生硬无技巧;④说话条理不清无重点;⑤反应能力慢;⑥只会“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开放接纳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激励者,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话,敢于开口说话。为了调动他们说话的主动性,训练他们敢于说话的胆量,在教学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说话能力。例如,在每届新生入学伊始,在讲授新课前,我都会设置一个“新生自我介绍”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位新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姓名与年龄、毕业学校、个人爱好与特长、选择本专业的理由,等等。这样不仅给学生大胆上台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而且让教师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帮助学生彼此认识、和谐相处。为了让学生上台说话成为常态,我还规定每节课的前三五分钟为学生上台演讲时间,并将学生是否上台演讲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畴,目的是更快地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敢于说话的勇气,更好地锻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胆量,从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乐“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说”产生兴趣和爱好,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如感其情的状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说”感兴趣呢?其中,创设情境有助激起学生乐“说”的兴趣。例如在讲“介绍”这一内容时,重点创设“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情境,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模拟“面试”的场景,对应试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简要介绍你的基本情况;(2)说说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3)你为什么来我园面试?你期望什么样的工资待遇?面对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问题,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连一些平时上课都很安静的学生也一副“欲语还休”的神情,课堂气氛一下热烈起来。之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用人单位出题的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审时度势,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化不利为有利,提高应试成功的概率……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兴致盎然,互相讨论交流各自的经验,在乐于“说”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锻炼与提高。
3.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口语表达经验,但由于各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有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性格本身较内敛,不善与人交往,反应能力迟缓……针对上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口语能力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在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以中等生为基点,注重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别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直观、难度值不大的问题,要鼓励学困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展示自己应有的能力;对于难度值较大的问题,要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然后尽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各自成果。这种教学方法,能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强化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常用方法。朗读者在朗读作品时,在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鲜明的人物刻画、真挚的情感表达时,其分析理解的能力、感受创造的能力乃至于记忆力、想象力都得到锻炼。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掌握些生动丰富的词汇、严谨精湛的句式结构、复杂多变的语气语调,毕竟那些都是口语表达离不开的素材。因为素材储存丰富,在口语交际中,那种词不达意、期期艾艾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多让学生诵读一些名家美文作品,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散文,《致橡树》、《再别康桥》、《雨巷》等诗歌,以及《雷雨》、《威尼斯商人》这些戏剧中传神的人物对话,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加强体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除了愿意说、乐于说外,还要学会善于说。如何做到善于说,应该通过体验训练才能实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口语训练不能脱离中职语文教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积极参与实践与体验,促进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悟”,通过体验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学“说话要看场合”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语表达需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设置几个对话与交谈模拟场景,让学生模拟体验:①在社区遇见熟人,②在工作场合遇见熟人,③旅游时遇见素不相识的旅客,④到医院探望年老的病人……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懂得“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道理,了解到说话时要根据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话题,运用不同的语体,体现不同的话语风格,学习在公众场合与非公众场合、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不同的说话技巧,锻炼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教学“拜访与接待”,可以分几个层次让学生体验训练。先让学生回顾自己以往在拜访接待时的表现,再让学生说说应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选择话题与人交谈等,最后创设具体场景,让学生模拟体验,这样层层深入训练,让学生在体验训练中逐步提高言语的实用交际能力。
6.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训练的主阵地,但大量的口语实践则在课外,开展课外活动是口语教学的实践基地。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诗文朗诵、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等,适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巩固、锤炼、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讲述儿童故事,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的课外活动,每次讲故事都要求学生做到“言如其人”,在“讲”字上做足文章、下大工夫,使自己所讲的故事活色生香、悦耳动听。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系列活动,既锻炼学生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把话说好的能力,又锤炼和提高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关乎着她们将来从事职业的成败。因此,作为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位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在行动上要力所能及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练习”的平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让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口语(试用本),1999.
[2]李志行.幼儿教师口语教程[M].戏剧出版社,2007(8).
[3]郭瑞东.口语行为规律[J].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李延国,周广明.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探讨[J].职业教育,2008(5).
[5]王美巧.浅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0.10.
[6]闫西贞.如何培养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
[7]胡逢游.强化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J].读与学杂志,2013.4.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科,口语能力更是日常交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是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过度注重基础知识,而忽视了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训练被普遍忽略。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语言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因此,口语能力的训练应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加强。
一、中职学校口语交际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数中职学校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学目标对口语教学没有明确要求。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呼声不断,却极少有人实施。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并不在意,缺乏一定的计划和体系,甚至教材内容简略,缺少实践环节,没有教学情景,这使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学生无法得到必要的训练,口语教学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不了解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语言不得体,逻辑不严密,缺少表达技巧,没有良好的表达习惯。
二、中职学校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方面目标和任务,能用普通话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语境,借助语气、表情、手势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交际效果。学会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简洁,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地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因此口语能力是中职生重要的语文能力。
三、加强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慢功夫,若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现实,需要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努力。因此,针对中职学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提出以下策略。
1.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示范指导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口语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很重要,教师应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且应该坚持学习,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除不断充实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哲学、美学、逻辑学等,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加强口语教学的关键是建立口语训练的科学体系,有条理、有目标、有方法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2.提高学生的倾听、诵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首先要提高倾听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听课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或者理解有偏差等情况,从而产生交流上的困难。交流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过于急躁地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或许会起到相反效果。因此,先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一般来说有听整体和听细节相结合的方法,听细节注重的是重要细节的信息。听细节作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之一,要求学生在听到的大量信息中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而听整体注重的是信息中的主要目的、观点等。此外,诵读技能可以锻炼学生标准地发音以及断句的准确,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速与音调等,更可以协调和加强他们的手势语和肢体语言。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培养语感和审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与人交际中,思维能力影响着人们的表达能力,思维是否全面、深刻、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的条理、逻辑以及丰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训练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
4.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被有效地发挥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还应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师应尊重个体学生自身的特性,包括性格、兴趣、学习的能力等,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定不同的任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设定较为简单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简单的对话和基本的介绍;而对于层次稍高的学生,可以锻炼他们再创作与其他基本技巧;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有感情演讲或者辩论,注重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的进步不论大小都应及时赞扬,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口语交际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起点不高,需要教师对学生全身心投入,用自身感染力带动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而学生更需要坚定地长期锻炼口语,提高自身素质,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要给予帮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及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本文浅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探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拓展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教学目标;新课程
一、引言
语文不仅是课程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母语。所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口语运用,也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语文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世界进行充分探究与认知,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语文书面表达。所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的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思想,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是重视语文知识讲解,却并未看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也使得学生提不起语文学习兴趣。即使部分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要求改革进行创新型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培养方式有误,使学生难以掌握语文学习技能。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盲目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延伸课堂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阻碍。
三、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学生的兴趣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以及章节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朗读语文文章,并感受优美词句的意境,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并体味其中的大意,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表达意思,并将该则论语的重要思想应用到学习中去。
(二)创新教学方式
语文学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背诵式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强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新时期下,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等设备开展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频文案进行教材分析,进而丰富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增加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必须详细地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划分出本节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到《泰山日出》这篇文章时可以运用互联网播放视频文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泰山日出的雄伟壮阔,并增强对该文章所描述景致的体验。通过观看视频文案,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图,以及思想表达感情,能够真切地融入文中所描写的景致中。教师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利用小礼品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激发表达兴趣,通过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三)扩展教学课堂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转换为无限的课外自主学习。学校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开展走出校园的户外教学,结合自然进行语文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进行户外踏青,学生通过自身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深入了解该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并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来描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见解之处。通过学生亲近自然,身临其境,能够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来进行创作表达能够体现新时期下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不应当过于看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评价尺度的单一以及思想的落后,将会严重制约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虚心请教,进而养成学习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真真切切。教师应当拓展教学课堂,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生活,感知自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语言表达,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加深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际宜.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肖震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15-216.
[3]曹忠友.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9):224.
作者:苟军萍 单位:通渭县平襄镇安川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源由
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激烈的人才、知识、科技竞争必不可缺少。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必定要有一种最快捷的传递方式,那就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交流合作,影响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重视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际应用价值: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以“说”为主,而“说”就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切实打好基础。
2、适应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发展目标来设立和确定的,要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在愉快趣味教学中识字,实现识字生活化,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3、适应我校现代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反映我校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说话习作水平较低,根本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在低年级时未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造成这一现状。为了改变现状,就需要从源头抓起,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我校低年级教师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的领导,多年来倡导科研兴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因此,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2、我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有利于资料的查阅。
3、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有的缺乏表达的欲望;有的表达不够完整或欠具体。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说连贯话的习惯,提高学生日常会话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在愉快趣味教学中识字,实现识字生活化,扩大识字量。
五、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至三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将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法:对近几年出版的有关如何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文献资料进行大量收集。在对这些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2、教育实践法即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实践
摘 要:小学课改在不断地更新,小学语文课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里的很多内容都变成了以口语交流为主题的内容,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有很多内容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引导学生锻炼交际的能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口语表达;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的时候进行培养。制订口语表达的目标,然后,分析课堂上存在的影响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找出合理的培养方法。
一、制订语言表达的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表达的完整性包括语言是否吐字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明确等。首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言语表达出来,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应该被完美地应用。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合的话,让对方明白言语中的含义。再者,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能够将想表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影响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语言表达所需的情景匮乏、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较弱。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无言以对,学生不够活跃、教师无可奈何的场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对语文的表达充满恐惧,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长期积累导致学生胆小自卑。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合理的场景,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的教材设计当中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缺乏针对性是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文章的思路,表达起来就会清晰明了。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要从学习的氛围谈起,营造一个活跃的、可以互动的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诉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流利地阐述。
参考文献:
[1]黄海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1)。
[2]肖水兰。略谈小学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3(02)。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的说话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很强,语言和文字不仅能促进信息间的交流、增加情感方面的相互传达、增进艺术的表现力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重要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在小学阶段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可见,口头表达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口头表达 培养
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便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大职责。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重视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成为他们架通未来事业成功的桥梁,这应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不当所致,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三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生活当中处处都是课堂,家长和学校之间应当形成互动,有效地开发生活当中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家庭活动当中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这种主动交流能力培养的情境还可以搬到课堂上,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行动提出必要的指导。教师爱应当多关注身边的资源,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学习同时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书籍、报刊或是电视节目等,以此来让学生模仿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丰富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条件成熟的地区还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作用,定期由专家向家长传授如何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
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使学生的表达顺利进行,教师就应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表达氛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习惯。首先就是要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双向互动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浓厚兴趣。语言表达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语言表达实践活动才能迎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教学效果也才能实质性的提高。我们不应当死死管住学生的嘴巴,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课间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小学生在互动当中自评自省,活跃课堂氛围,拓宽表达空间。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题地位的基础之上,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之中,自由自在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形式的思想碰撞,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起来,他们的思维体系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得到完善。 其次要建立一种真诚、接收、理解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师道尊严”,教师以严厉、威严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这样会让小学生更加害怕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老师真正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发自内心地“移情”于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才会克服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 安全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的观点,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针对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尽管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每个个体之间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尊重这样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机械地区要求所有人都能达到一致的水平,同时在评价体系上也应当因人而异,给予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必要的鼓励,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表达能力水平相对薄弱的小学生,尽量在提问时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并尊重学生的天真观点,及时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自信,循序渐进地改善。
创设课内外真实的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教师应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他们熟悉的人或事,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不是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或是下笔都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示范如何开始发言、如何去倾听别人的声音、如何去评价、如何指正别人的不足再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在每次习作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口头作文。指导他们就某个题目有条理、流利、有表情地讲述,如:《我的烦恼》、《我的小发明》等等。再如习作教学《春天的发现》,先让学生体验自然、接触自然,用心感悟,然后在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流利地表达出来。通过不断的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讲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作文水平自然有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语言的表达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途径,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他们成功地进入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彭丽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研究[J] 2012年第8期
[2]林家梁,李爱娣。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J]。教育评论,2011年第11期
摘要 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须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要要求同学们平时做好知识和资料的积累。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彼此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 中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象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着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例如:有个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他说:“小草精神应该受到赞扬,平凡的人在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做贡献,就象小草。”接着又说“大树是栋梁之材,伟大的人物就象大树。但,即使是伟人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也必须象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努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做大树还是做小草都是国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将小草和大树辩证地联系起来,演讲获得成功。
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一次演讲,非有丰富的“说”的内容不可,胸中有所积蓄,而后才能有所抒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而知识和资料的积累是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和细心观察生活的结果。因此,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摘抄资料卡片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他们求知欲的增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认识、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有了广阔的驰骋天地。
同学们演讲的过程也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上台讲的同学总是尽力想把自己认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同学介绍,或是希望大家接受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和看法。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在同学间传递,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但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现象:
1、学生回答问题只答关键词。如圆的面积等于什么?答:πr2。
2、当提问学生如何解答应用题时,回答的只是如何列算式。至于每一步求什么,不求甚解。
3、出现不同解法,让学生说出之间的联系,无言以对。
4、更有甚者当堂解决的问题只记得数,无视方法,更不要说表达。可见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是学生得到的断断续续的知识。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只学标不重本,只学表面现象,无视内在规律所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帮学生建立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指导思想。在日常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入手,让学生将内在思维过程外化为语言。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学会知识、学会方法、学会学习。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赞赏表扬,激发表达兴趣
1、语言激励。
及时对表达完美的同学给予肯定。如:“你说得真棒!你的话灌入每位同学的心中。”“你真有表达的天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善长表达的行列。也可抓住闪光点进行褒扬。“你真说到点子上了。”“你的话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让学生从表达中体会到喜悦,获得满足感,以激发又一轮的表达欲望。
2、冠以荣誉头衔。
课堂上,让学生体会一下角色转变,学生们会更喜欢。比如:设计捉错台、方案设计、理由阐述等环节。在学生发表意见后评出“小医生”、“小小监督员”、“小小设计师”等。这些头衔对于孩子们吸引力非常大。
二、示范引导,培养学生表达习惯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探究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原来的讲授式教学。当学生探索得到断断续续的知识,不能顺利贯通归纳时,需教师帮其进行梳理,把零散的知识连贯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学生推理受阻时,帮学生扫除障碍,教师需用完美的语言表达,为学生示范。如:计算半圆周长,必须说清半圆的周长包括哪几部分:圆周长的一半与直径之和。
2、点拨指引,学会方法。
注意倾听,认真模仿。教师课堂上对问题的分析讲解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方面教师在示范讲解中要保证表达的完整性、系统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用心去听,课后揣摩模仿,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听出同学表达的缺陷,促进自己表达能力的发展。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注意听、仔细想,发现其中不足,并与自己思路对比,以查漏补缺,使自己表达更完美。时时以“步步有依据”为要求规范自己的表达。每分析一个问题,都是在已知条件中得出,不能生硬地得出结论。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头脑中整个思维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1、以学习小组为阵地。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时范围小,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既可表现自己,又可发现不足。在集思广益之后,共同提炼出完美的表达过程,以待在汇报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2、以专项训练为依托。
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因此,在明确提出要求后,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安排专项训练。听后复述。这种训练可使刚刚接受的信息引起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象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上课时复述老师或同学讲过的话:刚才老师说过的话你能再完整说一遍吗?听辩训练。能从别人发言中听出不足,并能组织语言用充分理由去反驳。在数学课上,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巧妙设计,牢牢抓住争辩苗头,组织引导在争辩中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判断题理由阐述。针对有些同学只改“×”“√”而已。对学生出错较多的判断要求阐明理由。口头讲述应用题。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是否能顺利分析数量关系,进行合理推导正确列式,口头表达检查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表达是学生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捷径。让学生在表达中掌握,在表达中积累,在表达中创新,在表达中成长。说出伶牙俐齿,说出聪明头脑,说出锦绣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很重要。言语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本文仅就学生的口头表达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书面表达,而不屑于口头表达。原因何在?“应试”使然。因为不考口头表达,这就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消除障碍,营造表达的氛围
爱说、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胆怯心理大大压抑了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因为担心表达不当,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变得沉默寡言了。要想解放学生的嘴巴,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表达氛围,清除学生的表达心理障碍。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堂气氛是轻松的、自主的。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们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比如说“你真勇敢,你的表达很清楚,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小组合作,增加表达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之初,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小组合作的批评之声日渐激烈,令很多教师在迷惘与彷徨中拿不定主意。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小组合作一棍打死,尤其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中,小组合作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口头表达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好让他们参与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只是少数尖子生独占鳌头,绝大多数学生充当了听众。这种“满足少数、忽视多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都让学生上台表演,每个人平均还不到一分钟,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的形式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小组内,人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时空,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讨论给他们的口头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创设情境,构建表达的平台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情境之一:表演课本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情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文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而且学生编排演出活动,也是进行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如在表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通过子明与公仪休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内心敬佩公仪休的清正廉洁。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境之二:开展辩论会。
笔者曾围绕“上网”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争论。坚持“弊大于利”的学生组成了反方,竭力反对上网。他们认为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休息,还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他们的意见遭到一些“网民”组成的正方的反驳。正方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他们“现身说法”,证明那些没有意志力的同学才会沉迷于玩游戏,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网上信息包罗万象,它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小学生上网,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们妙语连珠、针锋相对。这是笔者班上一场很成功的辩论会,在这场辩论中,学生品尝到了畅所欲言的喜悦,感悟到了成长的美丽。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行。
四、体验生活,拓宽表达的空间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并非进行口头表达的唯一场所,在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或细微的影响。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圆明园》时,让学生练习面对不同的人群讲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讲述侵略者烧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并注意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速:对同伴讲的时候速度要快一点,对爷爷、奶奶讲的时候速度要慢一点。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向邻居、同伴,向爸爸、妈妈,向爷爷、奶奶等不同的人进行讲述。窦老师的这一做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口头表达,而且还把这种表达延伸到家庭、社会,拓宽了学生的交往时空。
当今社会,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其他能力再强,其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立足课堂,强化实践,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全面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的“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寻找科学的方法训练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只是片面重视学生“写”的能力,轻视和相当程度地忽略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轻“说”重“写”甚至有“写”无“说”的偏差。培养口语能力,不仅包括培养表达能力,而且包括培养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口语表达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它与思维的关系比书面语言更直接、更密切。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和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训练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均安排了口语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问题解答、复述课文、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讨论问题、发表议论、讲故事、致词、演讲、辩论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口语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有关口语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说话形式和技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说话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二、示范训练
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一节口语训练课,教师要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听录音、看录像、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模仿。第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说明能力;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口头创作能力。为了加强口头说明能力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效果,教师在讲读课中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授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讲解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等手段提供画面、实物或场景,既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生动具体的说明。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说明知识、说明思路和说明方法,又要教育学生在说明事物时必须认真细致地观察、模仿、了解和思考。只有把事物看明白、想明白了,才能说明白。
口头创作能力的训练,可先从创造性的复述和看图看物作文做起,从二度创作逐步过渡到***创作,进而发展为即兴口语创作。还可以把这些口头创作的作品写在作文练习本上,择优举办优秀口语作品展览,以说促写。
三、常规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口语训练练在平时、练在大众,可把语文课前10分钟设为即兴演讲时间,让学生围绕所见所闻、所熟悉的事物或学习的问题自己开口说话。教师可以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生热衷的问题精心设计题目,例如“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假日趣事”、“今日要闻”、“阅读收获”等,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素材,积极准备,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增强学生当众说话的自信心。可以运用网络、多媒体、录音、幻灯、电视等现代视听手段进行说话训练;还可以利用晚读课时间对校内外和班级的新闻进行报道,按学号每天一人报道,规定只准用自己的话说,不准照稿念,校外新闻占20%,学校新闻占30%,本班新闻占50%。还有每天的班级总结,按学号轮流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时间长了,学生们有了开口说话的自信心,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说话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练习效益。
四、活动训练
要利用班团活动、春游、扫墓、夏令营、秋游、参观、访问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口语训练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可带领学生到农村去,到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描述各种植物的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特性,讲述自己的感受;也可带领学生深入到厂矿、企业、公司,观察车间的生产情况,了解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结构、用途等。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和见到的事物越多,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就会有话可说了。还可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用竞争来强化学生说的训练。口头辩论是一种论说道理的口语能力,是需要口语和逻辑思维很好地结合的一种表达能力。学生敢说了,但对演讲、辩论的技巧、方法不善于运用,如吐字发音的准确、声音的响亮清晰、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感情色彩等。教师可以先从理论的高度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多听有关的录音、多看相关的录像,使学生耳闻目睹、潜移默化。
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一刻也离不开语言交际,在语文教学中亟待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学生经过一定的目标训练,思维会更敏捷灵活,语言会更生动流畅,书面作文也会水到渠成,落笔生花,下笔不涩。总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新形势下的中学教师应有所作为。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22: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