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微型课题

更新时间:2022-12-25 22:09:00 阅读: 评论:0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和一起来看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希望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朗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理解文本、抒发情感的,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有所突破和发展。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形成突显自主性和自身优越性的朗读习惯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抓住每篇课文里的“情感点”,用教师的情感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激情。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就是一本精选的文学经典,具有优美的意境,且每篇文本都有一个可以激活学生“想读”的“情感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个点。

如在教学《我们的手》一课时,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得不透,为了让学生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揣读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文本,想像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对读、师生接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课文的“情感点”。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我们的手传递的是和平、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了文本的主线,达到了朗读的境界。因为爱,所以爱……教师丰富的情感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走近老师,让他们感觉自己天天都徜徉在一片温馨又静谧的海洋里,快乐着,幸福着……

这种情感会牵引学生进入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素材之美以及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之美。你那种在引导中的平静之美,你那种在朗读中的激情之美都会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去表现,结果就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有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事半功倍。

二、以富含情感的朗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朗读时,要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激昂处不低沉,委婉处不豪壮,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得入情入境,这样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而教师好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引起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想象。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文朗读时,我一般采用播放录音和反复范读的教学方式,师生先共同听录音,多听几遍,把握好语音语速、重音句读等,然后做好范读,读准语音,读好重音,读好停顿,重点句子重点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有学生在我范读时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跟读,这让我很欣慰,因为我唤起了他们朗读的欲望。

三、抛开支离破碎的文本解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感悟每个细节该怎么读

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能力很强,我一直这样想着,也这样努力着。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去读,不过这读要有形式(适合***朗读的决不分角色读,因为那样会破坏文本的美感),还要有梯度(你引导孩子们去评价朗读的过程其实是体现孩子对文本理解梯度的最好表现形式,所以,在这时,千万别着急去讲出你的见解),更要有汇报(就是在每堂课上让尽量多的孩子有机会体现自己的读,他读了,你才会逐渐掌握他对文本的理解水平,以便做适度的朗读引导)。

在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朗读中,学生其实在感悟着、理解着,他给你汇报的朗读就是他对文本最好的解读,因为他理解了,才会知道这段应该饱含深情地读,因为他感悟了,他才会知道这句要读出气势、读出豪迈,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四、教给学生抓准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的方法,会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我一直认为充分利用文章题目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文本脉络是一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好方法。学生在你的点拨和训练之下,具备了这一能力,会让他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点的朗读都把握得越来越准,我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五、以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引孩子将朗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教师评价时切忌使用一些没有指引作用并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如你读得不好、不行,读得太没有感情了等。这样的语言不仅没有指出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还会打消学生以后进行朗读的积极性,抑制他们朗读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富有激励性、情趣化、个性化的语言:你抓住了关键词的情感表现,真棒;今天你的语气真像电视里的播音员,真了不起;你读得可真好,老师都自叹不如呢……教师只有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才能使学生拥有爱朗读、会朗读、朗读好的能力。朗读是学生对文本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见解,获取作者感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情感熏陶。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22:0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7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学生   课题   能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