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

更新时间:2022-12-25 21:41:00 阅读: 评论:0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通用9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1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会遇到换声点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解决换声点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换声点;声乐教学;真假声

在声乐教学中既要承认换声点的存在,又不能过多地在此强调。各声部的换声点到底应在什么地方,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外,寻找一个合适的练习、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换声点?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教授们说法不一、教授方法不一,但我认为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分析着同一个问题:如何使声音从中低声区自然地过渡到高声区而没有痕迹?(即在人声有效音域中,声区与声区之间的分界点,有个音坎现象。唱到音坎这个点时,声音不是卡壳破裂就是唱不上去,即便是唱上去了,也觉得非常吃力),这就是换声点。

关于换声点有些老师主张训练中尝试告诉学生有之,过渡时做到心中有准备;有些则主张不告诉学生,怕心理上有负担。我个人主张分析给学生听,因为我认为从中低声区过渡到高声区,从歌唱生理学上分析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化,所谓的统一,是歌唱者通过调整声带紧张度和声音的共鸣比例等手段来进行"掩盖",使听者从听觉上觉得声音的过渡平滑,而觉察不出声音过渡中"坎儿"的存在。

通过自身的体会与多年教学的摸索,我感觉要做到使声音自然平稳地过渡,良好的气息支持、完美地打开喉咙、充分地面罩共鸣,这三点要密切配合,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结合教学采用科学的换声区唱法效果很理想。换声区唱法男女有别,男声为关闭唱法,女生为真假混声唱法。在此就女声的换声区解决与大家进行探讨研究。

女生嗓音特殊,比男生天然高一个八度,且假声音域很宽。但是,女声自然嗓音的真假是截然分家的。在中声区里用提前换声的方法将真假声掺和在一起,建立真假混合的混声感觉,使上下声区巧妙地衔接,用这种科学的唱法,就能解决换声点的问题,达到统一的声区。下面我从五方面来解决换声点的问题:

一、首先了解和弄清音坎现象,懂得真假声脱节破裂的原因

女声自然真声的极限音高是c2,一般来讲,女声用这种真声往上唱,到了这个音高就感觉到了尽头,如果继续往上喊,嗓音会突然破裂,接着,一种漏气虚弱的纯假声便会出现,这种真假声脱节出现破裂的那个音,就是音坎,这种音坎现象存在于用大本嗓儿的人。女声不要将真声唱得过高,避免掉进音坎儿里。

二、在发声和演唱时降低真声的音高,下降五度左右为提前换声做准备

三、在整个发声过程中完成两次换声

女声在演唱换声点以下的音时,唱自然的胸声,往换声点以上唱时,用混合母音的办法,将声音拢住往暗里唱,往柔、往后唱,声音要空一点、虚一点,有一种掺进假声的感觉,成了半真半假的声音,声音脱离了胸腔和嗓子,声音进入了鼻咽腔和头腔。女声提前换声唱混合母音时,宽母音a只采用o,而不用u母音混合,窄母音i用yu,e母音用A混合,使声音变得圆润,同时有个声音位置转换的感觉,从胸声唱到混声区,声音转换了共鸣位置。

经过提前换声后,女声把中声区的声音唱得圆、宽、暗、通,把共鸣音色往咽腔里集中,进行第二次的换声,声音往头腔里进,共鸣位置向后上方提升集中音色。

四、调整真假混合比例

在演唱中声区时音越低,真声越多,假声越少;随着音高上行,逐渐参入假声,音越高,假声越多,真声越少。真假混声以后产生的共鸣音响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声音。音越低,声音越结实,音越高,结实的声音逐渐呈点状,而虚柔的声音以气的形式进入头腔。通过混声真假比例的调整,我们感觉到音越高声音唱起来越轻松自如。

五、掌握女声换声区混声唱法发声练习要领,换声点的解决就会更清楚明了

1.在换声点以下胸声区音域中练唱并找说话时自然发声的感觉,建立胸声共鸣,把声音唱得圆润、通畅、松弛、明亮。

2.声音从低声区往高声区时,后咽立起来唱,很容易找到真假混声的感觉。

3.寻找混声发声练习,在第一次换声的基础上,为把混声唱得结实明亮,挂住前面往后甩,增加共鸣混响。

4.第二次换声寻找头腔共鸣高位置练习,使低中高三个声区保持统一共鸣音色和均衡声音力度。

女声通过混声唱法两次换声,可以轻松解决换声点并获得统一的声音。

另外采用吟诵办法解决换声点也可以尝试,戏曲喊嗓时,声音位置高,而且采用混声去喊。所用的原音是"li""le"和"ai".要求咬字要干脆、清晰有力。舌尖抵在下齿后面,舌根不能用力,舌面放松放平、不使劲,平放在口腔里。口腔做半打哈欠的状态,找轻咳的感觉。之后在老师的示范下摸索地找到混声的位置向外喊出,直接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声音的质量。因为不用顾忌音准,所以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声音的质量上,感觉更集中。这种方法可以极好地提高自己声音的连贯性,也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换声点,甚至音高的问题。

混声练习作为声乐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掌握换声区的唱法,才能解决好声区之间的统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不断地钻研学习,寻找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歌唱。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2

摘要:发声训练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从最基本的发声训练开始。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我们在学习歌唱曲目前都必须进行发声训练,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为演唱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声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主要探讨大学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能力。

关键:大学声乐教学;发声训练;有效方法

1前言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演唱者与演唱作品服务。由于每个人的发声习惯、音色音域、嗓音条件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发声训练必须是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训练。声乐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要做到呼吸、发声及共鸣互相协调配合,以练就纯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但是发声训练并不是说只有长期坚持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发音状态,而是要讲究发声练习的方法。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并反复加强训练,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进行歌唱,从而更好地演绎歌唱曲目。

2探讨发声训练的有效方法

2.1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

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有助于歌唱者对气息的运用与共鸣腔的协调,因此,正确的发声姿势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总体的歌唱效果。在进行发声训练时,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发声姿势,这是歌唱者声音通畅、纯净的关键,也是声乐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据调查发现,部分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过于注重声乐技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发声姿势练习,这不利于声乐学生发声能力与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日常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发声姿势的练习。要想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则必须学会科学、正确的站立姿态。所谓正确站立姿态,就是我们在演唱时身体自然直立,全身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头部微抬保持在眼睛平视前方时稍高的位置,两肩自然下垂,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微内收。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平稳落在双脚上。面部表情与眼神要生动传神。在演唱过程中眼睛应稍稍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眼睛虚着唱歌。歌唱时确保颈脖与后背、腰部在一条直线上,使得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避免出现歪嘴、瞪眼等不良表现。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必须严格对学生的不良姿态进行纠正,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科学的发音姿势,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2加强共鸣腔体训练

共鸣腔体的运用对提升歌曲演唱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共鸣腔体训练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训练方法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学生的训练方法错误或有偏差应及时引导与纠正。例如,在进行头腔共鸣训练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训练状态,避免学生过于追求音量的宏亮或音色的饱满而压低喉咙,造成喉部肌肉的损伤;再比如在进行胸腔共鸣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胸腔的张合技巧而出现肢体僵硬的现象。在训练时,教师应及时察觉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腔体共鸣技巧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打哈欠来感受口腔自然张开的状态,并且向学生详细讲解人体口腔自然张开时具有哪些特征,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与感悟来协调身体的各个腔体的张合状态,以确保气息能够在口腔、咽腔和鼻腔之间自由流动。“微笑训练法”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有效方法,进行微笑训练有助于放松脸部肌肉,使得鼻腔自然扩张,下巴与喉头不会处于紧绷的状态,有利于声带的自然震动,从而将声音传送至口腔上颚再产生声音的共鸣。训练共鸣腔体运用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督促学生反复加强训练,以提高自身声乐歌唱能力。

2.3进行咬字、吐字训练

咬字、吐字训练也是大学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咬字、吐字技巧,除了是将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传达歌曲的情感,使歌声更富有感染力。而咬不准字头,吐不准字腹,归不好字韵,是声乐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咬字、吐字训练时,声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咬字和吐字的理论技巧,然后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口型,口型的张合应该与字的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紧密结合。例如,韵母在演唱时要适当延长且要保持口型不变,否则会出现声音不清晰的现象。为了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口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面小镜子,边练习边看自己的口型,一旦发现口型错误便可及时纠正。此外,声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时胸廓慢慢向里收,此时膈肌上移,加快气体从胸腔径内通过朗读歌词来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再让学生结合正确的发声的速度,将气体由肺部排出,进而完成呼气过程。此外,教师方法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声乐呼吸技巧,以确保学生进行演唱或练声曲,以提高学生的咬字、吐字能力。在咬字、吐字训练时能够保持气息与乐曲的节奏一致[纠。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独3结束语的训练,以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音,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 综上所述,发声训练涉及到发声姿势、腔体共鸣、咬字吐果。 字及声乐呼吸等方面,这些都对提高大学声乐教学的发声训

2.4强化呼吸训练 练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演唱的加强对发声姿势、腔体共鸣、咬字吐字及声乐呼吸等方面的训基础与动力。呼吸除了是满足人体的生理功能需要之外,还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要满足声乐演唱的不同需要,根据演唱曲目的要求学生要学力。会调整不同的呼吸节奏,从而确保演唱时的气息能够饱满富有张力,从而使得歌声更具感染力。教师可以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进行呼吸训练的要领,让学生保持上半身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协调呼吸群肌之间的运作,两肋微微舒展,腰部和上腹部自然放松挺立,胸部与肩部自然扩展,腰部往外膨胀,膈肌位置向下移动,将口腔慢慢打开,口腔与鼻腔同时打开吸气,从而顺利完成吸气过程。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声乐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教学思想下,小学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理论上的表现,随着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师也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与发展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结合实践经历,浅谈小学声乐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部分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声乐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基本版块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现代化科技的普及,学生的生活与音乐、歌唱越来越密不可分,听音乐、唱歌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技巧,提高音乐声乐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完善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当前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教育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内容的学习,从学生均衡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在音乐上的发展相对滞后,大力发展声乐教学,探讨声乐教学方法对于推动音乐教学、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均衡发展,声乐教学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声乐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教学上的问题,比如,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学习中普遍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缺乏学习兴趣,大大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在声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声乐教学的态度问题,例如家长没有正视声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教学上的方法缺乏创新,等等,这些都大大局限了声乐教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接下来,笔者主要围绕小学声乐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二、创新声乐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1.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刺激以及维持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

声乐教学的内容繁多,教学方法也非常多,这也为刺激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灵活转换各种教学手法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声乐教学上的惰性,降低产生疲倦感的几率。对于小学声乐教学来说,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的方法,比如,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掌握一些声乐基础时需要更多地融入游戏、舞蹈、音乐等元素,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中学生,教学方法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科技的元素,比如,在课下利用手机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录音,利用一些音乐软件对各种声音进行模仿,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强自己的节奏感、咬字,慢慢摸索如何去控制声音。从目前的教学趋势来说,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各个学校的一个共识,为声乐教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比如,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在哪些地方多加改善,例如,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促进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认识,拓宽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还有在声乐歌曲的选材上太过局限,以后需要多多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歌曲。

2.了解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差异,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当中,教师所负责的班级人数往往会比较多,这也是限制声乐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体现新型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声乐上的水平也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这些具体情况也是教师选择、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些缺乏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DVD、各种相关视频文案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一些节奏感稍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技术,或者是一些小游戏等,慢慢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例如打鼓、数拍子等,不断创新游戏的模式、内容,也能够帮助他们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在唱歌方面比较弱的学生,这也是他们怯于表现自己的原因之一,教师除了需要从教学方法上不断改善之外,还需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为他们制造更多表现的机会,给予更多激励性的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声乐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也被纳入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之中。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声乐教学是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来说,声乐教学是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用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相信在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的音乐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4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地方民歌,民歌演唱方法以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的复杂性,致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难度大,教师不好把握和分析。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整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和守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上,不同民族音乐的授课教师没有分析学生的个体风格和个体特色,对民族声乐的独特演绎没有进行科学评估。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的民族声乐院校没有形成和制定出教学考试评估体系和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没有完整的培养模式,就不可能使学生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它的表演因素包括很多种,但是,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声乐艺术的表演因素,反而更多的强调表演技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的特性越来越少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主要通过民族声乐演唱和聘请民间歌手示范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声乐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中国在音乐教学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很多院校开始把教学注意力转移到流行音乐上,逐渐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很多的专业音乐院校或其他学校的音乐专业都去钻研和发展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教学上则不去花费时间和经历进行研究和创新,所以社会进步,音乐发展,但是民族声乐的教学还是在原地踏步。很多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再去分析民族特色和民族声乐的具体风格,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知道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一无所知,民族声乐在表演时缺少了民族情感和民族风格的神韵。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材内容的缺陷性

由于开放国策的执行,欧美文化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也把注意力放在流行音乐上。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和社会上的音乐人士都去研究和创新流行音乐的的形式、内容等,渐渐流行音乐的教材内容不断地完整、具体、全面。民族声乐的教材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去研究和编辑,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在今天的很多音乐院校,民族音乐的教材还是原始的曲谱教材,音像音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没有进入学生的必修课。这种现状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流对民族声乐的不重视,音乐院校的关注焦点不在民族声乐上。另一方面,我国在民族声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即使有很多音乐院校,他们的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民族声乐教学研究。

(三)“原生态”音乐的流行使其进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伴随着流行音乐对我国的影响,很多流行音乐的弊端开始暴露。例如歌词的粗暴,思想的低俗等等,加之我国国内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忽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来,各地的电视节目开始掀起一股民族原生态歌曲热潮。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许多高校开始改革,适当的关注民族声乐教学。开始学习社会上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追逐。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上引入“原生态”音乐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成果,但是“原生态”音乐毕竟不能等同于民族声乐,使得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一)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不断地进行改善

要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高校可以引进“原生态”的民歌歌手,然后对他们进行民族声乐的专业知识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在此基础上添加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得民族声乐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更加自然。除此还要培训他们各种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基本功,从而促进在教学环境中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重视对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

在我国的大多数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材普遍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完善,曲谱教材不应该是民族声乐的主流教材,应该以它为基础,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下民族声乐教学的需要。

(三)音乐方言课的比例突出

不同民族的声乐都和它的方言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方言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要突出民族方言的教学,民族方言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中的瑰宝,是我国的精神财富,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音乐上的完美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对改善我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措施,希望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做出贡献。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5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唱,还要会教。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音乐教育”的特征,但是,过分注重专业化声乐演唱,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音乐教育不相适宜。本文分析了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如何让声乐教学更加符合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二、声乐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

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

[2]张晓伟.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综合能力培养[J].参花(下),2013(4).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6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7

一、优化练声,为情感表达提供保障

准确表达歌曲情感依赖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放松对于发声技巧的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基础,发声练习应当因材施教,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声能力。传统教学中发声训练常于歌曲练习分开,运用课前时间调整声音状态,解决存在问题。为提升发声练习对于情感表达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将所学歌曲的重难点进行提炼,转变为适合学生进行训练的练声曲或者练习模式,则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认知,在反复练习中潜移默化感受歌曲情感。在具体改进中,教师可以从语言、音高以及歌曲旋律入手,适当改造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之后的歌曲演唱训练扫除障碍。在练声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端正练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练声也是一种歌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每一段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表演都与演唱者日常的训练密不可分。练声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演唱意识,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美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练声过程,面带微笑,想象自己能够将声音传递到远方,想象自己正在进行一场歌唱表演。练声是一个强化技能,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在对着镜子进行练声,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曾经忽视的问题,改正不良发声与表演习惯,进行针对性练习。热情洋溢的练声训练可以有效避免练声的枯燥性,使练声效果事半功倍。

二、研读内容,为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表达歌曲的情感建立在对于歌曲内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之上。因此,为提升学生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研读歌谱与认真分析歌曲内容的良好习惯。歌谱的分析要做到精细,既要关注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也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意图等内容,分析旋律特征以及语言特点,进而形成对于歌曲的感性认知与理性理解,准确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例如在教授《西部放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歌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体会歌曲中的宏伟气势与豪迈气概,品味朴实的乐曲基调。通过将西部民歌作为素材,作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黄土地”儿女,以及其建设祖国西部山河的坚定决心。歌曲由歌唱家王宏伟演唱,他那纯正而极富穿透力的嗓音有力诠释了歌曲内涵,让人心潮澎湃,激起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如果忽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难以挖掘歌曲的深刻内涵,影响歌曲表演的情感表达。在了解歌曲背景等基础上,还应当对歌曲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加深对于歌词理解与感受,在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揣摩作品意象,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歌曲情感。例如,在教授《教我如何不想她》时,学生在了解了作者刘半农远在他乡对祖国与亲友思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歌词含义。题目中的“她”既是祖国、亲友。也可以是心中朝思暮想的人。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歌词与旋律,将心中的无暇遐想寄托在歌唱表演中,抒发自己对于“她”的无限思念。

三、舞台实践,为情感表达提供契机

声乐表演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为了使艺术的生命在舞台中绽放。舞台表演与日常训练拥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组织舞台实践,为学生在表演中抒发情感奠定基础。舞台表演是情感的交流。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歌声、动作、表情等于演员、伴奏以及听众进行交流,克服紧张情绪,全神贯注投入表演,进而将歌曲情感流畅抒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于心理变化。常言道,眼睛是心灵之窗,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的眼神训练,通过眼神的交互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实现与演员以及伴奏者的协调配合,更好的传情达意。具体训练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的方式进行,在每学期,学生都应当精唱八首作品,通过必唱曲目与抽唱曲目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验。另外,还应当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声乐演唱实践,每次六至八名学生参加。对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缺点,各个教师应当进行点评与指导,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除此之外,教室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艺表演以及歌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并依据学生的参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训练的契机,提高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既需要娴熟的演唱技巧,又需要对于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以及有效的舞台实践。情感表达是教师的与学生的共同追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策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与情感表达能力,为声乐表演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诠释声乐艺术的真正魅力。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8

一、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一)声乐演唱侧重于练习者与演唱者的主观情感,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

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教学理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发挥声乐演唱经验的作用,保证声乐艺术的教学成果,教学理论观点虽然不具有全面性,但具有普遍适用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采用统一化标准,重点在于总结归纳以往声乐教学的经验,因此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但也存在未能够充分凸显每一位声乐学习者个性的问题。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艺术,演唱者在练习以及演唱过程中只有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与心灵,才可达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声乐演唱侧重于演唱者心理感受,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强调演唱者生理表现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会过度重视演唱者声音的表现与变化形式,以及声乐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表现与变化,力求各种生理表现的准确性,比如在声乐教学训练中会要求学习者呼吸气息的平稳性,口型的规范性和发音的标准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主要目标是尽量使声乐学习者的鼻腔、口型、声带等得到科学控制。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个人来说,一些演唱技术上的规范是必须的,但是更加强调声乐演唱者个人的内心感受,通过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与情感的控制与运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声乐演唱者若想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抒发个人心理感受,首先要掌握演唱的各种生理技巧。

(三)声乐演唱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比较稳定刻板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基本都是来自于声乐演唱的实际经验,它通过对较长时间演唱的总结概括,形成一些确定性的演唱规则与原则,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刻板。声乐教学理论是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因此也就有持久性,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声乐演唱主要以演唱者为载体,随着时空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较多,因此在表演上会呈现及时性和多变性特征。同样是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时会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个演唱者在演唱不同的曲目时也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二、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差异性的处理方式

(一)循序渐进地进行声乐演唱学习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应当重视实践与训练,但是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要遵守各种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理论,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声乐演唱与声乐演唱理论观点的差异,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演唱艺术的精髓,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艺术水平。学习者应当明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掌握好声乐演唱理论并且提升自身演唱水准。

(二)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和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观点

声乐演唱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它应当追求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声乐演唱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促进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融汇的重要动力。声乐演唱的创新和发展必会导致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更新与变化,如此,在不断的声乐演唱实践中,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也会逐渐缩小。声乐演唱者应当同时尊重演唱的共性与个性,在掌握好声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三、结语

声乐是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内心情感、抒写心灵与灵魂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算得上是一种大众艺术,通过歌唱给听众带来诸多的心灵震撼与感动,并且具有抚慰各种情愫的功效。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理论观念分别属于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声乐教学工作者应当正视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善于运用两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指导作用促进声乐演唱的科学进行,用声乐演唱的艺术实践推动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完善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文化艺术魅力发扬光大。

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解决论文 篇9

一、高校声乐教学心理因素的实践研究

声乐教学课程当中的内容设置比较随意,这种课程内容设置会严重影响到声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再就是声乐教材非常单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声乐教学教材,大多数教材都是教师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因此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的观点,学生的接受程度被教师忽视了,教材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高校其余教学在心理方面的教材也是不充足的,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长期的缺乏声乐教学心理建设方面的教材,目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声乐教师都是借用的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而且教材借用的情况非常复杂,最主要的是这些教材里面关于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少的,因此找寻适合高校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教材成为了目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实践过程当中还要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问题,因为现阶段有很多的高校还没有开设关于声乐心理方面的课程。那么声乐教学心理方面的教师也是缺乏的,有的学校在新开设声乐教学心理课程的时候也是没有专业教师的,因此很多的声乐教学心理课程都是有兼职教师教授的,这也就使得整个声乐教学心理课程的质量普遍偏低。在声乐教学心理课程实践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只是将声乐教学心理课程作为一个小点穿插在了声乐教学当中,只是单纯地灌输了音乐教育,并没有将情感真实地传递个每一位学生。

二、高校声乐心理课程的教学性质

现阶段的专业音乐教育被分为了三类,一类是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一类是学院的音乐教育,还有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通过对三种类型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音乐教育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教育,音乐院校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专门从事音乐的专业性人才,而师范院校的影月教育理念则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定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则是面向非师范类的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不管是哪种院校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高校声乐心理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声乐教育作用的不断加深,学校的教育也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素质教育,使得声乐教育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校园的艺术文化活动也随之出现,比如说在校园中出现的校园歌手之类的声乐比赛,这些比赛的出现让大学生参与声乐教育的积极性变强了,歌唱成为了高校学生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参与中发现,能够真正参与声乐教学的学生是很少的,基于此种情况,在高校中开设声乐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内心的需求。

(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都是积极乐观、激情四射的。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最关键的阶段,而声乐艺术则是通过聆听来实现学生的审美感知的,当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将自己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欣赏音乐是审美的前提,而欣赏音乐这一活动也正是人心里活动的一个体现,高校的声乐心理教学正是从心理因素这一方面去引导大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塑造不同的学生音乐性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审美的外部感受。

(三)能够提高大学生声乐的学习能力和表演能力

歌唱的情感表现是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前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来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声乐心理教学的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是有很深影响的,表演的过程需要声音和表现能力的有效结合,也是一种内外部力量的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声乐心理教学的心理过程。

四、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演唱者演唱技巧的发挥、对歌曲中的艺术进行表达都是需要演唱者自己进行控制的,而控制的行为正是其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的反映,歌唱者在歌唱的时候需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而表达的形式离不开自身的感觉、记忆以及气质这些心理因素,如果想要在声乐教学中获取较好的艺术效果,那么就要运用艺术的思维来判断、分析在实际演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去解决,因此研究声乐心理教学对声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21: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乐   教学中   换声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