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开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发现了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
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
3、荷兰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
(1)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2)袭击葡萄牙、西班牙船只,抢掠财物。
(3)探索新的航路。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6、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7、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8、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
(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4)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2)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3)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0、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11、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12、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与统一
1、***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时期看,***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联系起来认识:***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乱世。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一、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
(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①过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结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反***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评价功绩:①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
②为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含义: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经商和外国商人同中国贸易的政策措施
(2)目的:
明朝: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清朝: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后果: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明清之际出现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明清时期
(2)地点:江南中小工商业市镇等地,发达的手工业部门如纺织业等
(3)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3、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海禁闭关。
具体分析:(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a、国内市场狭小: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政策限制: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国际市场丧失: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11:4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