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体现的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更新时间:2022-12-25 09:00:00 阅读: 评论:0

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他的嗜好是在邻居的影响下形成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篇1

鲁菜,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北朝时高阳太守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术做了较系统的总结,记下了众多名菜做法,反映当时鲁菜发展的高超技艺;唐代段文昌,山东临淄人,穆宗时任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称“北食”,即鲁菜的别称,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称菜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山东古为齐鲁之邦,海鲜水族、粮油牲畜、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菜系,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泉城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济南的烹饪名厨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全面继承传统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东路福山、南路济宁、曲阜的烹调技艺融为一体,将当地的烹调技术推向精湛完美的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至瓜果蔬菜,就是极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内脏等皆可制成美味佳肴。济南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汇泉楼等曾久负盛名的老店,均已经营山东传统风味菜闻名。烟台、青岛位于美丽的胶东半岛,以烹制海鲜见长。鲁西、鲁北的禽蛋菜;泰安以豆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素菜,以及鲁中地区具有齐国遗风的肉、鱼菜肴各具特色。山东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成的。

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篇2

八大菜系与四大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虽然大家对吃有着一致的重视,但各地在食材、烹饪技法和风味上却大不相同,而菜系就是对这种饮食地域差异最直接的特征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的八大菜系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有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和徽菜。但还有另一种划分菜系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消费受众群体,分为宫廷菜、官府菜、家常菜和地方小吃四大类。

宫廷菜代表了中华美食文化的最顶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朝时期的满汉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至少108种,包含南菜和北菜各54道,分三天才能吃完,菜式取材广泛,山珍海味无所不包,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除了宫廷菜,明清时期的中国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菜品分类——官府菜。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门的名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与庶民菜有极大的差别。就目前来讲,顶级的官府菜有三家,分别是孔府菜、随园菜和谭家菜。

无论是宫廷菜还是官府菜,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最常见的菜系便是家常菜。家常菜,是指家庭日常制作食用的菜肴,是中国菜的源头。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不追求食材的精细、不讲究进食的礼仪,用最基础的调味品也能做出专属每家每户的独特口味。

小吃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小吃能够突出反映某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现代人吃小吃通常不是为了吃饱,除了可以解馋以外,品尝异地风味小吃还可以借此了解当地风情。

鲁菜的根:博山菜

鲁菜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经过千年的发展,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因此,鲁菜真正在全国流行并被誉为八大菜系之首,就是从这个时期的北京开始的。

自清代以来,鲁菜分为福山菜和济南菜,其中济南菜又分为历下派、淄潍派和泰素派等。鲁菜的三大支柱则是历下菜、福山菜、博山菜。

鲁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最常见的做法是以汤壮鲜,可以说吊汤是鲁菜的灵魂所在。历下菜便以汤菜为一大特色,精于制汤,其高汤分清汤和奶汤两种:清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颜色乳白,故名奶汤。清浊分明,堪称一绝。制作清汤,讲究微火吊制,次数越多,汤味越醇、汤色越清。奶汤则非旺火猛煮不可,原料中的胶质蛋白质及脂肪颗粒溶于汤中,使汤汁色白味醇。历下菜中用奶汤和蒲菜烹制成的奶汤蒲菜早在明清时期便极有名气,至今盛名犹存,素有济南汤菜之冠的美誉,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福山菜,也被称作胶东菜,主要选用海产品为菜肴的原料,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明清时期,大批福山厨师享誉北京,此后在国内外各处开业,遂使福山菜风味传遍天下。福山菜厨师善烹海味,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山东的海产品,不论参、翅、贝,还是蚧、虾、蟹,经当地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鲜味美之佳肴。福山拥有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如今,福山厨师凭着精湛的烹调技艺和独具特色的名菜佳肴,誉满异国他乡,把鲁菜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山东各地饮食习惯千差万别,胶东半岛靠海吃海,鲁西南是煎饼的天下,济南是各方美食的聚处,曲阜则有傲视齐鲁的孔府菜……在鲁菜的众多分支中,博山菜是最符合家常菜这一分类的。博山炸肉、博山豆腐箱、博山酥锅、博山丸子等博山特色菜均采用爆、烧、炸、炒等鲁菜传统的烹饪方式,且这些菜式材料易得、工艺精巧有度、分量厚实、口味咸鲜,无一不是鲁菜最显著的特色。有说法称“博山菜是鲁菜的根”,这或许源于博山所在的淄博“一地通六市”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博山菜不少菜式都与山东各地名吃隐隐有着关系。2016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将博山认定为中国鲁菜发源地。

鲁菜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八大菜系带来的纷争由来已久,时至今日,随着各路菜系的兴盛、烹饪技艺的创新,鲁菜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川菜占据半壁江山,东北菜异军突起”,这句话形容当下地方菜的发展可谓恰如其分。川菜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东北菜量大实惠,不拘泥于细节,颇有东北人的气质,因而深受人们青睐。但当我们走在街上,反倒极少看见鲁菜馆的身影,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鲁菜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难道说曾经辉煌百年的鲁菜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了吗?

这也不难理解,山东人豪爽粗犷、为人朴实的性格在鲁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鲁菜好吃,但缺少食物应该有的艺术感和仪式感。现代人讲究吃文化,所以宴请看重的不仅仅是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吃的环境和体验。位于西班牙伊维萨岛的感官餐厅,不仅有米其林名厨掌勺,伴随着灯光及激光效果,每一道菜肴会带食客进入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像是经历了一场时空旅行,全球食客趋之若鹜、奉为经典。这说明一场隆重的、充满仪式感的晚宴并不局限于味蕾的享受,而是能让食客在美食、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氛围里享受一场绝妙的五感盛宴。

所以说,有时太过实在也并非好事,若能把美食与艺术融合,惊艳的绝不会只是味蕾。其次,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中国美食行业进入快餐时代,鲁菜对于食材的处理十分费工夫,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菜快、做菜时间短的商业化模式,并且鲁菜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大油大芡、重色重酱的烹饪方式,与现代人崇尚的清淡健康饮食理念正好相悖,因此只能被迫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了。

试着走下神坛

鲁菜在民间的日渐式微并不代表这一菜系的消亡,正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一样,鲁菜也应该知变通、作改变,尝试自救。

古时候的鲁菜是雍容华贵、中正大气的王朝代表,千百年来,鲁菜始终保持着一贯传统,坚持使用高端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回馈食客。但放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与便利的时代,这种高端有时则被认为是一种商业溢价,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其实,鲁菜应该试着走下神坛。鲁菜曾经是官府菜的代名词,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官气太重、不接地气只会把路越走越窄,也许“与民同乐”反而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此外,鲁菜师傅观念保守,中庸之道深植于心,鲜有走出去的意识,以至于鲁菜缺少宣传,逐步走向一种封闭的状态。走在街上,我们会发现许多饭馆的招牌上都有明显的地域标识,如重庆火锅、***大盘鸡,但大部分鲁菜馆并没有这种意识。老字号如谭家菜、丰泽园,亲民如黄焖鸡、水煎包,相信山东本地人见到这些饭馆也不一定能认出是自家的饭菜,这种传统的含蓄使鲁菜成为餐饮界中的一股清流,加强鲁菜宣传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的食材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山东大地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加上两千多年来浸润着儒家学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追求,终成鲁菜的洋洋大观。其实不难发现,鲁菜已经悄悄走上改良之路,我们坚信鲁菜厨师终将会在味道之外努力寻得一条属于山东传统美食文化的新道路。

浅谈鲁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篇3

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之首,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北方菜的代表。起源于春秋时期,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首选,代表性菜品包括糖醋鲤鱼、九转大肠、奶汤蒲菜等。

今年41岁的杨晓路出生于鲁菜世家,这道让鲁菜“火遍”全球的菜品,就是他从传统鲁菜系中挑选的“黄焖鸡”。本着“养店如子、养牌如子”的理念,以其儿子姓名命名的“杨铭宇黄焖鸡米饭”10年间迅速成为业界“神话”。

因家里祖祖辈辈开鲁菜店,杨晓路把传承看得格外重。在原有制作风格的基础上,他对祖传酱料进行了改良,让其更符合现代人口味,并通过工序调整让出餐达到快餐速度。从2011年的第一家店到2014年的2000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遍布中国各个城市。

“美国把麦当劳和肯德基带入中国,同样,我们也可以让中餐快餐化模式走向世界。”2015年,海外第一家店在澳大利亚试验成功,随后在日本、加拿大开设直营店,再到在美国开设分店,“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现身”10余个国家。其中不乏一些在中国吃过该餐品的留学生回到其国家后开设分店。“博大精深的鲁菜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这也让海外民众了解到鲁菜文化。”

从事面点工作50余年的鲁菜特级面点大师杨春丽出国参观期间切身感受到鲁菜受到海外食客的喜爱。她告诉记者,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致中和”价值与审美取向的影响,鲁菜讲究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菜品味道醇厚鲜美,配以花样多且可口的手工面食,“国外消费者感到很神奇,也格外喜欢”。

鲁菜精于火候,善调五味,菜形大方,口味咸鲜脆润,尽管海外的中国餐馆有鲁菜,但杨春丽发现,其制作精髓和文化内涵并未在海外得到很好地展示和传播。她认为,这与鲁菜发展遇到的瓶颈有关,不乏传播思维保守,缺少品牌影响力,真正鲁菜制作无法在海外“显身手”,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缺少坚守力等原因。“这都让鲁菜缺少了吸引力和口碑。”

同样支持鲁菜“走出去”的还有中国鲁菜特级大师张化国。在他看来,“走出去”不仅仅是走出国门,还要走出品牌化,“杨铭宇黄焖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些经典菜品没有用鲁菜的名头统一打造、主推,市场便缺少鲁菜品牌热点”。

很多菜系都有过去和现在的口味差别,近些年许多新派鲁菜开始有所发展,通过食材的选用,更讲究科学健康、营养搭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近。张化国呼吁鲁菜厨师增强“走出去”的意愿,比如参加各种美食文化节、比赛、交流、培训等。他相信鲁菜及中国美食的魅力能对世界“味蕾”产生一定影响,“鲁菜也不会没落,只是等待‘一鸣惊人’的机会。”

是日,在济南开幕的第六届中国鲁菜美食文化节继续举行,数十位中国鲁菜烹饪大师在现场交流展示,也共同期待鲁菜的真正“复兴”。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09: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1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鲁菜   中国   饮食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