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途径

更新时间:2022-12-25 07:37:00 阅读: 评论:0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精选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1

摘要:高职学生做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而就业的核心在于竞争力,竞争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就业的前景。职业道德和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很明显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为此,有必要分析职业道德、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以及职业道德对高职学生重要性,从而通过解读职业道德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实现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问题的全面分析。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作为我过高等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相关的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将达770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将超过350万,几乎占据了整个毕业人数的一半。在全球化的今天,虽然金融危机早已过去,但是其余波并未完全消散,全球的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如何通过职业道德来实现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当前学界热点问题,所以说,研究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职业道德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整个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讨论职业道德之前,有必要对首先对道德做出必要的界定。道德是一种精神,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各不同的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的道德,不同阶级的道德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马克思才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1]每一种职业关于道德的内涵也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职业道德和人们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的,它一般是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纪律和专业技能等内容的总称。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道德虽然和法律规定有一定相似性,但法律更多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带有强烈的自律倾向。就业竞争力是指人在就业时在同他人的比较中所体现出的竞争能力,正是因为就业竞争力的存在,才使得在现代化的劳动市场劳方和资方都在至少保证员工的竞争力不下降做出各种努力,这也是企业维持竞争力的方式之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能为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初次就业和漫长的事业生涯中提供着智力上的支持,从而保证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和加强,将为高职学生在职场中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上课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大批学子获得了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招考的方式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最后一批被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学习态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目前技术应用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盲目扩张使得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高职生各项指标良莠不齐,这其中就包括道德素质。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以技术应用型为主,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这为高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高职教育是他们走进社会之前的最后的学习阶段,正是这一时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节点。

三、职业道德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守信等内容。具体说来,第一,爱岗敬业是基本的工作准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中的基础要素,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工作的人将难以生存。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工作都不是凭空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爱岗敬业不仅和个人相关,也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诚实守信不仅仅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和爱岗敬业一样,它也是职业道德的内容,还是考察一个人工作的准则。随着现代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诚实守信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高职学生来说,高职的学习只有三年的时间,这对漫长的人生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虽然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超过了二十年,但是很多制度依然不完善,高职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诚信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中重要特质,将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团队协作的是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的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通过团结协作将展现出强大的能量。现在高职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团队协作的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是缺乏有效竞争力的,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高职学生必须是有“德”之人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某些方面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能否认高职学生也同样属于高素质的人才。专业技能直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而道德素质则较为隐蔽,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显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无论是谁对人的考察总是“以德为先”。从这个维度上看,“德”是高职学生的根本所在。

四、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影响

(一)良好职业道德有利于弥补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不论是在哪个领域内都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将高学历和是否是重点大学毕业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这让本来就在求职路上就存在着诸多困难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的艰难,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用人单位依然将学历和毕业的院校作为人才招聘的参考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标准的地位已经被弱化,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得到调整后,这对广大的高职大学生来说是个良好的机遇。高职学生之所以在就业的道路上走的艰难更多的不是因为专业技能的影响,而是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的职业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说到底就业竞争力实际上一种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在很多情况下都体现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从某种程度上看,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由他们职业道德决定。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调节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对职业前景总是充满着期待,无时无刻不用职业道德规范着自己的职业行为。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理,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难以让心静下来,作为大学生的高职学生自然也有这样的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各种因素交织发展的结果,如自制力不强、学校监管存在空白区域等,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明确的定位,有着很高的心理期望,眼高手低,总是想着进入一家薪水高、工作量少、环境好单位工作;二是在校期间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成为高职学生事业成功的一大助力。在当代社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职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临危不乱,从容面对,稳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辟一条顺利就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苏继春.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3).

[2]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3]刘文晶.高职生就业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0(12).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2

摘要:市场经济在发展,会计也在发展,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体现和形象重塑方面谈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行为;会计形象

在会计实践与实务中,会计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诚然,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状况与其先天生理特点有必然联系。但是,他们的素质可以而且应该在后天的实践和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主观努力程度如何,往往最终决定着主体素质的高低。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外延

在会计行业里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最备受争议的,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要在会计人员中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原则、讲正气等方面加强教育,让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及西方社会渗透进来的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会计人员对于某些领导要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的投其所好,有的拒绝,有的表面上服从,但事后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等领导出了事再作交代,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主体道德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这几年有大滑坡的趋势。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可以看到,凡是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都具有道德自律能力,总是传播和实践着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并与那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先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其他会计人员,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三、会计职业形象的重塑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应该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1.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首先,诚实守信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其次,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3.客观公正、坚持准则

首先,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客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其次,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4.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有一些共同的专业素质要求。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过关,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甚至给经济管理带来了损失。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佳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这需要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专业素质,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专业保障。

5.参与管理、全面发展自己

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6.强化服务、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一定会成为合格而专业的受人敬重的财务管理专家。

参考文献:

[1]于书林.论会计人员道德观[J].现代会计,2002(02).

[2]殷国滨.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会计,2002(02).

[3]刘芳.浅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J].商场现代化,2011(15).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3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制社会人们处理涉法性问题时应具有的基本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法律与道德互助共生,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培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完全胜任工作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要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化水平才能得到充分提高,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笔者基于对法律思维方式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的认识,试图探讨法律思维方式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

法律思维方式之辨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观察、分析和解决涉法性问题的思维方式。作为法律实践活动方式的观念形态,法律思维方式是伴随法律职业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独特性思维定势和思维模式的固化和凝结。不同于经济思维方式偏重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治思维方式偏重于不同利弊的权衡和道德思维方式偏重于善与恶的评价,法律思维方式则偏重于合法性的分析。作为法律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合法性强调要以法律为准绳来思考与处理涉法性问题,面对任何涉法性社会矛盾和纠纷,基本任务在于做出合法与非法的判断,并依照法律,以权利与义务分析为线索,最终做出权利安排和义务界定。合法性是对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最高抽象,把握了合法性,也就从根本上把法律思维方式与其他非法律思维方式区分开来。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一判断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法治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如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等,也离不开全民法治观念的确立。“只有当人们能够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经常地而不是偶尔地按照法治的理念来思考问题时,才会有与法治理念相一致的普遍行为方式”,鉴于此,“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成为人们处理涉法性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法治得以真正实现的必要条件。

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基本资质的内在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思维方式仅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所独占。从思维主体的角度来说,法律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层次。狭义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官的思维方式;中义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广义的法律思维方式则是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作为广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思维主体,社会大众是遵从法律行为规范的一般社会成员,他们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未经专门职业训练而逐渐养成的一种法律价值观和法律判断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可见,法律思维方式既是专业的,又是大众的。法治的实现需要经专门职业化训练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也离不开未经专门职业化训练而具有一定法律思维能力的普通社会大众。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应自觉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这既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之互助共生

在现代社会,法律和道德共同构成两大基本的行为规范,两者共同为社会的有序运行保驾护航。在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法律,既是人们思考和认识法律问题的前提,又是人们思考和认识的对象。没有法律,也就无所谓法律思维方式。什么是法律?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内容丰富,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等基本构成要素。职业化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任何职业活动都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其发展也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样,职业道德规范也就应运而生。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发展的产物,它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自觉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遵守职业纪律,展现职业作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按职业道德标准行事,是各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一种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

作为职业生活的两种基本行为控制方式,法律和职业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助共生。一方面,遵纪守法常常构成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是法律的灵魂,法律规范中的一些条文也是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内容,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法治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职业道德所提倡的内容会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出现,同时,法律制裁的威力也有助于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当某一行为冲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做出了严重危害他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为了维护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正常秩序,就要动用法律手段对这一行为进行强制制裁和惩罚。

简论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作用

尽管人们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但在基本范围内也存在着深刻的共识,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方面成为各行业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在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积极探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努力促使学生形成契合职业化要求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行为。

按照一般德育理论,道德的培养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这样,帮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含义,是培养其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互助共生,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和惩罚。因此,努力挖掘敬业、诚信、公道、纪律等的法律意义,必将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法律思维方式的保障。

敬业是一切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基础,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敬业就是要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岗位,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职业与责任如影随形,一个敬业的从业者,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其中包括道义责任,也包括法律责任。具体来说,一方面,从业者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则应承担相应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履行职责,是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责任的本质要求。如果遇事临阵退逃,不仅谈不上敬业,还可能违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甚至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职场从业者的道德底线。诚信的本质内涵是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在职业生活中,诚信要求从业者尊重事实、真诚不欺、讲求信用。其实,诚信也是我国现行法律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显然,在诚信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

公道作为一种行为品德,要求从业者在工作中遵守职业的规章制度,给予工作对象应该得到的利益。在职业活动中,如何处理公私关系,往往成为衡量从业人员是否公道正派的重要标准。在公私利益之间,从业人员要做到公私分明,绝不能侵占用人单位的财物,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不能为小单位、小团体非法牟取私利,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否则,轻者要受到用人单位的行政处分,重者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更严重者触犯刑律则要受到刑罚。

纪律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职业纪律办事,这是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也是从业人员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最基本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遵守和践行职业纪律,必须认真学习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范,严守法律法规。可以看出,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既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从业人员遵守职业纪律的内在规定。从业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意识,掌握法律精神,这既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践行职业纪律以促进自身职业化的过程。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4

一、引言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以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品质。实现有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教师、两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高素质技能性高职人才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内在需求,职业道德的优劣和好坏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第十二条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又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因此必须重视高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第二,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需要。医患关系和谐是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仍然存在医患关系恶化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医疗体制不足、医方因素、患者因素等,如医疗体制改革深入不够,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不能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医院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生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正常收入偏低,新型社会角色转变不够;患者维权意识、健康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对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等。但是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导致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不够满意而引发纠纷。《***.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指出“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显著提升是原则之一,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主要任务”。因此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第三,提高医学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精良的技术,而且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医学生自身修养的提升,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因素,实现自我价值,并在职业中得到发展。

三、目前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目前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尚未得到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灵魂”。所谓的缺乏“灵魂”是指职业道德教育本身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社会形势等严重脱离。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提倡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奉献、集体主义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不求索取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不良风气和现象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认同感降低,认为其是空洞的口号,学生的担当感和使命感不强,职业道德崇高精神很难树立。[1]第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泛化。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渗透于“思政课”之中,由于“思政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因此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尤其缺乏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内容,对学生职业情感体验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学习后的应用。[2]第三,职业道德教育形式知识化。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化,对学生职业情感体验重视程度不够。职业道德课程以说教性讲授性为主,教学设计、考核评价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特点,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培养工作难以取得实效,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

四、辅导员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共同的责任,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实用的授课方式是实现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但是学生是否能够将职业道德内涵深入于心、幻化于行,更多的是需要生活中点滴培养,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紧密的辅导员任务尤其艰巨。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是否能落地有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做好学生的表率。第一,辅导员言行“崇高化”。所谓“崇高化”是指辅导员自身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内心充满爱,在工作中用“心”,言行一致、公正无私,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用。如在班级奖学金评定、荣誉评审、班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实习单位分配、就业推荐等工作中,要坚持标准,公平公正,让学习努力、成绩突出、品行端正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秉公处理、以德服人。在与学生日常接触中,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放下辅导员的“架子”,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以此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思维。第二,加强职业道德体验。就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而言,社会实践是医学生验证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医学生了解社会和工作领域、锻炼自身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加深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这是多数学者的共识。辅导员可以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与老龄化社会相结合,与第三教育相结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医疗实践活动,例如安宁服务、社区家庭服务等,利用专业特长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激发学生学好本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第三,树立职业道德典范。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医德先进个人、先进事迹,通过先进个人事迹的宣传促使医学生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医德信念、医德情感、医德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觉。

五、结束语

总之,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导航者,面对思想纷繁复杂的新世纪医学生,必须更加重视其培养工作,使他们坚定“医乃仁术”的信念,承担起医疗卫生事业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

作者:张虹 刘洋 魏冰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航.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及问题评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62.

[2]王卿华.探索社会实践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02):75.

[3]韩志,薛慧娜.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学理论.2015(18):231-232.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记者工作中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立法,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角度就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记者;职业道德;工作责任

新闻业务技能是指进行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求。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新闻工作责任的愿望,还要表现为完成职责的过硬本领,只有具备高超的新闻业务技能,才能出色地履行新闻工作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所以,良好的新闻业务技能便具有了深刻的职业道德意义。

一、新闻记者中常见的职业道德问题现状

1.收受礼金。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不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寸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3.有偿新闻。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出卖版面(播出时间),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往往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出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1.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忽略。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于是对收受礼物、红包、纪念品等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放松了对属下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单位,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业务例会,政治学习例会就更少之又少。

2.经济利益的驱使。眼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事以经济效益为上,一心扑在钱眼里。此外,由于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重脑力劳动,让很多人觉得记者是吃青春饭,只有年轻人才顶得住,得趁年轻“多捞点”。因此出现了部分记者只求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我行我素,屡屡犯禁。

三、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按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等活动,它不仅包括依照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解剖与批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还包括在新闻职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为了维护新闻传媒的声誉,重新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各级新闻传媒及领导机关应该重视记者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宣传部门、新闻研究单位、新闻培训单位以及各新闻媒体都要把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当做重要事情来抓,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更新知识、熟悉业务,逐渐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2.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是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细致周密,不能有漏洞,让人有空子可钻,不但要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且还要制定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措施,使记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是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要按制度办事,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各项规章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在新闻报道上作出显著成绩的记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自觉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并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突出成绩者,应予以重奖,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以激励大家献身于新闻事业。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危害,分别予以批评教育、处分,个别严重者应调离新闻单位,对违法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接受经济规律的制约,接受国家法律的制约,接受社会公德的制约。为此有必要推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快《新闻法》的出台,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立法,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定,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从法律角度加强对新闻记者进行职业道德的约束。■

[参考文献]

1.陆平煌.记者的修养与写作[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任庆,吴朝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论文 篇6

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开掘人性——评李安的“父亲从《木兰辞》和动画片《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导向失衡分析试析***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李安电影在中西文化契合下的美学特点探析中国思想与美国精神——中西文化形态论***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小提琴作品演奏风格中西文化张力下的王国维美学浅析谦虚的中西文化差异

1.药学社会法规和药学职业道德的关系

药学职业活动涉及公众的健康和生命,社会对药学职业活动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并由此逐步成为广泛的各种控制与制约。这些控制与制约一部分形成法律和法规,一部分形成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前者属国家对药学人员、药学职业、药品的强制规定,违反了将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惩罚。后者是道德责任,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使之融入药学人员的个人道德意识,成为这个群体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这种遵守主要是自觉的以及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来实现的,而其强制性仅反映在公众舆论和良心的谴责方面。从区别上来讲,药学社会法规带有强制性,只有到了药学人员的从业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时候才适用,其代价也是很大的;而药学职业道德则是药学人员内心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具有长久的约束力。

2.药学职业道德的定义

药学职业道德是调整药学工作人员与患者等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药学工作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药学工作人员同仁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药学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职业道德在医药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是从事药学科研、生产、经营、使用等的药学工作人员应当恪守的职业道德。

3.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提高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这条基本原则贯穿于药学职业道德发展过程的始终,是评价与衡量药学领域内所有人员的个人行为和思想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旨在为人民防病治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优质药品和药学服务。

4.药学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由单纯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面向物转而面向患者,我院逐渐开展了以患者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学人员的基本工作责任,也是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

4.1药学职业道德表现在外树形象,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

药房是窗口行业,是一个医院的脸面。药房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夹杂其中,给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到医院看病,通常情况下,药房是最后一站。很多患者往往会把进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检查、付费等等所花费的时间全部累在取药这个环节。中药的调剂相对成药耗时更多,中医院的中药房常会出现排队等拿药的情况。患者等急了,常会把气撒在药剂人员身上。有时,在药剂人员审方的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退回请医生更改处方,还要重新交费,这更加重了患者的急躁情绪。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医患、药患纠纷。涉及到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站在药学职业道德的高度来理解、容忍患者。首先,要换位思考,不要跟患者发生正面的语言冲突,更不能对患者发脾气。其次,在药房等候区域,可以多设置凳子,有条件的还可以布置点花木,放一些轻松、柔缓的曲子,减少患者等待的劳累,缓解急躁情绪。再次,对待患者要和声细语,有礼有节,举止要大方轻缓。如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老年人优先拿药窗口,尽量减少这些年老体衰患者的等待时间。

4.2药学职业道德表现在内强素质,加强对药学知识的学习,保证调剂的准确、安全上。中药房工作看似简单、粗糙,照方拿药,没什么技术含量。若从中药领药、加药、调剂、复核、发药这几个环节细挖,要把工作做好,职业道德责任也深深地贯穿其中。首先,从药品仓库领药到药房,领药者要严把质量关,霉变、虫蛀、灰粉过大、等外品、饮片不合要求等,要坚决拒领,不让上一道的不合格品流入到这一关口。加药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不能放错格子,特别是外观相似的药品。要合理统筹,用量大者常加、多加,保证供给。其次,在调剂过程中,要做到审方仔细认真,调配准确无误。若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缺少药剂知识,往往会导致药学事故。审方时,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向患者说明,不予调配。如确属需要超常规使用的,应经处方医师在该味药旁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3]。有时会遇到违反“十八反’、“十九畏”的情况。如方中既有甘草也有海藻,既有贝母也有川乌,这些方子就应与医生联系更正后再行调配,若坚持使用请医生双签名,以示其必须合用。在配方过程中,常会出现剂量不准确的现象,按照中药调剂常规,每剂药调剂的剂量误差应小于±5%。有的还会出现漏配,即少药。有的会出现错配,一是外观相似的药误配,如:羌活和前胡,泽兰和佩兰。一是药名相近的药误配,如:山茱萸(枣皮)和吴茱萸,生龙骨和煅龙骨。再次,在复核和发药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药味是否正确,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剂量是否准确,有无配伍禁忌等。发药时应核对取药凭证,要仔细交代方药的用法、用量、禁忌、煎煮方法、需特殊处理中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给病人提供合理用药的正确指导,并耐心做好患者的咨询服务,不可马虎了事。

总之,药学职业道德无不贯穿于药房工作的始终。它以制度、管理规定、标准操作规程、服务承诺等形式出现,更是长久地存在于每个药学工作人员心中的一种道德责任和道德力量,是我们做好药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07: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职业道德   高职   途径   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