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转介对控制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包括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工作职能的行使、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知识的宣传教育、多层级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的实现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转介机制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适应、情感、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挑战,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和化解,除了提高学生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弥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薄弱环节,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并将危机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实践表明,转介对防范和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保障转介工作的有效运转,是大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重要问题。所谓转介,是指学校师生接触或发现严重心理危机学生后,在征得危机学生当事人(简称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学校事先制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操作流程,将当事人稳妥地介绍或推荐给与其危机干预相匹配的专业机构,由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的心理危机程度做初步的评估或由精神专科医师对当事人的心理危机或精神疾病做进一步诊断、治疗的有效处置办法。
一、行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职能,确保转介的有效开展
领导小组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指挥机构,负有督促相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作出决策,确保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有效地开展。
1 全面规划和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要全面规划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保证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转介及其处置快速、科学、有效;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经费的落实,确保教育、测查、评估、诊断、干预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严重化。
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保证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做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职队伍、有专业人员和有危机专门培训,使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人员一旦遇到灾难性或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时,有能力提供紧急的、质量有保证的服务。
3 经常组织检查评估,保证危机干预工作的可持续性。学校在日常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管理中,要加大对心理危机事件处置的责任追究和检验评估力度:一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学校各单位严格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和流程执行,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凡未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执行,一旦出现问题或出现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将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定期检查评估。学校定期对院(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院(系)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转介意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主要由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其他各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严重化。对于心理危机特别严重的学生,中心负责人应上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 提高危机转介意识。在日常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知识的宣传普及中,提高全体师生认识健康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全体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转介意识。通过课程教学和渗透式教育:一是宣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关服务内容和转介方式,使在校师生了解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识别和干预能力;二是教育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师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拥有自助、互助、求助的意识和技巧,构建有效心理危机防火墙。
2 熟悉转介流程。全体师生应熟悉和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的流程,确保危机干预转介工作的快速有效。一是校内之间的转介,即院系教师或学生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上报;二是学校与精神专科医院之间的转介,当发现疑似严重心理危机学生时,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及时转介到与学校具有合作关系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把握转介原则。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时,要坚持心理危机干预转介中的有关原则。一是主动干预原则。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学校要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二是危机时限原则。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保证其生命安全并将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轻程度。三是保密性原则。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中,既要保护危机学生的生命安全,也要做好危机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但是,也应认识到保密原则的有限性,如发现危机学生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时,保密原则必须例外,即危机学生周围的相关人员不要承诺向危机学生的家人和老师保密,让危机学生知晓学校将通告其父母和院系的实事,并请危机学生签字确认。为了保护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和危机学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对危机个案进行干预或干预转介时,应签订转介协议和个人生命安全协议,以确保危机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
三、实现多层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的危机类型与级别,按照事先编制的转介操作流程及时予以合理转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有效。
1 基层向心理咨询中心的转介。教师或学生发现有心理危机学生后,及时上报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然后由院系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并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最后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初步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转给校内心理咨询师还是校外精神专科医生。如果情况特别紧急,须要向学校心理危机领导小组和学生工作部及时上报,保证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有序。
2 心理咨询师之间的转介。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若遇有较为严重心理危机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必须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汇报,与中心负责人讨论危机学生的状况,然后安排其他咨询师接案或向校外转介。为了保证转介的准确性,需要心理咨询师提供书面材料,描述当事人的详细情况,以作为转介后其他咨询师了解和熟悉学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3 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医院之间的相互转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咨询中发现的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按照转介原则和程序及时转到校医院,由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校医院医生在日常接诊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应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取得联系,转介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
4 心理咨询中心与精神专科医院的转介。从心理咨询中心向精神专科医院转介,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危机学生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准时,可由学院陪学生先行到精神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二是对呈现严重心理危机或精神疾病的学生,一般由家长陪同学生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如因特殊情况,家长暂时不能陪同时,应由家长签订委托书,然后由危机学生所在院系有关教师陪同到精神专科医院做进一步诊断,以判定危机学生的危机程度和下一步应采取的救治措施,避免误诊误治。三是心理危机学生的行为已经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生活教学秩序而学生家人还没赶到学校时,学校可以联系***门,强制将危机学生送往精神专科医院监护,等学生家人到校后,再由学生家人办理就诊事宜。
5 校医院向精神专科医院的转介。对那些具有一定心理危机但又不特别紧急的学生,一般应根据学校的医疗外出就诊管理规定,由校医院开据外出就医转诊单,由学生自行或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陪同,前往指定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然后再回校报销符合规定的诊疗费用。
6 学校与精神专科医院建立危机干预转介“绿色”通道。快速危机干预“绿色”通道,是指高校对那些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需要通过特殊通道,转介到精神专科医院,然后由医院为心理危机大学生提供优先会诊、检查、治疗与住院等便利,减少周转环节,使危机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评估、诊断和办理住院手续,提高危机干预的时效性,保证危机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对有自杀企图并计划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应立即对其施行有效的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迅速通知学生家人到学校,由学校、医院、学生家庭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卫生服务质量,高校与精神专科医院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良好的联络机制和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签订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绿色”通道等框架协议,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共享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有序,使危机干预转介“绿色”通道畅通。但要特别提醒的'是,高校与医院共享危机学生的相关信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引起法律纠纷。
总之,充分运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转介机制,可以有效处置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个案,避免危机的扩大化或衍生新的危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压力和冲突日益显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危机特点与类型,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己成为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概述
(一)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现代危机干预理论之父Caplan认为,当个体面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供给发生改变,而他原有处理方法及惯常手段已不能应对当前困难情境时,他就会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是个体的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严重失衡,这种失衡让个体感到沮丧、焦虑、紧张和压迫。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由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特定身份、年龄特征,在交友、求学、成长等一系列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面对心理失衡,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可运用的方法来积极帮助个体改变困难情境,使个体身心达到危机前的健康水平,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二)心理危机类型
1.成长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一系列连续成长时期发展的急剧转变使其处于行为和情绪的混乱无序状态。如新生刚入学时心理上的不适感等。成长性危机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与克服的,是可以预期的,通常也称内源性危机。
2.环境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心理上的失调,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3.存在性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在思考人生价值、人生目标以及其他道德性问题时产生的心理挣扎。存在性危机既可以是现实性的,也可以是追悔性的,还可以是持续性的。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分析
1.时间特定性。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一般集中在新生入学初;寒暑假放假前和开学后;考试复习前后一个星期;家庭、情感发生变化;就业、择业前后等特殊时间段内。
2.人群特殊性。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心理危机容易产生在以下群体中:性格自卑、极端内向群体,人际交往困惑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学校困难群体,网瘾成性群体以及新生、毕业生群体。
3.方式、方法过激性。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人格尚未塑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经历困难无助时更容易采取极端、毁灭性的手段。近几年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事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己成为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集中地。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2012年退学、体学、降级人数共17人,其中因心理问题退、体、降的共有8人,占总数的47. 06%。通过对电气学院2013级本科生676人进行心理普测的数据显示,有34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占学生总数的0. OS %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人。这一数据较之于2010级要高出0.01% 。
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心理危机己成为高校学生状况、困扰频发的主要问题源,成为高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心理危机三层六级干预防护网
学院现在运行的是三层六级心理危机干预防护网络模式。第一层是以学生为基础,分为一、二级预警。一级预警是以宿舍为单位,宿舍长为责任人,负责关注本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二级预警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心理委员和秘密联络员为负责人,负责关注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第二层是以学院为核心,分为三、四级预警。三级预警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四级预警由学院专职心理模块辅导员负责。辅导员通过日常的走访以及一、二级学生的上报获取信息,并将信息反映到专职心理辅导员处,由专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危机评估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第三层是以学校为龙头,分为五、六级预警。五级预警由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六级预警由校心理危机领导小组负责。该层次主要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他级别成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进一步评估危机的严重程度,选择心理危机具体的干预手段。
(二)建立系列预警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学院建立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做到尽早摸清情况,及时介入、排查,准确预判评估和及时咨询、治疗。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学院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学期初的心理普测,根据测试结果建立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学院心理危机学生特殊关注档案。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匿名汇报制。学院每月安排辅导员老师在班委中进行匿名的心理状态排查。
3.学生心理异常学期初上报制。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在每学期初了解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填写更新《心理危机学生档案》。
4.骨干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制。每学期聘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为从事心理工作的学生骨干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讲解和培训。
(三)寻找策略方法,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1.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制。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危机等级程度,有选择地上报学院学生工作书记及学校相关部门,并选择危机干预方案。
2.建立心理危机及时救助制。院校相关部门要制订应对心理危机的多项预案,保障救助的及时性。
3.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屏蔽制。危机事件发生后,院校应进行适时的心理危机信息和刺激物的阻控。
4.建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及监控制。对于有自残、自杀倾向的学生,辅导员应立即将其送往专门医院进行救治,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联系家长,做好危机后的安全保护工作。
(四)开展特色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培训机制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分析,增强自我认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加强沟通联络,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高校不能一味地单独作战,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医院以及朋辈关系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学校、家长、医院互动的危机干预系统。
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运行至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效果,在三层六级危机干预防护网络下,全体通力合作,将一些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使一些棘手的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干预。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06: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