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父母教养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 情绪情感和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下面一起详细了解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吧。
(1)专制的父母
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2) 放任的父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3)拒绝否认的父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给孩子立过于苛刻的规矩,一味地指责,给孩子温情太少,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教育的孩子不会赞美别人,不会与人合作,利他行为很少。
(4) 权威的父母
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 解释道理。
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自主。
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 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
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
唯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而有自信的人。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
父母最常用的教养方式主要有:限制和宽容、惩罚和奖励、引导和温暖。
(1) 限制与宽容
宽容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
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地位并具有爱憎分明的行为。
而在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则表现出相反的特点:缺少好奇心,创造性和幽默感。
然而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是“严格合理的限制”,一种是“惩罚性的限制”。
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为的适当自由和对***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性的发展。
而专制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
(2) 惩罚
这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
虽然父母都力图避免使用,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得不用。
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
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
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我们称之为爱的收回。
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
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
(3) 引导
引导方式就是平常说的说理疏导。
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富有情感又苛刻严厉的,这样的引导能使儿童了解“不允许行为”的一套规则看成为自己应该执行的。
这样使用引导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更稳定、持久、有效。
(4) 奖励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奖励(鼓励、赞扬)和物质上的奖励两种形式。
父母适时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会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
而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
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
(5) 温暖
温暖被公认为是家庭教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儿童社会化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处于温暖氛围中的儿童易于对处于困难中的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温暖的教养方式还能使儿童具有高水平的自尊。
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很多,如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教育对象等等。
而作为教育者即教育方式的载体或执行者的父母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关键的。
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如对社会化目标的看法和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能力的评估;
(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气质、能力和性格;
(3)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婚姻关系,外部环境有工作单位、社会网络、社区、文化和亚文化等。
本文发布于:2022-12-25 03: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12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