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疗行业创业者的感悟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用文字把这些感想都记录下来吧。不过,是不是不太会写感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医疗行业创业者的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7月29日,中信产业基金2016控股企业年会在西安召开。新里程医院集团于2016年3月获得中信产业基金控股投资,CEO林杨林先生在这一年会上作为企业家代表做关于创业精神的分享。以下为分享全文: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当我得知要在这次年会上做一个关于创业精神的分享时,紧张多于激动,一直惴惴不安。作为刚加入中信产业基金这个大家庭不到半年的年轻企业来说,这半年来我有很多感悟,也一并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几年的一些想法。
第一个先讲讲我的初心。第二个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创业者对医疗产业的理解,最后再讲讲我对创业和创业精神的看法。
我很清楚自己的初心
2011年之前,我一直从事金融行业,我认为我是一个非常快乐、过得也很自信的年轻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去做医疗行业。我在外企工作,体检也是去高端体检机构,基本上不进入公立医院,我觉得我离医院是比较远的。
很不幸的是2011年我的家人得了肿瘤,当时一下子把我打懵了。这种事情本来觉得离我非常遥远,我的母亲也非常年轻,当时她刚刚50出头。我开始经历所有中国肿瘤患者家属所经历的一切痛点:挂不上号,排不上床位,化疗过程很难找到医生咨询,在化疗6个疗程之后做PET CT,发现化疗没有效果,重新再寻找治疗方案,然后放疗,再化疗……
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两年多时间,我自己不断奔忙于医院和工作之间,有几次我就站在医院的楼道里开电话会议。这段经历让我从一个在外企里比较快乐、混得还算风生水起的年轻人,真正成长起来。当你面对家人的疾病、痛苦、逐渐逝去的生命时,你真的会去想,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会真正去思考这个沉重的命题。
在给我母亲治病的过程中,刚好有个偶然机会从事医疗行业,经过两个月的思考,我就转型了。现在很多朋友聊起来说为什么你转行到医疗行业,对于我来说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有任何事先的计划。当时能下定决心,是因为我曾看着家人和疾病做斗争时,非常非常希望替她做些什么,我也相信我应该有能力为医疗行业做点什么。至少,对于那些肿瘤患者而言,有个主诊医生,护理可以好一点点,服务好一点点,尊重多一点点,希望多一点点,流程简单一点点,患者感受好一点点。
这就是我创业的初心,也算是一个梦想吧。
医疗服务行业:上半场刚刚开始
刚进去医疗服务行业时,我也是两眼一抹黑,但我确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像互联网行业,大家会讲上半场已经结束;而对于医疗行业,上半场刚刚开始,远远没有结束。如果说形成一个成熟的医疗市场当做一场马拉松的话,中国的医疗行业的改革,也就刚刚跑完1000米或2000米。我讲几个数字,大家可能就心里有数了。
2015年中国在医疗服务的开支突破了4万亿,占我国的GDP的6%,而美国这个数据是17%;在这4万亿医疗服务支出中,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少得可怜。不说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我们很少有医疗服务企业上市,也就只有几家体检公司,还有香港上市的凤凰医疗,和美医疗,市值都不高;还有一个数字就是中国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而美国超过了60%,这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医疗服务行业、肿瘤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另外一个让我判断上半场刚开始的一个依据是:这个行业的生产关系目前还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几年创业都在讲风口,讲猪飞上天的故事。我做过总结,但凡能产生巨大风口的公司,一定是这个行业生产关系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然后有生产关系的变革,才产生大公司。比如说,微信的产生,因为短信的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社交的需要;比如刘总上午讲的滴滴,大家知道有时打个车多么辛苦。这都是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行业变革而产生的大公司。
医疗服务行业也是这样,中国有大量中产阶级希望得到好的医疗服务,但目前没有;大量的医生群体也希望更有体面和有尊严的赚钱,体现自身价值,可惜这个体制也很难提供。
医疗服务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有两个最根本的弊端:一个是服务价格不反应供需,比如现在一个组委级专家的号,你可能托很多关系都找不到,但是他在公立医院看病就是几十块挂号费。第二就是服务水平也不影响收入。那些特别讲服务水平的医生,因为他完全按照卫计委的规范去看病,收入不一定高,而有些服务水平不那么好的,比如本来应该给患者放2个心脏支架的,因为不规范他给放了4个支架,他服务水平不好,但收入反而比较高。这就违反服务行业的规则:价格不反应供需关系,服务水平不影响收入。
医疗行业的上半场刚刚开始,是不是就意味着上半场就没有很多参与者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大家可能很清楚,地产商也好,上市公司也好,基金也好,包括很多VC,都把钱砸在了健康行业。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行业基本的生产关系、基础的管理还没理顺,很多机构就在砸资产的价格。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同行收购医院时,开口就PS(市销率)三倍,我们就退出来,这个价格我们没法参与。我们认为医疗行业是长线的,是良心产业,不能价高者得。
沸沸扬扬的资本聚集到这个行业,但依然没有触碰到这个行业的本质问题。首先,医疗资源不能自由流动。即使说多点执业一直在推动,广东深圳都在推动医生的自由职业,但目前实施起来有难度;第二,医疗服务并不是市场定价的,我们的支付体系是非常畸形的,并没有给这个行业自由定价的空间;第三个就是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管理模式,有不少社会资本在忽悠管理和模式有多先进,业内人知道,其实是没有的;第四是线上砸了几十亿美元的互联网医疗,到今天被证明线上的流量是不能有效转化的。没有线下的资源,医疗是没法彻底互联网化的,或者说其实我们是夸大了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作用。
医疗服务行业:一个需要靠创业精神去征服的行业
医疗服务就是要靠创业精神去征服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参与和变革真的太难,真的太复杂了,从医疗行业最核心的几个主角来说,无论说医院,医生,患者,还是支付体系,每一个都是动到体制的改变,没有一个是轻松的。
我们改革开放快40年了,我们的公立医院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多数还是非营利性。医生也是一样。近年来医生有大量二次执业的冲动,这就像文艺复兴一样,去年一整年,医生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出来。但今天你看,多数医生公司没有声音了。因为没有业务,国内的保险公司很难跟医生个人直接支付。还有患者,在稀缺医疗资源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良好的服务,更不用说个性化的治疗,所以患者的痛点是明显的。
支付体系就更加畸形了。政府的医保压力非常沉重,对社会资本新举办的医院申请医保也好,对存量医院的医保总额限制也好,对每个病种的定价也好,都有非常多的限制。患者自费支付的习惯也还没形成,我们一个晚上可以花5000块1万块吃饭,但让患者掏同样的钱去体检或者看病就很难,因为他觉得这应该国家支付。另外,由于保险公司难以参与医院控费,商保支付的环境也还没形成,我们健康险在总保费中只有8%,而美国这个数据超过40%,这就是差距。
去攻克医疗里面的任何一个主角,都非常辛苦,特别是医院并购,我们要解决政策、体制、职工、文化等等很多难题,有些医院确定了投资意向,但是等到最初见到的护士都成了护士长了,我们的合作还没完成。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有巨大的体制之困的行业,我们可以用创新一点的想法,创新一点的思路去改变它。我不敢讲颠覆,但医疗行业我们可以一点点去改变它。也许没有互联网那么快,没有互联网那么激动人心,但是每一次积极的改变,其实都是在做善事,都是在做积德的事。
新里程:一群创业者的医疗梦
我用两分钟讲一下新里程。我们从第一天就做最艰难的事,就是线下的医院。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在线下做诊所了,但我们第一天去啃最难啃的骨头,我们希望在一线城市搭建中央诊疗中心,同时在二三线城市控股一些大型的医院,形成利润中心。我们一线诊疗中心的资源就可以输送到二三线城市。为什么在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沉不下去,因为根本没有分配机制,医生怎么会愿意下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只能靠市场化机制实现。
我记得上午刘总讲到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时,讲到国际化。新里程第一天起我就认为就在走国际化道路,我们在积极的推进与国外医疗机构合作成立国际医疗中心,比如上半年与长庚合作的两岸肺癌中心,我们已经做了几个病例的尝试。
这是我们在线下的重资产布局,但是我认为光有医院是不够的,我们不会一味去拼床位数,我们在内部搭了几个平台,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医生组织。第二个,我们在医疗数据上做了探索,上半年我们做了几千例的肿瘤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认为对一个区域和医院还是很有价值的。第三个我们会去积极的推海外医疗,做到中国患者,全球诊疗,这尤其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特别重要,任何一个肿瘤患者都希望得到第二次、第三次的诊疗意见。第四个我们也在搭互联网医疗平台,但我们不烧钱,不拼流量,我们用互联网方式去连接患者端,真正去做接地气的东西。
所以,对于新里程来说,重资产的医院投资与轻资产的医疗服务既是相互***,又是相融一起的。这是对新里程的一个简单介绍。
一个创业者的恐惧感:如果时光已逝,梦想未成......
我和一些创业的朋友经常讨论到,如果时光已逝梦想未成怎么办。今天刘总在分享《创业维艰》时,讲到本-霍洛维茨担任8年多的CEO只有3天是顺境,其它时间全是举步维艰。对于我本人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多数时候我的工作状态是焦虑的。
我所理解的`创业精神,就是有梦想,有路径,敢担当,敢下注,自我驱动,哪怕现在什么都没有。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团队精神凝聚的坚实土地。
我所理解的创业,就是创业没有平衡,只有取舍,朝九晚五不适合我们,生活平衡也不适合我们,创业者个人不能有自己的时间表。我们要给太多人交代,股东、合作伙伴、我们投资的医院,还有一路同行的伙伴们,我们要为太多人付出,没办法有个人时间。至少我到新里程后,根本没有周六周日,也没有节假日。
最后几句话我想分享一下,担任新里程CEO以来,特别是获得中信产业基金的投资以来,压力大于荣誉,焦虑大于激动,恐惧大于兴奋,顿时感到人生全是逆境,再无云淡风轻,而我以前的生活还是蛮挺云淡风轻的。
创业是个人选择,无论是我卖掉所有房子,拿出所有的积蓄,大胆下注;或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专注,我认为只要两点,一个是资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结合,还有一个是团队+创业者精神的结合,上午刘总说的,心聚在一起才是团队,没有聚在一起那叫聚会。只要有这两点,我认为没有理由梦想未成。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大胆,把所有房子都卖了,把工作十几年的积蓄都掏出来投入到公司,我说,第一因为我非常热爱,第二因为我非常相信,相信热爱的力量,也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不是赌徒,我是经过非常理性的思考。
谢谢大家!
现在互联网圈,按照师兄的说法是互联网的目的是做大规模,不管做什么,只要没人管,都不惜适当打法律擦边球以及不断触碰道德底线,只要能做大规模就行。投资者呢?只要有人接盘,资本有回报,他们就投!互联网容易做大规模并获得投资回报,所以投资人亲睐。很少想着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正的价值。这就是现状,还真不能小看,有些你明明觉得不合理的,它就搞到钱。所以,他们继续乐此不彼,开心的玩下去,泡沫多了,也可能错的也变正确了,比如房市,不买的倒成了悲剧了。所以,不见得这么快就会终结的。但这种模式,始终还是怪胎。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互联网泡沫吧,这种情况越多泡沫越大,按理说聪明人估计该离场了,但是人都是有赌性和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之前戳泡泡的历史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啊。
医疗创新的会议我也参加过不少,也帮一些投行基金公司的师兄师姐看过一些项目,发现很医疗创新项目玩弄专业术语,华而不实,而且重复项目很多,夸大市场规模,对医疗行业里面的各种潜规则,医生及患者的心理根本就不了解,想当然的自以为是。还有一些民营医疗集团为了求并购或者外部投入,极其夸大自己已有医院或项目的规模和前景,给投资人或机构画了一张极其虚幻的饼,然而还是有人义无反顾的吃下去了。
医疗创新有两条路,要不医疗产品创新,要不医疗服务创新。不管哪一种创新,只要能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就肯定能成功。
本文发布于:2022-12-24 15: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08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