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12-24 07:12:00 阅读: 评论:0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1

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学生对字、词、句、段、篇巩固和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并能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去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社会交流,为将来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语文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进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表达的意义。

二、着眼发展,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是宽广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着眼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分类总结,掌握中心思想并积极地联想与其他事物关联的内容、扩展思维。

三、以训练为主,加强学生的顺连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已成为当今语文教育必然的抉择。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我尝试并采用了以下措施:

首先,保证训练的时间。平时,一般的学生阅读及练习的时间仅约10分左右,因此,需加大力度,保证学生阅读及练习的时间达到每节课时的一半以上。其次,要注意训练的质量。在训练过程中,切勿盲目追求训练的数量,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地训练,侧重在听说读写方面训练。再次,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训练到位,有层次,重点训练分步实施,训练过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培养其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方法。最后,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训练,让其在训练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上措施,不但增强了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内化,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时,要做到及时反馈信息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较合理的评价,在教育环节中,我们要大量地、及时地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而确保反馈信息发挥高效性。在此方面,我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建立逐级反馈系统。每一节课都应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读、写重点和能力目标设计反馈环节。二是促使信息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作用,让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增加信息反馈的量与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三是及时评价,积极鼓励,让学生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学习中感受成功与喜悦,促使学生更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要利用以上措施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学生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性安排,选出更优的组合,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数年中,我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为主要目的,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学习再学习,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氛围的主要阵地,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开展好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他们在思想教育中明确学习目的,促使他们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忧国忧民的抱负,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要紧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恰当地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使他们感受学习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有意义的活动。

六、减轻课业负担

布置作业的时,我们课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去完成的作业或活动,杜绝像应试教育那样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劳去布置作业,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业。此外,要留足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体魄、体能。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均能做到脑、眼、口、耳、手并用,使得学生的身心在整体活动中协调身体器官和谐发展。为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保证性地提高,我们应做到:

(一)必须从思想情感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二)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思考、发挥、表现的机会。

(四)要恰当地利用竞争机制,培养其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中,我们应设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课堂发言次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科活动等更多的栏目,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策略、习惯等方面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既引导学生着力于基础,又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把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2

其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

其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文时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建议学生可以练习楷书,可以临摹,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给予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这也是这学期的教学重点。

其四,留心观察,写好作文。

三年级教学就是教孩子如何写好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其实写好作文不难,但必须留心观察,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好语言,汇集成篇即可。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说总是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本学期我刚刚接班,对学生情况不是很了解,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字词及基础知识。并将鼓励他们每天或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进行练笔。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有大的进步。希望学生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看课外书,在写作文时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假期中给您的孩子准备一俩本儿童读物,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平时也可把书带进班内,放在图书角里和同学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将受益终身.

其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 课外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见,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浏览指教,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3

现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都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上面听,这样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在被动的接受。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 考试 、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 总结 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 规律 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4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学中也很常用。朗读分为齐读和自由读两种,齐读使用的情况有下列三种:

①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的时候,如刚上课时朗读一下课本标题或上节课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②让学生对新内容适应时,这主要在预习过后,齐读可以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读错的字词等。

③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时候,这主要是用在分组练习上,可以让全班都参与其中。自由读主要运用在需要学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课堂上点学生单个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除了这,还有快读,慢读,高声读,默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我看来,朗读的作用就是认识字词,加深印象。听只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并不代表动了脑筋,只有读出来,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读又是为写作铺垫的,所以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背诵法。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书上总是画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背”字,我所见习的两个班级一样,也是基本上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背诵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但是背诵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古诗词要背,课文也要背。背准了才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背诵古诗词上,好多同学能将一首诗歌脱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许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许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师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种情况,但不管怎么说,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默写在小学课堂上一般都是在听写的前提下进行的,能读,能背不代表能写,从读到背再到写才完成了记忆的整个过程,默写是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但它又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出现,小学老师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中就产生了对话,谈话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在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上的四个例子就说明了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谈话法的四种情况。

1. 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谈话,通常就是老师根据新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联想。如例1中,学生就可以由金子而想开去,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这种谈话法适合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使用。

2.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谈话,老师在这种谈话中起的只是一个衔接作用将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衔接起来,就像例2中,古诗词是以前背过的,而现在提起又有了新的含义。这种方法还特别适用在记生字词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讲解课文时一般都采取这种谈话法。

3. 带有总结性质的谈话法,一般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达到总结和全面复习的目的。如例3中,对那一句话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这种谈话法主要运用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4. 复习过程中的谈话。这主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不常用。小学生的想象太丰富,讨论就会跑题,课堂一下就会变得吵闹起来,要再回到原来的课学气氛就得花一些时间。但是,我还是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同龄人有同龄人的沟通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学习远比向老师学习要有效果的多。在林老师的课堂上,一位同学用越来越造句时说,我越来越大了,妈妈越来越小了。林老师要求学生讨论,这个句子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看起来妈妈越来越小了,有同学说是我越来越大,妈妈越来越老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说法好。通过这个讨论我相信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明白了“越来越……越来越……“的用法,还有一次是谈理想的时候,老师也请同学们互相谈谈自己的理想。当一位同学说他的理想是当社会老大时,其他几个听到的学生都笑,他自己也笑,还叫来了老师。可见在学生的心中对错的分界线还是很明显的,而也只有在同龄人面前,他才敢说出这个大胆的想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同时也需要老师在讨论后作一个全面的总结,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虽然我很提倡这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中还是建议少用这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中头练习和书面练习两种。不过练习主要还是在课外,而老师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就是批改作业。这次见习我也批改了一些作业,我发现我所见习的那个班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拼音问题,在我一次改字词的作业中,很少有同学拼音是全对的,甚至竟然出现了有同学汉字书写全对,可是却一个拼音都不会,所有的拼音他都只写了一个字母J的情况。我也给我的指导老师提了建议,希望她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还有幸在课堂上观摩了一次书法练习。在练习开始时,老师讲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醒与纠正错误的姿势。练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大力提倡这种教学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自学法主要是老师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不总在,课堂也不总在,我认为自学法才是小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老师应着力培养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只有在小学初步学会了要学什么,如何学习,才能有以后初、高中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

看似在要求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在这问题中就告诉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多方法,一般一个老师的这些方法都是固定的,经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再拿到一篇课文时,就懂得了从哪些方面,怎样去学习了。老师也可以传授一些系统化的方法来加以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5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构建的教学模式上都体现了“启发式”这一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探索者的共识,反映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组运动着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儿童的语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围绕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法和指导学法。教法设计要体现一个“诱”字,学法指导要体现一个“主”字。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导式”教学模式)。

(1)教法——“诱导”。导标——导引——导拨——导练——导形。导标,定向、导出学习目标;导引,启发、引导、激趣;导拨,辅导、点拨;导练,指导听、说、读、写训练;导能,激励、培养、形成能力。

(2)学法——“自主”。读——析——议——评——读。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析,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结构;议,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议其意(词义、句意、段意),理解全文;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自我评价,完善学习,促进知识深化;读,熟读课文,知识内化,促进知识迁移。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迁移。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的教法与科学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即能力=教法×学法。

三、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因为主体性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所具有的根本特征,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思考,办事不灵活,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那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呢?所谓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那么语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将如何具体实施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12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歌——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进而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合作学习既能照顾个别差异,发挥个体特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不能体现团结、互相协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质疑的同时,小组共同解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后台担起了导演和策化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学习,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学习的分工,这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与互帮互助的局面。在教学时,教师把学习的任务一布置,各小组长就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介绍得最生动,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这样的合作,就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障碍时,同小组的伙伴都焦急万分,生怕他的掉队会影响了本小组的竞争。于是,大家纷纷不厌其烦地耐心相帮。当看到伙伴进步,同小组人都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2、汇报质疑,求异解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抓住他们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的情境,适当地激疑,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心中有了疑问,就可以马上进入紧张主动的学习状态,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寻求答案。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归纳学习内容,梳理思维流程,提炼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再发展延伸,发散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反馈练习,巩固发展

我们原先都是通过“封闭模仿式”进行大量的强化复制练习来解决问题,导致解决问题时学生总要去寻找相似的经历。如果你总是按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是以往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进行主体性的训练,就要运用“开放实践式”。适度开放题型加上学生探究实践式的解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由于题型的非常规性,有利于学习探索技巧而不仅仅是事实技巧;其次、由于其所包含的事件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有趣的,是所有学生参与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智力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第三、重要的还在于题目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收集信息并加以处理,寻找恰当的解题模式,追求文化及方法的迁移等。

2、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完学习的内容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文章内容,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更应该注重课内外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余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村居》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诗句、记叙、绘画、口述等形式描绘春天的景色,学生不仅能学会一些描述方法,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以便对大自然产生爱慕之情。

四、“随文识字、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是阅读课上学生个体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头戏。综观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教师的讲书活动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活动。为此,要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就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再看《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使识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此我们构建了“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能给学生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给学生认知、发展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了展现个性、能力及成果的平台。

(二)“随文识字、自主阅读”具体内容。

1、激情导课,揭示课题。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完成。在操作内容上要做到两点:一是组织教学,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二是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围绕课题自行设问,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目标,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和初步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动迈向最近发展区。形式主要采用自由轻声读,保证全员参与,力争全体学生都有自读自悟的时间。

3、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依据《课标》中“寓识于读--寓识于境--描仿入体”的教学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初读课文,在读书中识字,巩固字音;熟读阶段,巩固字音,理解字义,描仿入体;精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学习运用词语,默写字词。单就“描仿入体”可细分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结构、笔顺),熟记关键;二写,先描线,再仿影,最后临写;三对照,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练提高

4、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

5、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学生在细读之后,可能留下了语言文字背后不好理解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精当地点拨、讲解,使学生能体验到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感悟到文中语言、句子的生动之处,从精读活动中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6、美读课文,品味积累。

学生通过前面的读书活动,深受文中内容的感染。对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就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大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读书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当然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很乐意去品读、熟读,自然达到积累的目标。

以上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识字,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在揭示学法、解难答疑上发挥作用。这个模式体现了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在操作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关键;更新教学手段是有力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有力措施。

再补充一点就是“课堂可充分、科学地利用电化教学”

目前移穰、巨城、龙庄已经有了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就可以充分科学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可以找了一碟关于《赏桂林山与水》的光盘,然后叫学生到电化教室去上课,播放《赏桂林山与水》的片子,屏幕上出现的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桂林形态万千的山和清澈见底的水全在学生眼前出现,再加上优美、舒畅的音乐和讲解员富有感情、热情洋溢的讲解,学生全都被吸引到桂林如诗如画的奇山秀水中去了。几分钟的放映过后,学生发出了桂林山和水真美、真漂亮、真神奇的感叹。本来很多学生都没见过桂林山水,而要上这一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丽,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未见过的、需要想象的景物直观化了、亲临化了,再来学习课文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6

一、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现了***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导式教学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五、情境教学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问:

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

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

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快乐教学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

本文发布于:2022-12-24 07: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