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2-12-24 04:47:00 阅读: 评论:0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

在平日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

一、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框架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以达到深化、固化之目的,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但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那学生的认知模式就错过了重组的时机。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复习课上的概念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所谓以题代纲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架,直接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要广,重点要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二、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调复习课还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三、归纳总结

该环节是对整节课的系统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尤其要站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高度阐明复习内容与其知识间的关系。

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必要时可选配一些课外练习题进行补偿练习。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激发兴趣,切实减轻负担,重视开发智力,专注培养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惊喜的复习效果。总之复习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孩子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孩子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

四、精心准备

1、调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2、确定复习内容

3、选择复习方法

五、流程清晰

复习应该以整理知识为主,它的基本流程是:示例回忆——知识再现——整理归纳——巩固提高。

六、精讲精练

精讲,复习的效率才会得以提高,效果也才会更加明显。其次是精心选择习题。就是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提高兴趣

在复习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的学习效果。

其次,复习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目的是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来,要对复习的知识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的复习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单元复习,也可以是开展辩论会的方式进行复习,还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复习等等。

有人说,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要真正上好数学复习课、要想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本文发布于:2022-12-24 04: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05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上好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