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白杨的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2-12-23 17:26:00 阅读: 评论:0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2

教材说明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做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

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面写白杨,实际上借白杨来比喻、赞颂边疆建设者的高尚情怀。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关键

抓住白杨特点,沟通白杨与人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导读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初步感知。

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白杨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让学生说他们自己熟悉的事物,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是这样引题的:“你见过白杨吗?你认识白杨吗?它们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看简单,实际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白杨的生长环境、特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下面对比认识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白杨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建立联系。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空旷、荒凉、气候恶劣的大戈壁,以及生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白杨。由于学生有对自己所熟悉的生长在优越环境中的白杨的认识基础,自然会对生长在截然不同环境中的大戈壁上的白杨产生对比心理,从对比中体会到:大戈壁上的白杨虽然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它们仍然长得高大挺秀,郁郁葱葱,而且像卫士一样挺立在沙漠中,抵挡住风沙的袭击,护卫着铁路。从白杨的生长环境、特点及作用中引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三、抓住特点,沟通联系。

课文借物喻人,意思含蓄深刻。怎样才能从“物”引到“人”?这就要建立起物与人之间的联系,即建立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的白杨,是人格化的白杨,是边疆建设者的象征。所以,抓住爸爸介绍白杨特征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就能沟通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

课件出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认真阅读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说说爸爸介绍的白杨有什么特点?爸爸介绍白杨时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讨论,明确白杨有高大挺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然后适时引导点拨:“爸爸介绍的白杨多么像人呀!假如爸爸介绍的是人,会是些什么人?”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把对白杨的认识转移到边疆建设者身上,从而认识到边疆建设者像生长在大戈壁上的白杨一样,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工作,不计较环境的恶劣,不考虑待遇的厚薄,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中顽强的工作,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屈服。这样沟通了白杨与人之间的联系,学生也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懂得了爸爸表面上在介绍白杨,实际在赞颂边疆建设者。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其生存的环境,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培养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适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拓展的目标。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通过分析重点字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对白杨称赞的那一段话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学习白杨一样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文案、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文案创设情境、语言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戈壁滩是怎么样的吗?在黄沙满地的隔壁滩上,有不少“绿色卫士”坚守着这块土地。他们是谁呢?对!他们就是白杨。(板书:白杨)

二、讲解过程:

1听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问题: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后明确答案: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在***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在去***的路上,因看到白杨而引起了一番议论的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一下几点出发帮助学生自学生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

(2)查:通过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词义。

(3)讲:教师从字音、字形、字义上各有侧重地作重点指导。

晰xī抚fǔ绍shào伞sǎn疆jiāng陷xiàn

戈:掌握部首查字法。

抚: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绍:部首查字法并组词。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大戈壁是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地方。

清晰:界限分明,清楚明了。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表达并说明自己的意思。

(讲解生字词时要结合课件设计灵活把握。)

3、学生默读课文,分组讨论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先小组内交流后再派代表说出讨论后的答案。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答案:课文可以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总写大戈壁的“浑黄一体”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特点。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细写父亲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议论。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工作……到最后),揭露文章写作意图,暗示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会在边疆扎根。

4.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字、词、义等方面认真学习了该课的新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脉络。

三、作业:

(1)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清晰表白浑黄一体

(2)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课后的练习题。

四.板书:

3.白杨

晰xī抚fǔ绍shào伞sǎn疆jiāng陷xiàn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2、导语: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已经带大家初步认识了守卫我国边疆的白杨树,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深入了解白杨的特征,体会它们可爱之处。

3、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的形式)

4、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讲读课文(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

(一)[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图片文案和课文第一段的朗读)

2、边读边思考:在课文中分别画出描写大戈壁和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词句?(答案: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3、通过解词析句理解和体会写作用意(提问和讲解)

(1)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的样子?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答案:浑黄一体、为了说明白杨树生存的环境很恶劣,这样更加突出白杨的坚强。)

(2)课文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用了“高大挺秀”这个词而不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立”、“高大挺直”呢?为什么说白杨树“秀”呢?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因为“秀”字可以很好地体现了白杨的外型是又直又大的,好象一把伞,很美丽!这样写可见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4、教师小结:这一部分是总写大戈壁的“浑黄一体”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高大挺秀”的特点。这部分纯粹的描写,没有加以任何的议论。接下来的部分让我们看看是父亲和孩子们是怎么对白杨树展开讨论的。

(二)[讲读第二段]

1让学生表演对话的部分并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表演并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这句话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展示相关的图片文案)

(答案:父亲;白杨;比拟手法;作者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并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重点体会父亲介绍白杨树的那三段话)

(答案:爸爸;兄妹认为白杨就只是种简单的树,很直很高大而爸爸则认为白杨树不仅高大挺秀的树,还象征着某种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读父亲的话后提问:白杨最可爱的地方是什么?找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答案: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它都那么坚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3、“表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父亲是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答案:表白是对人解释,表达并说明自己的意思。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说明自己也想像白杨那样建设边疆。)

4、教师小结:

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学习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认识到白杨树可爱的品质以及父亲对白杨树的情感,这时候的白杨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树了,它们是守卫边疆的卫士,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将在下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作业:

1.背诵父亲表白的那段话。

2.完成课后第2题并思考第3题并预习课文第三段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请看最后附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第三段,体会父亲的情感升华,理解最后的一句话的深层意思。

2.揭示课文的主旨和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3.总结课文。

4.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下,我们知道了他们父子讨论后的结果,知道了那像大伞一样的东西原来就是白杨树,父亲还告诉了我们白杨有什么可爱的品质,但这时的父亲安静下来了,那究竟上一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讲读第三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三段的内容,问题: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几棵小树暗示着谁?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想象,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想想白杨和卫士有什么相似之处。

(注: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3.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边疆工作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白杨一样驻扎边疆,服务边疆。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们,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了。它们头顶青天,脚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们也要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扎根。

(又回到整体)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四、拓展:

(1)想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特性,请查阅以下网站:

(2)假如你是一棵白杨树,你会选择什么的环境生存?让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1、用心去留意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和白杨一样拥有可爱品质的人。如果有,请把他们的介绍一下给大家。

2、运用借物写人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约200字。

附:板书设计(由于是图形结合,所以暂省略)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4

三维目标: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西部,为建设西部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板书:白杨并画小白杨)

课前交流:你在哪里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

(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通的树,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白杨树的:(课件)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家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他只是赞美白杨树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车上,跟作家袁鹰一起,去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初识白杨

提出问题:请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又长的怎样呢?(放课件)

(环境恶劣,可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长的高、大、挺、秀。(板书)

二、理解白杨

同学们刚才看的很入迷,列车上的人看得怎样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一遍文章,看看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

(生自由读)

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

(出示课件:爸爸的话)

默读,你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自由谈)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究竟“哪儿”会需要白杨呢?

2、你能按照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这句话可以看出白杨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说明环境恶劣。

2、从“不管……不管……总是……”感受到什么?

(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考验下,总是保持他的正直、坚强的品格,不软弱,也不动摇。)

3、这句话看出白杨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

(白杨本性正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在舒适的环境中它能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它照样能长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现在哪里,不怕风霜雨雪,不怕严寒酷暑。不管环境怎样的恶劣,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杨吗?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敬佩吗?

指导学生朗读(一生读——师范读——生再读———齐声读)

5、让我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来直接赞美白杨吧!

三、领会心愿,明晰形象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爸爸妈妈很早就来到了***,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始创业。

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你能读懂爸爸的心吗?

1、他们全家都到***来,他们准备干什么?

2、***很偏远,环境很恶劣,他们就不怕吗?

因为他们有高尚的情怀,有奉献精神;因为他们生命力强,有奉献的本领;因为他们坚强不屈,不怕这里环境恶劣。祖国的边疆需要他们。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吗?(爸爸是支援***的建设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吗?(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读一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话。

(生读)

爸爸为什么要赞美白杨呢?赞美白杨就是赞美了谁?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火车鸣笛)

对呀,在通往***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这句话是写的树吗?(写的人,写的是像爸爸一样的许许多多的支援边疆的建设者们。)

在我们祖国的边疆,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建设者,他们抛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个荒凉的地方,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这一切,都是为了祖国母亲的微笑,都是为了大地的丰收。

同学们,再读一读爸爸话吧!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师:也许他在憧憬着***美好的明天,也许他在想,为了建设祖国边疆做出奉献,我无怨无悔;也许他还有点儿担心,孩子会适应这里的一切吗?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许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就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谁呢?是老一辈的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正在成长的边疆建设的新一代。

从“一棵”和“几棵”的对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老一辈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年轻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献的种子。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他们不但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奉献了自己的儿女。)

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大白杨。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的努力,现在的***的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成就吧!

四、情感升华

1、(课件展示昔日荒滩——今日***——建设者风采。)

是他们,撑起了祖国建设的大厦;是他们,不讲条件,不怕艰苦;是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建设者的风采,这就是白杨精神。)

作者正式通过赞美白杨,赞美了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和千千万万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板书:借物喻人)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说点什么呢?

同学们,祖国需要你们,祖国的大西北需要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本领,像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一样,为开发、建设祖国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国的大西北一定会更美丽。

五、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

2、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六、板书设计:

19白杨(借物喻人)

树人

本性正直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献身边疆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板书课题:

白杨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

理解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爱、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讨论: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⑶“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⑷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3~15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4、讲读第16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

⑵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⑶“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13~16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

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

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3、疑点:

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来念书?

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决办法:

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⑵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看录像)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2、学生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句来理解。)

4、讨论:在荒凉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为什么有许多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得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了什么?(遮挡风沙,护卫铁路,说明这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扎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l-3自然段,体会大戈壁的苍茫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二、重点品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⑵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⑶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生自由品读后逐句交流:先读,再说为什么这么读

通过读读议议感悟白杨树的品格: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再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1、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再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工作,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去上学,不知道***是个怎样的地方。

3、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爸爸妈妈到***工作是为了建设***。爸爸把孩子们接到***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建设得更好。

4、你们已经理解爸爸的心了,再来读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有没有觉得话中有话?重点挑一句研究一下话里边包含的意思。

5、学生各自***研读后全班交流:先说说研究哪句,再说说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到***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6、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也读出来。

四、开启心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举例:

1、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他们远离故乡,在他乡生根、发芽;赞美我心中的“白杨”,漫漫黄沙吹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却吹不走他们的挺拔、坚强。

2、看着一棵棵白杨树,我想到了西部的开发者,为了让荒凉的大西北变成绿洲,他们毅然奔向那里,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杨。

五、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们是否能在***生根、发芽、成长,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因此,“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六、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表面写白杨树,实际上写的是谁?(实际上写的是爸爸和***的建设者。)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

教师说明:借助白杨树来写***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疆”字。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文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

晰()介()疆()

析()价()僵()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的恶劣环境:

⑴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文案导入,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顾父亲在火车上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到白杨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在了解了白杨的基本特点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研究白杨的特点。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此处为比喻手法,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大伞。图片文案展示大伞,观察大伞手杆笔直且伞面之大的特点,与白杨的图片文案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笔直且枝繁叶茂的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文案,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

4.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白杨这种植物的特点,从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品质。在介绍白杨特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文案和视频文案,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白杨有所了解。在学习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的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意思。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

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学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

二、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三、激情导入:

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1.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

导语: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体会爸爸的心。

导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读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6.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看板书总结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辨析课后第3题。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内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本文发布于:2022-12-23 17: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102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