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定义,作用、书写方法
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定义,作用、书写方法
2009-05-0910:11
规章制度
一、制定的定义: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
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
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
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
位、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
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制度的分类、发布方式制度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岗位性制
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如《办公室人员
考勤制度》、《机关值班制度》。法规性制度是对某方面工作制定的带有法令性质的规
定,如《职工休假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
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制度的发布方式比较多样,除作为文件存在之外,还可以张贴和悬挂在某一岗位和某
项工作的现场,以便随时提醒人们遵守,同时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三、制度的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
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因此,制度
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
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3.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
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
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四、制度的写法标题。制度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以适用对象和文种构
成,如《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另一种是以单位名称、适用对象、文种构成,
如《XX大学校产管理制度》、《XX市工业局廉政制度》。
正文。制度的正文有多种写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引言、条文、结语式。通篇
条文式;多层条文式。
1.引言、条文、结语式先写一段引言,主要用来阐述制定制度的根据、目的、意
义、适用范围等,然后将有关规定一一分条列出,最后再写一段结语,强调执行中的注意
事项。
2.通篇条文式将全部内容都列入条文,包括开头部分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
分的种种规定,结尾部分的执行要求等,逐条表达,形式整齐。
3.多层条文式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制度,特点是将全文分为多层
序码,篇下分项、项下分条、条下分款。如某省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一、二、
三??”来表示大项,用“、、??”来表示大项下的条,用“1、2、3、??”来表示条下
的款。
制发单位和日期。如有必要,可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其位
置也可以在正文之下,相当于公文落款的地方。
规章制度的写法:规章制度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规章制度的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内容、文种组成。如《XX市房地产市场管
理细则》等。单位名称,或是规章制度适用的单位或范围,或是制订、颁发单位名称。
2.正文。规章制度的正文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分章列条式(章条式)。即将规章制度
的内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条。
第一章是总则,中间各章叫分则,最后一章叫附则。
总则一般写原则性、普遍性、共同性的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依据、制定目
的(宗旨)和任务、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该项有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置于分则
或附则中)。
分则指接在总则之后的具体内容。通常按事物间的逻辑顺序,或按各部分内容的联
系,或按工作活动程序以及惯例分条列项,集中编排。表述奖惩办法的条文也可单独构成
罚则或奖罚则,作为分则的最后条文。
附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行程序与方式,有关说明(该文书与其他文书之间的关
系,规定附件的效用,数量以及不同文字文本的效用等),施行日期。
条款式。这种规章制度只分条目不分章节,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一般开
头说明缘由、目的、要求等,主体部分分条列出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其第1条相当于分
章列条式写法的总则,最后一条相当于附则的写法。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体式的规范性。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效力,因此在体式上较其他事务文书,更
具有规范性。规章制度,用语简洁、平易、严密,在格式上,不论是章条
式,还是条款式,本质上都是采用逐章逐条的写法,条款层次由大到小依次可分为七级:编、
章、节、条、款、目、项。一般以章、条、款三层组成最为常见。
内容的严密性。规章制度需要人们遵守其特定范围的事项,因此其内容必须有预见
性、科学性,就其整体,必须通盘考虑,使其内容具有严密性,否则无法遵守或执行。
实施方案
一、定义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
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
二、实施方案的特点
1.广泛性。实施方案的应用很广泛,适用范围广。从适用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各
级的党政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说,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
2.具体性。实施方案要把某项工作的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实施的方法步骤以及领
导保证、督促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要落实到工作分几个阶段、什么
时间开展、什么人来负责、领导及监督如何保障等,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
3.规定性。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规定性。实施方案的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施方案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及精神来制定,要根据所要实施的工作的目的、
要求、工作的内容及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不能是随意制定的。另一方面,实施方案
一旦制定出来,制定机关及相关部门单位就要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实施方案的写法实施方案通常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个部分内容构
成。
1.标题。制作实施方案的标题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二要素法,即“实施的内
容+文种”,如“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第二种是三要素法,即“制文机关+实
施的内容+文种”,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职务岗位考核实施方案”;上述例文的标题
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种是四要素法,即“制文时间+制文机关+实施的内容+文种”,
如“二◦◦四年牡丹江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实施
2.主送机关。实施方案一般用于下发给制文机关所属的部门、单位及各科室,要求
其遵照执行。主送机关可以放在正文之前,也可以放在文件尾部的主送、抄送栏。对上级
机关一般是抄送或抄报,以用于审批或备案。
3.正文。实施方案的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要写明制发实施方案的目的和依据,要求写得简明扼要。一般先写制发的目
的,常用“为”、“为了”开头;然后说明制发的依据,常用习惯语“根据结合本单位的
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结束。如例文开头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以简明扼要的一段话把该
局制定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根据非常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
主体。主体部分是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几部分的内容:一是简要阐述实施某
??
,
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阐明实施某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指导原则;三是
实施某项工作的安排、步骤、方式方法等;四是关于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资金保证等。这部
分的内容要求具体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实施某项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
安排在什么时间、时间安排多长以及每个步骤由哪些部门、哪些人员负责落实等都要做好具
体明确的安排和分工。同时上述四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单位、不同的工作内容而
有所删减,有的实施方案就不写第一部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内容,而直接写后三部分的内容。
如上述例文就包含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基本要求”四部分的内
容,而且每部分的内容都制定得很具体、详细,特别是第三部分“实施步骤”,把该局整个
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时间、教育
活动的内容、负责的部门及要求等都做了非常具体、详细而又明确的布署和安排,这样便于
各个股室、支部及党员个人去贯彻执行。
结尾。结尾部分通常是对贯彻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受文机关认真贯彻执行,
要写得简明扼要。如上面所举的实施方案的结尾就对该局所属的股室和支部提出制定实施计
划的时间和贯彻执行的要求。
4.落款。在正文右下角写上发文机关的名称和发文日期。如果标题中写明发文机关
的,可以省略不写发文机关,直接写发文日期。
实施细则
一、定义
细则也称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
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细则是应用
写作研究的主要文体之一。
细则一般由原法令、条例、规定的制定机构或其下属职能部门制定,与原法令、条
例、规定配套使用,其目的是堵住原条文中的漏洞,使原条文发挥出具体入微的工作效
应。
(一)细则的含义。细则是有关机关为实施某一法律、法规、规章而制定的详细具体
的法规性文书。
国家的有关法律或上级机关发布的有关条例、规定等,在具体环节上不可能面面俱
到,需要相应的管理部门结合实践再作补充和阐释。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在实行某一
法规的时候,充许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处理。因此,有些法规在发布的时
候,就在结尾外特意说明:“本条例由XX部门负责解释”,或者“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情
况,制定出实施细则,并于X月X日前报XX办公厅”。这些都显示了细则这种文体的必
要性。
(二)细则的特点:1.派生性。细则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法规性文书,它必须以某
一法律、法规为前提,是某一法律、法规的派生物。如: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
投资保护法》,才会有随后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细则作为法律、法规的派生物,只能是对原文的补充、阐释和细节化,使相关法律和
法规更详尽、周密和具体,而不能超出原法律、法规的内容范围,更不能自行其事,另立
法规。
2.解释性。细则要对原法律、法规的重要词语、规定事项给以阐释,使其含义更明
确、具体,更具有可行性。
3.补充性。细则还要对原文不够详尽的地方进行补充。补充之后,大大增强了规定的
可行性。
4.详细性。细则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别详细,这一点在文种名称中已经显现出来了。
二、细则的写法
标题和日期。1.标题。细则的标题由原法规名称加“实施细则”或“施行细则”组
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实施细则》。
2.日期和制发机关。在标题之下正中,加括号标注发布日期和制发机关名称,或者批
准、修订日期和机关名称。随命令、通知等颁布的细则,可不列此项。
正文。正文是细则的主体部分,要对某一法律、法规的实施作具体、周密的阐释、补
充和规定,但不得超出原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细则的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章条式写法,一种是条款式写法。
1、章条式写法。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较多的细则。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总则、
分则、附则。
总则是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说明制定细则的根据、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
机关等。总则一般排为第一章,分若干条。
分则是细则的主体部分,分若干章,每章再分若干条。分则用来对原法律、法规进行
解释、补充,作出细致周密、切实可行的规定。
附则是细则的结尾部分,主要用来提出执行要求。
2、条款式写法。这种写法不分章,直接列条,适用于内容较简单、篇幅较短的细则。
根据、目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等内容,写入前几条;解释、补充和规定,写在中间,
条款最多;执行要求写在最后。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06:1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9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