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更新时间:2023-01-20 05:28:57 阅读: 评论:0

合肥哪个教育机构待遇好-尽成语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塞万提斯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

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

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

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

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

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

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

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

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

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传达李源潮

重要指示精神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

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

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

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

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

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

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

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

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

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

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

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

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

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

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

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

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

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

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

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

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

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

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

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

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

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

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

的几个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

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

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

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

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

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

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

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

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

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

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

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

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

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

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

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

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

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

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

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

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

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

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

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

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

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

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

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

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

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

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

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

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

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

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

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

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

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

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

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

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

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

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

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

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

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

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

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

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

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

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

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

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

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

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

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学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

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

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

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

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

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

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

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

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

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

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

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

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

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

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干部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

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

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作是

立足农业、面对农村、服务农民,就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

政府与农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要安于

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

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用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不平

凡的业绩。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新时期农业工作者崇高的价

值取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扁担精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

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无愧于人民对我们的殷切

希望。其次,要学习杨善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既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也不懈怠于富足安

逸,胸怀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

信念,坚持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同时,要学

习杨善洲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塑造不懈追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

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用“扁担精神”激励工作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

事业中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忠?诚?勤?检?信

----学习杨善洲朴实的名利观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2009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

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

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

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

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

动。杨善洲“忠”、“诚”、“勤”、“检”、“信”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

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

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

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

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

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

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

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

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

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

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

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习杨善洲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

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

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

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

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

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

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

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

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

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30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

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

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

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

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

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

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

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

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

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

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

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

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

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

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

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

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

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

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

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

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

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

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由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矛盾不断

凸现,其中就有部分人信念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了歧途。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

以立业,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得过的人,忠

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诱惑,用干事创业的实践

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当前,正是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承诺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全局上下要把学习杨善洲

先进事迹作为实践承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局上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掀起了

学习杨善洲事迹的热潮。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更应以杨善洲模范事迹为榜样,在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把杨善洲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传承和发扬杨

善洲“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检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用心把党

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及农业科技措施贯彻好,落实好,用心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

完成好,在科学发展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

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05:2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9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