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孟母三迁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0 04:27:53 阅读: 评论:0

2019中考指南温州答案-钢是由什么组成的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华语电影排行榜)

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短篇阅读。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

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

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

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刘向《战国策》

(注释)①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

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④引酒且饮

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⑥安

2/7

能:怎么能;哪能。

[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引酒而饮之。(_____)

A.拉,伸B.退却C.持,拿

(2)蛇固无足。(______)

A.本,原来B.结实,牢靠C.坚定,不变动

(3)终亡其酒。(______)

A.逃B.失去C.死

[2]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数人饮之不足B.一人饮之有余

C.引酒且饮之D.一人之蛇成

[3]下面关于故事“画蛇添足”的寓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A.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C.凡做事,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头脑云完成,不

要被胜利冲昏头

脑。

D.自作聪明,总会把事情做好。

4.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语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

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

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_____)A.量长度B.量好的尺码C.长度D.温

3/7

(2)反归取之(_____)A.反正B.反转C.相反D.同“返”,

返回

[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

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

6.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有志B.有识C.有恒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

[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

4/7

这个故事是围绕“________”展开的。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

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

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

才站得住脚

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①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

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③

炫卖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

乃设俎豆⑤,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⑥居。及孟子长,

学六艺,卒⑦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⑧。

(注释)①舍:住处。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人:商人。④炫卖:沿街

叫卖,夸耀。⑤俎豆:古代条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礼仪。⑥遂:于是。⑦

卒:终于。③渐化:逐渐清染。

[1]结合注释,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此非吾所以居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

A.孟母目光长远,让孩子从小接触上层人物,结交上层人物的孩子,学习上层

人物的礼仪,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上层人物。

B.孟母瞧不起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认为这些人都有不良习气,孩子跟他们在一

起会影响前途。

C.孟母用心良苦,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5/7

(1)尝月下戏(____)A.戏弄B.演戏C.玩耍,游戏

(2)不然(____)A.不错B.不对C.不像

[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有人

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

徐孺子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

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子曰:“温___________而知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__________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________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家

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

(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

面。

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

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12.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6/7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

(_________)时代人。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

《_____________》,收在了《_____________》中。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

这个传说,比喻(____________)。

[3]写出句子的意思: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

概括)

[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

志。③其--他的,代词。④坠--掉,落。⑤于--在,到。⑥遽--立刻,急

忙,马上。⑦契--用刀刻。⑧是--指示代词,这儿。⑨吾--我的。⑩之--结构

助词,不译。⑪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⑫其--他,代词。⑬者--……的地

方。⑭求--找。⑮之--剑,代词。⑯矣--了。⑰而--但是。⑱若--像。⑲此--

这样。⑳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__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7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围魏救赵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

人①/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②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

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

/罢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

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④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

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⑤。

①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身体不完整的人,孙膑曾受膑刑。

②孙子:这里指孙膑。③罢:同“疲”,疲劳,疲乏。

④收弊:坐收挫败的结果。⑤梁:魏定都大梁,故亦称“梁”。

[1]田忌想要直接带兵去援救赵国,孙膑给了他什么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04:2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8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偏偏怀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